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他存在的?

逍遙騎士鄭義


很多人相信存在但歷史上實際不存在的人物很多,像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就有兩個實際並不存在。明末李自成的謀士李巖,長期被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現代的研究證實只是一位虛構人物。

西施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事,在《左傳》和《史記》中均無記載,最早出現在晚的多的《越絕書》和《吳越春秋》中。《越絕書》和《吳越春秋》都是東漢時的作品,距離吳越爭霸的時代要遠得多,一些內容明顯是後世衍生出來的傳聞。

西施的故事,顯然就是這類後世衍生出來傳奇色彩的傳聞,類似小說家言,可信度不高。西施這個人物,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可能性很小。西施施展美人計迷惑吳王夫差,在吳國亡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說法,顯然也是後世附會出來的。

(西施)

貂蟬

西施之外另一位古代四大美女貂蟬,是可以確定的虛構人物。貂蟬完全是三國演義系列評書虛構出來的人物,貂蟬的故事最早出現可能會早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也不會早太多,頂多最早在宋代。

隨著羅貫中版的《三國演義》廣泛流行,貂蟬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貂蟬有一定的歷史原型,歷史上呂布的確曾經與一位董卓的侍婢私通,成為呂布與董卓矛盾的小部分因素。但貂蟬是王允義女,主動以美色周旋與董卓呂布之間,最終讓呂布襲殺董卓的傳奇故事,則完全是後世評書小說製造出來的。

歷史上呂布與董卓翻臉,襲殺董卓,那位董卓的侍婢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貂蟬)

明末李自成謀士李巖

明末李自成的謀士李巖,長期被絕大多數當做真實存在的重要人物,但現在已經被確定為是一位不存在的虛構人物。

李巖被認為是李自成最重要的謀士,李巖加入了李自成集團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李自成採納之後,才讓李自成的力量發展壯大。李巖最後因為功高震主被李自成所殺,李自成的最終失敗與李巖的被冤殺密切相關。

李巖的故事被包括清朝編著的《明史》等著作廣泛採用,長期被認為是真實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學家顧誠在80年代通過對李巖事蹟記載的先後源流進行梳理,確定了李巖是當時遠離北京的江南文人根據傳聞想象出來的。一位文人加入李自成集團讓李自成壯大最終被冤殺導致李自成失敗,這種記敘很符合文人胃口,因此在各種著作記載中相互傳抄,最終在多數史籍中李巖被視為確定無疑的人物。

李巖相關的事蹟自相矛盾之處甚多,顧誠李巖不存在的考證詳實嚴密,得到了絕大多數歷史學家的贊同,現在已經是歷史學界的定論。不過影視類作品,基本還沿用傳統的李巖敘事。

李巖不存在,紅娘子自然也是虛構的歷史人物。


仁勇校尉


張三丰張真人、沈萬三沈首富、李巖李公子都不存在,但古人和今人都願意相信他們的存在。

1、張三丰張真人

《明史·方伎》記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張三丰在明朝就很火。

明成祖朱棣就在苦苦尋覓張真人,總想找到他學習一兩下,不然怎麼會花那麼多錢給武當山,甚至修了金頂。

(張三丰)

在後來張三丰傳說自然多了,今天的武俠、神怪都會提到張三丰,更是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這人存在過。

2、沈萬三沈首富

大明1566裡面有個沈一石,是首富,說不在就不在了。相傳在朱元璋時代,有一個首富,有個聚寶盆,給朱元璋修城牆,給皇帝犒賞軍隊,為大明建立立了很大貢獻.

