09.13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大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大家印象里,基本都是雄才伟略的人物,在史书中也地位崇高。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开创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征服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驱除鞑虏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都自带巨大光环。

然而有一位开国皇帝例外,那就是唐高祖李渊。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提到李渊,我们什么印象?没什么印象。

太原起兵,好像全是儿子李世民的主意,自己只是被迫;

统一天下,好像也没自己什么事儿,都是儿子李世民打下来的;

治理国家,好像也没什么高光时刻,没干几年就让给儿子了。

所以这位51岁才起事的大叔,给人的整体感觉就两个字——平庸。

实在是冤枉。

但这怪不得我们,因为正史里就是这样写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纷纷把荣誉给了我们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幻觉:

唐朝开国之君,不就是唐太宗吗?

未免被太宗粉围攻,我先声明:太宗确实牛,确实天纵英才,确实是尧舜之君。

但,一个人的光芒,不应该遮盖其他人的功绩。

本文就来为李渊同志平平反,他,才是大唐真正的开国皇帝!

平反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本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听这书名就知道了,它专门讲的就是大唐公司创业那些事儿。

这本书的作者叫温大雅,他是李渊大将军府的记室参军(专门管文书的官,可以理解为大唐集团办公室主任),随军写成了该书。但这本书里的记载,与正史有出入,我们接下来的平反,很多依据就来自这书。

有人要说了,正史不可靠,这书就可靠吗?温大雅是李渊的人,他就不会捧李渊的臭脚吗?

这种可能性很小。

温大雅虽然是李渊创业时聘请的高级人才,但后来却是太宗的人。太宗与哥哥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时候,就是派的温大雅出镇洛阳,作为外应。太宗继位后,温大雅立马升任礼部尚书,干了三年去世,太宗念其忠孝,还特敕谥号“孝”。

所以说,以他的立场,不太可能故意去抹黑太宗。更可能的场景是——

太宗:爱卿,你那本书能不能改一改?

温大雅:不好意思啊皇上,我已经写完了。

太宗:写完了也可以修改一下嘛,我只想做个好皇帝。

温大雅:对不起,我是个史官。

太宗:好吧,算你狠。

以上对话纯属杜撰。其实太宗不明白,即使爸爸分掉一点功劳,也不影响他的圣君光环。

好了,下面就正式来讲,李渊的三大开国之功。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一、主导策划了太原起兵

这是大唐帝国最开始的源头。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种情况下,皇亲国戚的李家也动起了心思:我们要不要也干一票?

问题的关键是,到底是李家哪位最想干一票?

根据正史记载,答案是李世民。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新唐书)

一看这描述,就是热血的英雄少年。

再看看爸爸的表现:

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 为此尔。”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 “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晋阳宫,是隋炀帝的地方行宫,养着一堆美女,只能皇帝享用。

为了逼老子起义,儿子决定坑爹:李世民让裴寂选了几个行宫的美女来服侍老爸。过后裴寂与李渊喝大酒,酒酣之际,提了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造反。

李渊很怂,听后吓坏了。

这个可以理解,造反啊,你以为是去菜市场买菜吗,搞好了可以当皇帝,但大概率会被诛灭九族,当然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然后两人威胁李渊:你睡了皇帝的女人,一旦事发,是要被杀头的。还是反了吧!

李世民这坑货,这事只有你们几人知道,这意思是要去举报老爸?

但即便是这种关头,李渊还是不同意起事。

怂,太怂了!这哪像一个开国之君,整个一胸无大志的胆小鬼。

所以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才会觉得,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其实是李世民啊!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完全是另一种形象。

首先,李渊是位能征善战的猛将。

帝尤善射,每见走兽飞禽,发无不中。……帝知众欲决战,突厥畏威,后与相逢,纵兵击而大破之,获其特勤所乘骏马,斩首数百千级。自尔厥后,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开始到山西时,李渊是慰抚大使,主要工作有两项:平叛,抗击突厥。北方游牧民族很猛,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跟李渊打了几仗后,突厥闻风丧胆,约束部队,不敢南侵。

可见,李渊并不是庸庸碌碌之辈。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其次,李渊早有异心。

在617年太原起兵前,这位同志就不老实。刚当上太原留守时,他就对李世民等人说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话: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这个要解释下,传说中的圣君“尧”,又叫唐尧,是古唐国人,就是山西太原地区。

而李渊爵号“唐国公”,刚好又被委任到太原,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天意。如果我不顺应天意,取了这天下,那祸事就不远了。

诸位看看,这是赤果果的想造反啊。

另一件著名事件,更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公元614年末,洛阳街头出现了一首民谣,《杨花落,梨花开》。

