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活生生就是马周所说高祖之后的汉武帝

杨广是一位雄才伟略的伟大帝王,杨广一生勤政,格局很大,兴科举,办官学,整理天下藏书;通常丝绸之路,修建大运河,重视文化经济发展。攻灭吐谷浑,讨占城、征契丹,大宴突厥,占琉球、三征高句丽,开疆扩土,内外宾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帝王。但是他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一生事迹只能由取代它的唐朝人编写,他的错误被无限放大,开疆扩土修建大运河被认为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一代雄主被冠以暴君昏君的称号。而与隋炀帝相似的汉武帝,一样开疆扩土,穷兵黩武,百姓疾苦远大于杨广时期,正如司马迁所言;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论错误,用司用马光的话说;汉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但是汉武帝没有失国,江山没有易主,其生平事迹,全有子孙们编写,当然和杨广不可同日而语。

杨广活生生就是马周所说高祖之后的汉武帝

问题的焦点是,杨广虽然四处用兵,但是国家经济形势并没有像汉武帝时期搞得人口凋敝,饿殍遍野,隋朝一直到杨广死后,国库充盈,几大粮仓积谷上千万石,足可支数年甚至数十年。为什么却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时唐代贞观年间著名宰相马周一句话道破其中原委。马周说;孝武皇帝虽然穷奢极侈,但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则天下必不能全。

杨广活生生就是马周所说高祖之后的汉武帝

马周的分析非常透彻,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汉武帝前边经过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几代人的治理,天下早已安定,人心属汉,对汉政权的归属感非常强。如果汉武帝是汉高祖的儿子,以他的作为,尚不完全宾服的人们不可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还能心无二志。汉武帝必会成为亡国之君。但历史不能假设,汉武帝没有失败。这不等于马周说的没有道理,杨广就活生生的演绎了一次汉高祖后既有汉武帝的现实剧。

杨广活生生就是马周所说高祖之后的汉武帝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前正是五胡乱华之时,政权交替仿佛走马灯,各路诸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着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闹剧。这是动乱的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能看到机会,隋文帝结束割据状态,人心才稍稍稳定,但内心的希望和投机思想只是暂时的潜伏,一看到机会,每个心怀异志的人都会非常踊跃的跳出来,与汉武帝所处的时代人心早已归附大汉朝有着本质的不同。杨广时期的民心还非常不稳定。杨广的步子迈得太大了,没有考虑民众基础,急功近利大动兵戈,大兴土木,使很多人看到人心浮动可以利用,于是纷纷拉杆而起,相互效仿,都想在混乱的局势下分一杯羹。杨广其时注定要失败的,不但是杨广,正如马周所言,汉武帝如果在汉高祖之后马上大动兵戈,造成民不聊生,再加上巫蛊之祸搞得人人自危,刚刚从秦末战乱中安定下来的人们必定会重演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局面。汉武帝纵然是雄才伟略也难免被民怨吞没。

杨广活生生就是马周所说高祖之后的汉武帝

如此看来,杨广虽然是雄才伟略的一代雄主,但是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没能压制住自己内心的英雄情结,太想成为一代雄主,过于急功近利了。其败也在预料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