(沈萬三)

然而朱元璋把他殺了。今天顧誠先生已經考證明朝沒有沈萬三,但大家都相信他存在。

3、李巖李公子

相傳李巖是秀才,跟著闖王起兵,是制將軍。後來由於牛金星陷害被殺。故事有鼻子有眼。但顧誠先生經過嚴格考證,李巖不存在。但現在很多人都相信,許多著作還在說有。

(李巖質疑)

歷史上有好多人不存在,但大家喜歡相信他存在,女神貂蟬、女神西施、甚至女神楊玉環都傳說去了日本、潘金蓮也不存在。

(四大美女)

參考文獻:

顧誠:《明朝沒有沈萬三》、《李巖質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明末農民戰爭史》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大家都唱過。“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很多人認為,有王二小這個人,其實不存在。

大家看看以下的資料: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詞作者方冰,曾這樣回憶這支歌寫作時的情景:“反掃蕩以後,我們又回到原來的駐地。”

“我和劫夫坐在房東家已被燒破了的房前的臺階上。劫夫說:‘我們寫點故事歌頌不好嗎?歌頌那些在敵人面前不屈的英雄們,使他們的事蹟得以流傳,教育後來的人。’我與他有同感。”

“於是我在兩小時之內,寫出《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詞來。劫夫很快就譜出來了,很快就傳唱開去。”

其實在方冰的腦子中,當時並沒有一個真名實姓叫“王二小”的孩子,但是卻有不少叫“二小”的。

所謂“二小”就是指當地的那些孩子。

在中國人民進行的艱苦的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不分男女老幼、團結一致抗擊外敵,隨著抗日根據地和各種群眾抗日組織的建立,廣大兒童也有了自己的抗日組織。

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到處都活躍著兒童團員的身影,最小的七歲,最大的不過十五六歲。

他們當中有嚴格的紀律:不給敵人帶路,不給敵人送信,不吃敵人的糖,不念敵人的書,不告訴敵人藏糧的地方。

除了這“五不原則”,還有許多兒童團員為執行任務或者保護老鄉而犧牲,正是他們的英雄事蹟給了方冰和劫夫創作這首歌的靈感。

至於為什麼要寫放牛的“二小”,是因為在反掃蕩中,冀中的老百姓為了對付敵人,保護自己,發明了一種消息樹,如果消息樹立在山頭上,就說明沒有敵人,如果消息樹倒了,就說明有敵情,得趕快轉移。

而看護和掌管消息樹的,一般都由放牧的孩子來擔任,這些“二小”一邊看護牛羊,一邊看守消息樹。

至於歌中的“二小”為什麼姓王?

“因為王姓比較通俗、普遍”

創作歌詞要貼近生活。


薩沙


我來兩個比較特別的吧。

1、屈原是不存在的——胡適/《歷史》:

第一,《史記》本來不很可靠,而屈原、賈生列傳尤其不可靠。 (子)傳末有云:“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 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餘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司馬遷何能知 孝昭的諡法?一可疑。孝文之後為景帝,如何可說“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

二可疑。 《屈原傳》敘事不明。

三可疑。傳說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曾生在秦漢以前。 (子)“屈原”明明是一個理想的忠臣,但這種忠臣在漢以前是不會發 生的……

略。

2、大禹是蟲——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

《商頌·長髮》:“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在最初的記載裡,禹不是作為凡人出現,而是一個下凡的神;直到魯僖公時,大禹才開始作為一個人間之王被傳頌,《魯頌·閟宮》:“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在這裡,大禹成為“奄有下國”的人王,並有后稷繼承其統緒。

《說文》:“禹,蟲也,從厹,象形。”《說文》對“厹”的解釋為“獸足蹂地也。”

禹故是蟲也。

各位怎麼看?


無風即風


符合題目要求的“歷史人物”太多了,這些不存在的“著名歷史人物”大多都出自文學作品。不賣官司,先拿美女開篇吧!<strong>

貂蟬。

一提到貂蟬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貂蟬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怎麼可能沒有其人呢?但是,查遍華夏所有正史資料,確實沒有貂蟬這個名字。貂蟬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文學人物。

也有一種說法是,貂蟬的人物原型叫任紅昌,是漢宮一宮女,主管官員們帽子上待的飾品——貂尾,蟬羽,因此得名“貂蟬“。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其中閉月說的就是貂蟬。不管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有多麼漂亮,但是在現實中,沒有任何史料記載過貂蟬的事蹟。