梨,谐音李,意思是将有姓李的人取代杨家,成为天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之一。由于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首民谣。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姓李的人要遭殃了。

一位叫李浑的将军先当了背锅侠,由于家族强盛,全族32人被清洗。还有不少李姓大臣也遭了秧。

当时,最大的嫌疑人其实是李密,毕竟这哥们儿已经反了,而且军力强盛。

豪门世家、皇亲国戚的李渊,有没有嫌疑呢?有,而且非常大。

换了其他人,赶紧撇清关系才是上策。

但这民谣传到了太原,在太原百姓间唱开。李渊同志一看这情况,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意,拈着胡须,抬头望天,心中想:这李家天子,应该是我李渊啊。

然后说了一句豪言壮语:

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大唐创业起居注》)

到了617年,各地叛乱的警报传到太原,称王称帝的人越来越多,李渊手下的文官武将们纷纷劝他趁机起事。眼看时机到了,李渊终于竖起了反旗。

大家别忘了,这时候的李世民,只有18岁左右,换了现在,还在上高中呢。

所以,更靠谱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李家家庭会议上,李渊爸爸对儿子们说:大隋分崩离析,朝廷危如累卵,为父准备起兵争夺天下,但这事儿很危险,成了我们一步登天,不成的话,全家都活不成。你们觉得干不干?

几位本就蠢蠢欲动的热血少年一听,反应一致:

李建成:干!

李世民:干!

李元吉:干!

……

既然要干,就先把准备工作做起来。

617年五月初,李渊命驻守山西南部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地招募军队,同时命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在太原招兵买马。名义是:平叛。

短短十来天,招募了一万人,驻扎在晋阳“兴国寺”。兴国,看这名,傻子都应该明白啥意思了吧?

一不做二不休,李渊决定先解决班子里的不稳定分子。隋炀帝在任命他为太原留守时,为他派了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为协助,实为监督。这两位仁兄一看李渊这架势,摆明了要反,正准备去向老板汇报,李渊先下手为强,诬告两人勾结突厥,然后逮捕,诛杀。

解决掉这个危险因素后,李渊统帅军队,正式在晋阳起兵。

属于他的时代,就要来了。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二、以高超战略,夺取京师,建立唐朝

作为领导,高明的战略眼光的第一位的。

在放心出兵前,李渊必须先稳定突厥人。否则自己前脚走,突厥后脚就能端了他的老窝。

怎么办?李渊决定给突厥始毕可汗写封信。

信中,他骗耿直的突厥人说:

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且今日陛下虽失可汗之意,可汗宁忘高祖之恩也。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大唐创业起居注》)

翻译一下就是:我起兵只是为了恢复秩序,让朝廷重新与您们建立友好关系。只要大哥您不来打我,我此次征伐所得的财产,都献给您。

始毕可汗竟然信了,苦口婆心来劝:我一看你就不是池中之物,何必非要效忠隋朝,不如自己当皇帝。

对这个提议,李渊口头上表示拒绝。

这就是一个大政治家的智慧,乱世之中,要想笑到最后,有一个秘诀是:缓称王。

别以为自封个皇帝听起来很威风,帅不过几天,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李渊是个聪明人,他要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时候他先认怂,写信给突厥时,用了“启”字,语气谦恭。突厥人被成功忽悠了,不但答应不侵犯太原,后来在唐军进攻长安的途中,还送来了惊喜。

稳住突厥后,李渊立即建立了军事组织——大将军府。

七月初,李渊与李世民、李建成率军三万,从太原出发,兵锋直指隋都大兴城(长安)。

这又是战略眼光的体现,从一开始,李渊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先占领都城,再以此为据点,夺取天下。长安是一个战略要地,不但是首都,朝廷根基所在,而且有潼关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

其他诸侯跟他一比,就像占山为王的草寇,只想占一块地盘,这块小地盘里称王。

唐军一路并不顺利,先在霍邑遭遇了隋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成功突围后,又在汾河被大雨所阻。这时候,又一个大危机降临了。

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李密来信,要求两家结成同盟。李密占据了河南大部和河北南部,如若处理不慎,唐军完全可能被他阻击在半道,难以向大兴城进发。

这时候,李渊再次搞起了外交攻势。

他依葫芦画瓢,给李密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没有野心,反倒是劝李密加油打天下,到时候依然封自己做个唐国公,就心满意足了。然后吹了一堆彩虹屁: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资治通鉴》卷184)

天生万民,一定有君主管理。当今的君主,除了您还能是谁?