花木蘭。

又是一個在中共家喻戶曉的女性。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最後終成正果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木蘭從軍的事蹟被多次拍成影視作品,甚至好萊塢都曾經制作過花木蘭的動漫。

花木蘭這個人物的唯一出處是一首《木蘭辭》,而且這首詩被編進語文課本,這也是花木蘭家喻戶曉的重要原因。但是花木蘭和貂蟬一樣,只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過,並沒有正式史料的記載。

李元霸。

西府趙王李元霸,金翅大鵬轉世,能舉千金之鼎,雙臂有四象不過之力,手中一對八稜金錘重達八百斤,坐騎“萬里雲煙罩“日行一萬,夜行八千。是隋唐十三條好漢之首。

李元霸在各種影視作品中出鏡率很高,即便是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隋唐演義》《瓦崗英雄》《興唐傳》等小說中都有李元霸的身影。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位”金翅大鵬轉世“。只有人物原型唐高祖三子李玄霸,因病早夭被杜撰成小說中的戰神。

高寵。

“高寵挑滑車”是一段傳統戲曲,這段名戲讓高寵的名字廣為人知。在小說《岳飛傳》中,高寵是岳飛帳下第一號猛將,有南宋第一槍之稱,其先人是五代十國名將高思繼,高寵繼承了祖傳的“鏨金虎頭槍”。但因沒有寶馬良駒,最終因馬失前蹄死在滑車之下。

很多人都為高寵的死惋惜,甚至在一些穿越小說中,作者想方設法的給高寵安排一匹寶馬幫他續命。由此可見,高寵在人們心中還是很有存在感的。但是,這位”民族英雄“只是小說中的人物而已。

宇文成都。

隋唐第二條好漢,隋朝的“天寶大將”。手中“鳳翅鎦金鎲”重達四百斤,胯下黃花馬日行千里,是隋煬帝的驚天保駕之將。之後跟著父親宇文化及造反成功,擁立宇文化及登基。最終死在李元霸之手。

但是這一切,都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的情節而已,歷史上根本沒有宇文成都這個人。

《隋唐演義》中,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都是虛構的,例如:雄闊海、羅成、裴元慶等等。就不一一細說了。

穆桂英。

又是一位巾幗英雄,只可惜也是虛構的。穆桂英是明代小說家熊大木筆下的文學人物,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中,穆桂英巾幗不讓鬚眉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只是文學形象,歷史上並無其人。順便說一下,穆桂英的丈夫楊宗保也是虛構的。

林沖。

《水滸傳》的代表人物之一,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命運悲催。在水泊梁山108將中是名列前茅的好漢。多次在緊急關頭把宋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但空有一身武藝,在權勢面前不得不低頭,最終憋屈而死。這一切還是小說情節,歷史上沒有林沖這個人。

梁山108將中,絕大多數都是虛構的。在歷史上,宋江並沒有佔據八百里水泊作為根據地,宋江的淮南盜集團只有三十六人,而且只是流寇,最終被朝廷招安,這已經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很多文學作品都深入人心,作者把小說中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再加上這些小說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且影響力很大。就讓很多讀者都把小說中的人物當成了歷史人物。<strong>

像這樣的文學人物還有很多,例如:楚霸項羽帳下五虎大將虞子期;自稱三刀把呂布斬於馬下的劉三刀;甚至連霍元甲的大弟子陳真都只是傳說而已。

短時間內只能想到這些名字,如有補充歡迎評論區交流。


無筆史官



第一位、李元霸

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弟弟。被稱為“天下第一好漢”,相傳是上界大鵬金翅鳥轉世,力大無窮,擊敗當時的第一好漢宇文成都,最終也是死於非命。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物。但李淵確實有第四個兒子,可惜死得早。
第二位、裴元慶

同樣是《隋唐演義》的重要人物,不服李元霸,但實力確實打不過,最後也是年紀輕輕就掛了!
第三位、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這四位是包青天的四大侍衛,原是農民,會些武藝。本來是佔山為王,後來投靠包拯,做了包拯的侍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他們的記載,純粹杜撰出來的人物!



第四位、展昭

雖然展昭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抱歉,歷史上沒有找到展昭的相關記載,他是一個神秘的俠士,保護包拯於危難!


第五位、錦毛鼠

作為御貓展昭的死對頭,他也是不存在的,有點難以接受,但事實就是沒有歷史記載!
第六位、香妃

《還珠格格》裡面美豔動人的香妃,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但她是有原型的:容妃,乾隆的妃子!
第七位、陳真

霍元甲的弟子,武藝高強,不畏強敵,獨闖日本道場,不做東亞病夫。但在歷史上,霍元甲並沒有這個弟子,他是被杜撰出來的!
第八位、許文強

小時候,一直以為是真實存在的。但現在才發現他是小說的杜撰人物。但也是有原型的,是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
第九位、李元芳

這個人物雖然存在過,但他不是狄仁傑的助手,本身也與狄仁傑沒什麼交集!


風中有我


蘇軾的妹妹蘇小妹這個人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因為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蘇小妹的故事在流傳,這就導致了大家都覺得,蘇小妹這個人是存在的。

流傳中的蘇小妹還嫁給了蘇軾的學生大才子秦觀。

我們說個蘇軾和蘇小妹之間的故事,因為他們都是有才的人,所以,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也很有趣。

蘇小妹的額頭很大,蘇軾為了嘲笑她,就做了一首打油詩。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也不甘落後,她靈機一動,張口就給了蘇軾一個有力的回擊。因為蘇軾的臉比較長,為了譏諷蘇軾的臉長,她賦詩一首。

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

你看蘇小妹是不是很厲害。

話說蘇小妹出嫁的那一天,等新郎把客人送走之後,蘇小妹關住了房門不讓新郎秦觀進屋。但是,想進屋的話,就要答對她出三個問題。

秦觀那可是大才子,他覺得自己肯定能對答如流的。

可是,就在他答到第三個問題的時候,他傻眼了,這是一個對子,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就是蘇小妹出的,讓他給出下聯。

這下可是難住了秦觀,他著急呀,畢竟這個題答不完,他就不能完成洞房花燭夜了。

正在他苦思覓想的時候,蘇軾來了。

蘇軾知道蘇小妹肯定會為難秦觀的,所以他來解救秦觀了。

當秦觀把題給蘇軾看了之後,蘇軾拿了一塊石頭,向水裡投去,以此來給秦觀帶來啟發。

秦觀當然明白蘇軾的意思了,他張口就來下聯:投石衝開水中天。

真是完美的對子,秦觀在蘇軾的幫助下,終於通過了蘇小妹的測試,在那一夜成功的擁著沒人入睡了。

很可惜的是,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真是的歷史上蘇小妹上不存在的。


史學達人


接下來我們介紹兩位很多人以為實際上存在但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人物,這兩個人物一個是西方歷史中人們口口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卻被當成真實存在的檀君。

在西方的說法中,傅滿洲博士是一箇中國人,大量活躍在西方的小說以及電影中,是上個世紀西方人專門用來抹黑華人形象的一個特殊角色。

而檀君則是韓國傳說中開創了龐大王朝的神話君主,是韓國人藉以增強文化自信的一個產物。


傅滿洲博士角色的出現

傅滿洲博士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小說角色,是由一個英國小說家在歐洲有著強烈排華情緒下通過自己手中筆書寫出來的人物。

小說中,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長得非常陰險、有著一臉壞相的瘦高華人。

他陰險的面龐上,吊著兩根如同羅漢眉毛一般的鬍子,鼻子挺拔如同鷹鉤,再加上一雙綠油油的眼睛,簡直符合了所有西方人對華人的討厭形象。

小說家所寫第一本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名叫《傅滿洲博士之謎》,是在我們民國開始之後的第二年出版的。