一个理智的人听了这一通捧杀,正常反应应该这样的:哼,我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得很。

但李密听后,彻底飘了。不但不拦截唐军,还帮唐军挡住了东边的叛军。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这下唐军松了口气,集中力量对付隋朝守军即可。

接下来要啃的一块硬骨头,是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这位猛将率兵守住了河东。

但万料不到,在艰难时刻,突厥可汗竟然雪中送炭,送了2000匹马,500名军士来助攻。

唐军在突厥兵协助下,围困河东,分兵进击关中。

这时候,沿途各路起义军纷纷来投李渊,唐军越打越多。

到了关中,更有李渊的女儿(柴绍之妻,后为平阳公主),组建了一支军队,来投父亲。

最后抵达大兴城时,李渊与部下诸军汇合,人数竟然达到了二十多万。

大家可以想想,多出来的十多万人,是冲着唐国公李渊来的,还是刚出道的李世民?

十一月,李建成的部下攻破城墙,唐军入主大兴城,隋都陷落。

顺带说一句,根据《起居注》描述,从起兵到攻下大兴城,整个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领军将领,功劳相当。但在新旧《唐书》中,李建成被贬低。真相到底如何,大家自己判断。

进入都城,李渊严令保护皇族:

犯隋七庙及宗室者,罪三族。……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图籍。约法十二条,杀人、劫盗、背军、叛者死。(新唐书)

这些措施,堪称模范,没有滥杀无辜,没有混乱,秩序井然,社会稳定。

接着,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逃往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一年后,等到时机成熟,才逼迫幼帝让位。但表面上依然很礼貌,隋帝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将帝位让给了李渊。

至此,李渊登极,按照世袭封号,改国号为唐,成为大唐开国皇帝,年号为武德。

大兴城,改名长安。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三、制定政策,收服地方势力,统一全国

说到唐初的统一全国,大家先想到的是秦王李世民的赫赫军功。毋庸置疑,李世民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劳苦功高,天纵英才!(以后另写文章专门讲)

但历史上,却往往忽略了坐在皇位上的唐高祖的作用。

唐王朝初建时,领土非常有限,不过就是陕西及山西部分地区。它只是许多地方政权中的一个,甚至也不是唯一称帝的。

那么,有人要问了,凭什么看起来并不是最强大的唐政权,短短几年内统一了全国?

这跟唐高祖李渊的政策有莫大关系。

唐高祖的任务,一方面是尽量争取这些小叛乱者、隋朝官员和绅士领袖人物的支持,一方面是摧毁他的主要对手们的力量。他达到第一个目的的办法是,既搞大赦,又搞封官许愿,又搞特赏;而为了达到后一个目的,他则不断扩充自己的兵力,精心地给予部署。(剑桥中国隋唐史)

具体来说,有几点:

  • 战场上被打败、率众投降的人,都特赦,编入唐军;
  • 隋朝的原官吏,大多官复原职(忠臣烈士毕竟少数,对多数人来说,当隋的官还是唐的官,都是官);
  • 某些地方的叛乱首领,直接被任命为当地刺史,从而地位合法化,成了效忠大唐的臣子;
  • 战斗结束后,大家犒赏将士,对于投降的将领,给予重用,而且用人不疑。这种宽大胸怀,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李靖、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李绩……这些名将,都是跟着秦王李世民打天下的,但别忘了,他们是被大唐政策吸引后,归顺朝廷,再由皇帝分配到秦王账下的。也别忘了,秦王在前线所向披靡,但整个后勤和兵员,都来源于朝廷的强大支撑。

这一通操作下,唐王朝尽得人心,很快平定了天下。

公元624年,唐高祖宣布大赦天下,并为统一的大唐帝国颁布了新的法令。

另外,在唐高祖时期,唐朝的制度基本形成,大体延续了隋制,确立三省六部制,并重新推行科举制度。

李渊: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连开国之功都被李世民抢占了

李世民剧照

最后探讨一个问题:李渊的光芒,为什么被掩盖了?

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对李渊有一个评价:

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这个定论可能未必正确,但,说李渊是最被忽视的开国皇帝,大概是不会错的。

他的名声之所以如此小,有两个原因:

一、他夹在两个最极端的皇帝中间。前面是隋炀帝,史书上最家喻户晓的暴君;后面是唐太宗,被后世史家尊为明君典范。这样一来,暴君和明君之间的唐高祖,就显得比较平凡。

二、他的开国之功,被接班人精心掩盖了。大家都知道,这位接班人不是正常接班,而是通过玄武门之变,逼宫上位,难免会有点心虚。那么,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更有说服力、更具合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夸大自己的功劳。“我功能最大,皇位自然应该我来继承。”

还好,太宗把皇帝这份工作干得很好,开创了一个让中国人至今骄傲的盛世大唐。

而唐高祖李渊,正是这大唐基业的奠基人!


关注张小渔,一起读历史!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创业起居注》《剑桥中国隋唐史》,宾板桥《唐朝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