在他的小說裡,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陰險毒辣而又聰明無比的華人,他憑藉著自己遠超當地“單純”白人的聰明,專門在歐洲這個白人世界從事著各種破壞工作,儼然就是一個恐怖分子。

在那個時代,因為華人勞工普遍吃苦耐勞、善於幹活的原因,所以在華人大量湧入歐洲後,他們的工作飯碗被搶走了不少。

再加上歷史中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歐洲,給歐洲帶來了無盡痛苦的歷史回憶。

當時他們可不管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從哪裡來的。

在他們看來,這些遊牧民族都是從我們土地上入侵到歐洲的,所以自然就把這個鍋給扣到了我們身上。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英國小說家書寫的傅滿洲博士在歐洲開始擁有了市場。


這個小說家擁有著很敏銳的市場嗅覺,在發現傅滿洲博士在歐洲如此受歡迎後,他接下來馬上寫了一個關於傅滿洲博士各種邪惡故事的小說系列。

在他眾多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出版後,他的小說很快風靡了全歐洲。

最後這本小說的影響力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在1924年被美國的好萊塢搬上了大銀屏,開始通過電影的媒介廣為傳播起了這個角色。

相比於歐洲,美國人當時對華人的情緒同樣不是特別好,甚至當時他們還出臺過相關的排華法案來限制華人在美國的工作。

從這方面來說,傅滿洲博士在美國同樣是有著巨大市場的。

在小說轉換成電影之後,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徹底深入了許多西方人的內心中。

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因為對事實不夠了解,所以不少西方人就產生了以為傅滿洲博士在歷史中確有其人的錯誤想法,以為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邪惡的人存在。


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拿我們武俠電影中的陳真來說吧,在歷史中,霍元甲這個人確實存在過,但是霍元甲的弟子陳真在歷史中卻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在上個世紀許多香港電影的狂轟亂炸下,使得陳真這個形象深入了人們的內心,然後才使得一些人產生了以為陳真在歷史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這種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由此我們也不難想象為什麼那麼多西方人會產生出以為傅滿洲博士在現實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傅滿洲博士在20世紀的西方廣為流傳,除了二戰爆發、西方和我們走在同一戰線時有所消停之外,在20世紀的中早期以及後期,傅滿洲博士這個角色一直在他們的各種電影中出現。

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傅滿洲博士的電影才慢慢在歷史中減少了起來,一直到現如今,雖然西方的各種媒體上一直有著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出現,但是已然沒有了早前那般龐大的曝光率。

這就是西方很多人以為歷史中存在、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韓國人口中曾經統治了我們大半土地的檀君

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被韓國人當成了真實歷史人物的檀君。

在韓國人的教科書記載中,檀君是一個大概出生於400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大概在我們傳說中的唐堯時期出生,是韓國曆史中檀君朝鮮的開創者。

檀君所開創的王朝統治區域非常龐大,在4000年前到公元前幾百年前的時代裡,一直長期統治著我們的東北、北方、中部以及日本島的大部分地區。





在他們的說法中,這位檀君活了大概1000多歲,在退出權力巔峰之後,前往一座山中做起了山神。

在他們上個世紀開啟了尋找文化自信的熱潮後,這些事情就被他們明確記載在了自己的教科書中。

雖然可能活了1000多歲的記載並不會在教科書中寫明,但是關於檀君以及檀君朝鮮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寫了下來。

在他們自己的說法,檀君的歷史是韓國曆史中一位和尚通過我們三國時期的魏國史書記載,摘錄到他們國家的,但是無論人們怎麼翻閱三國時期的史書,都一直找不到韓國人所說的這個記載。

所以通過這方面,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歷史中是不存在檀君這個人物的,這只是一個野史、神話中的人物。

但卻因為韓國人尋找文化自信的原因,從而被他們在教科書中當成了事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到搞笑的問題。

甚至我懷疑,韓國人現如今那麼熱衷於和我們搶文化、搶歷史,可能就建立在這種把傳說當成歷史的基礎中,才會變成如今這般的模樣。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是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一個是西方人口耳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韓國人明確記載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檀君,雖然他們一個存在於西方,一個存在於韓國,但或多或少都與我們有著一些關係。


孤客生


看到這個問題,貧道食指大動,忽然想起了白潔…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位白衣少女,銀裝素裹的外表、襯托著一張冷峻高傲的臉,而她的內心,卻是如此的火熱。


透過寂寞的分割線,將上面那段話統統劃去!貧道如此正經的人,為何會聯想到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劃去劃去!下面開始正經回答。

貂蟬

一說到貂蟬這個人,想必大家都會想到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與其他三人相比,貂蟬的唯一遺憾就是,在各種史籍裡,均無記載。唯一對她有描述的《三國演義》,也是虎頭蛇尾,待董卓死後,便飄然不見了。

《三國志》記載: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從這段話來看,呂布這個不要臉的傢伙,堂堂董太師的乾兒子,什麼樣的姑娘找不到,竟然低三下四的與一名婢女私通!

在這裡,我們並不需要關注呂布與這名婢女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名與呂布私通的婢女,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她或許是叫貂蟬,或許是叫貂絨、或許還叫金蟬子呢!

貂蟬具體是個什麼玩意兒?根據史書記載,或許只是帽子上的裝飾品罷了。

然而,就是這麼個小玩意兒,到了羅貫中筆下,就成了絕唱古今的四大美人之一!如此看來,演義小說對我們的影響,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蘇小妹

別以為寫在演義小說裡的人物就是虛構的了,傳說中的蘇軾的妹妹、三難秦觀的蘇小妹,也是虛構的。

這位同樣傳奇的女子,與董卓的婢女一樣,連個名字都沒能留下。不過,縱觀諸多野史雜談,我們可以得知蘇小妹名叫蘇軫。她是傳說中秦觀的妻子、又是蘇軾的親妹妹,在傳說中,她是才情與美貌一體的蘇小妹!

蘇小妹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是在南宋時期的一本《東坡問答錄》。裡面記載了一句話:東坡之妹,少遊之妻也。在這裡,東坡就是蘇軾,少遊就是秦觀。除此之外,關於蘇小妹的記載,盡皆野史了。

自此東坡問答錄欽定了東坡之妹與少遊之妻的關係之後,各種牽強附會的傳說,一個接一個出現。到最後,竟然真的被人當做蘇軾的小妹了。

事實上,根據林語堂的考證,蘇東坡第一次遇見秦觀時,秦觀已是40多歲高齡了,而且也已娶妻生子。如此妙齡壯漢,怎麼配得上蘇小妹?蘇小妹真要嫁給秦觀,豈不是一樹梨花壓海棠?

其他

就像上面說的一樣,演義小說裡的很多人物都是杜撰。

比如說那個被氣死的王司徒,大家都知道他是王朗。可是,真實的王朗在歷史中,卻是一個高才博雅、嚴整慷慨、恭儉節約的大好人。他怎麼會去和諸葛亮對罵?

王司徒同志位列三公,乃是國之棟樑!不僅深受皇帝信任,百姓也很愛戴他。這樣一個有著高尚人格的大臣,皇帝捨得把他派往前線?捨得讓他不顧儀表,於兩軍陣前與人對罵?不能夠的嘛!

因此,《三國演義》裡的王司徒,絕非歷史中的王朗!故而也是虛構的。


祗樹


歷史上有哪些實際上並不存在,但很多人相信他們存在的人物?其實這樣的人物是有很多的,不僅中國有,其它國家也有,而且凡是這樣的人物,還基本都帶有挺明顯的文化屬性,在不同文化裡都是某種精神的象徵。所以某種程度上,今天桃花石雜談寫的這篇內容可能也是帶有一些“毀童年”的意味了。


貂蟬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虛構人物裡,名氣最大的肯定就是貂蟬了。因為她很早就被視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而且成為了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里的人物,也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裡能夠使月亮都光彩盡失(閉月)的人。

但和其它三大美女都是真實歷史人物不同的是,其實正史裡並不存在貂蟬這個人。當然貂蟬故事的原型還是有的,《三國志》裡曾記載“布與卓侍妾私通,恐事發覺,心自不安”,也就是說呂布曾經和董卓的一個侍妾私通。但書裡卻從未提及這個侍妾的名字,王允獻貂蟬使連環計更是連歷史原型都沒有的。所以貂蟬這個名字和她故事的核心其實可以說都是後人根據《三國志》裡這一句記載想像出來的,其中當然也包括貂蟬的美貌了。

亞瑟王

亞瑟王是英國地區凱爾特人傳說中締造了不列顛的國王,在西方文化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形象,因此也曾被多次搬上電影銀幕。除了2004年的那個以他為主角的《亞瑟王》電影,這個形象甚至在前兩年好萊塢科幻大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裡也成為了其情節的核心元素。

亞瑟王雕像

在傳說里亞瑟王被魔法師格林養大,在追隨自己的圓桌騎士的擁護下擊退了入侵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統一了不列顛,後來甚至征戰整個歐洲大陸,並遠征羅馬。甚至到今天,在英國的民間仍然有亞瑟王是不列顛守護神的傳說,有人仍然認為當不列顛陷入危機時亞瑟王就會迴歸世間,以不列顛之王的身份拯救其人民。但現代歷史學界普遍認為亞瑟王其實連比較接近的歷史原型都沒有,是不列顛民間把不同傳說人物的故事揉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個純粹的傳說人物,雖然歷史上也不排除有個別方面和他類似的人,但關於他傳說的主體完全是虛構的。

花木蘭和楊門女將

把花木蘭和楊門女將放在一起是因為這些形象其實非常接近,都是在國危家難之時,挺身而出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但其實這些形象也很難說是真實歷史人物做支撐的。花木蘭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的敘事長詩《木蘭辭》裡,說的大約是在北魏抵抗柔然入侵的戰爭中,有民女替父從軍的故事。但裡面只有一個木蘭的名字,而沒有說木蘭姓什麼。花木蘭這個名字其實出現得很晚,到明朝時徐文長把《木蘭辭》改編成劇本才給木蘭加上了個姓。而且木蘭的形象在正史裡沒有任何記載,唯一的依據就是民謠。

花木蘭的戲劇形象

而以佘太君和穆桂英為代表的楊門女將也可以說都是虛構的人物了。當然經過現代一些歷史學家的考證,佘太君這個人其實還是有歷史原型的,她就是楊繼業的歷史原型楊業的夫人,但她並不姓佘,而是姓折。因為在北方方言裡“折”很多時候會被讀成“shé”,所以在後來的戲曲等藝術創作裡被誤會成了“佘”。而穆桂英這個形象可能也有原型,因為正史記載楊延昭的兒子(注意是兒子不是孫子)楊文廣的夫人姓慕容,穆桂英這個形象很有可能是從楊文廣的夫人慕容氏身上演繹出來的。不過雖然姓名上還大致能找到形象來源,但傳說裡楊門女將的事蹟卻是完完全全沒有任何歷史記載作為支撐的了。所以楊門女將的形象也可以說是虛構的。不過具體形象雖然是虛構的,但在歷史上類似的英烈女性為國盡忠卻也不是沒有過的,所以花木蘭和楊門女將也和其它傳說人物一樣,可以理解成民間對那些真實歷史形象的一種歸納,這些形象所代表的精神也是不應被否定的。

荷馬以及特洛伊諸人物

在西方文化裡,《荷馬史詩》是和基督教《聖經》以及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具有基礎地位的文化符號。但按照現代標準,《荷馬史詩》裡的主要人物乃至被認為是《荷馬史詩》作者的荷馬這個人都沒有任何真實存在的證據。所以在17世紀以後,西方比較嚴肅的史學界也開始傾向於認為荷馬本身也是個虛構的人物,是古希臘時期大量失明樂師階層的一個象徵,而《荷馬史詩》也是在比較長的歷史過程中,由不同詩人創作的作品揉合形成的,並不是哪一個人獨自創作出來的。

描繪荷馬的近代歐洲油畫

所以在荷馬本人是否存在過都已經成為了爭議很大的問題之後,《荷馬史詩》裡所描繪的人物是否真實存在也就更加無從考證了。當然根據現代的一些考古發現,特洛伊戰爭或者與之類似的戰爭應該是存在的,因為在當地確實發現了戰爭的遺蹟,但是主流觀點認為戰爭純粹是為了爭奪當地的資源與控制權,跟什麼美女海倫以及《荷馬史詩》裡的主題沒有關係。

《水滸》裡的各位好漢

四大名著裡,其實《水滸》也塑造了許多非常生動的人物形象,以至於在現代還有人以《水滸》裡的人物作為自己人生的榜樣。但既然是文學作品,《水滸》裡那些好漢其實和其它文學形象一樣,多數都是虛構的,特別是那些最為生動的形象,比如魯智深、李逵和林沖等。但這裡桃花石雜談就不說這些完全虛構的形象了,而是說兩個有一些歷史原型基礎,而且也深入人心的形象。

明朝時宋江的戲曲形象

首先是宋江,這個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史書《東都事略》裡確實曾經記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所以有人建議“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這裡就把《水滸傳》前後核心的情節給勾勒出來了。但歷史上關於宋江這個人的記載也基本就這麼多了。其它那些他的江湖義氣和威名,以及他如何盼望招安,最後被毒殺之類的內容,也都是文學創作了。而另一個可能有歷史原型的人物是武松。根據《臨安縣誌》等史料記載,北宋時杭州知府衙門裡確實有一個名叫武松的提轄,而且他曾經為民打抱不平,把太師蔡京的兒子,欺壓民眾的杭州知府蔡鋆(yún)給殺了,但也因此被投入大牢,最後被拷打致死。所以雖然他和宋江也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但他們兩人其實是沒什麼交集的,不過《水滸》裡的武松確實應該是以歷史記載裡的武松為原型,其性格特徵是完全一致的。但要說明一點,縣誌作為歷史文獻其實可信度有時候並不算高,所以關於《臨安縣誌》裡的這些關於武松的記載,其實也是存疑的。

羅賓漢

和《水滸傳》裡的各位好漢差不多,英國的歷史傳說裡也有一位俠盜好漢,就是在中國也有很多朋友知道的羅賓漢。相傳羅賓漢是公元13到14世紀活躍在英格蘭中部諾丁漢雪伍德森林裡的一位好漢。關於他的傳說豐富多彩,也有很多版本。有的說他出身貴族,曾參與十字軍東征,回到英國之後不屑與腐敗的貴族為伍,落草為寇,成為俠盜。也有說法說他本身是個自耕農,所以反抗貴族權貴。不過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他在裡面都是武藝高強,而且喜歡身穿一身綠裝。

傳說中羅賓漢的形象

羅賓漢也曾被認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因為英國的古籍裡確實出現過這個名字。但現代觀點一般認為他也是很多綠林好漢形象的化身。因為從公元1227年開始,英國一些法官的案卷上就開始出現了“Robinhood”(羅賓漢)以及與之類似的名詞,但現代解讀一般認為這個名詞並不是指特定哪個人,而是當時對逃犯和亡命之徒的簡稱,以至於200年之後英國還有文件將一名重犯稱為“羅賓漢”。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名詞也等於英國版的“江湖豪傑”了。


所以在世界歷史上,名氣很大,很多人以為真實存在,但其實卻並不存在的人物其實哪都有。而這些形象的存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體現了不同歷史時代不同的文化情懷,所以這裡說明這些形象是虛構的只是讓大家更多地瞭解一些歷史事實,而並不是要讓大家輕視這些形象,或者將其所代表的精神徹底否定,這些形象在各國曆史上曾經起過的正面作用也是不可能被否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