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1.劉煓(漢朝)

劉煓也稱劉太公,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和兒子劉邦不同的是,劉太公只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楚漢戰爭期間,劉太公一度被項羽俘虜,兩軍對峙時,項羽曾威脅劉邦如不投降就煮了劉太公,然而劉邦卻說如果煮的話,就分自己一杯羹,氣得項羽要殺了劉太公,幸而被項伯勸阻。劉邦稱帝后,作為兒子五天朝見一次太公,後來太公的管家告訴他,國無二日,雖然他是皇上的父親,但也是皇上的臣子。所以,往後劉太公都是特意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當得知原因後就尊劉太公為太上皇,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雖然劉太公享有極高的禮遇,但習慣了田園生活的他並不喜歡住在宮中。於是,劉邦讓太公在宮中種菜,後來乾脆建新豐城,讓太公的故人搬到那裡,太公才喜笑顏開。公元前197年,劉太公在櫟陽宮去世,享年83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2.司馬衷(晉朝)

晉惠帝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之子,據說他智商低下,因此也被稱為“白痴皇帝”。司馬衷十分寵幸皇后賈南風,使得賈后長期干政,最後引發“八王之亂”。期間,趙王司馬倫篡位成功,奉司馬衷為太上皇。司馬衷長期被軟禁,稱為他人的傀儡。公元307年,司馬衷突然去世,據傳他是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殺,時年48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3.李淵(唐朝)

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他原是一名地方大員,後來在幾位兒子的幫助下起兵推翻了隋朝。據說,當初準備起兵時,李淵並不知情,還是其子李世民的策動下逼得他不得不起兵。李淵當上皇帝后,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不久,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且暗中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太子,後來乾脆讓李淵禪位。公元626年,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公元635年,李淵在宮中去世,終年69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4.武則天(周朝)

武則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來被唐高宗李治立為皇后,由於李治長期患有頭痛病,因此高宗後期基本上是武則天在管理朝政,兩人還被並稱“二聖”。李治駕崩後,作為太后的武則天先後廢黜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就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後來乾脆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在晚年長期寵幸男寵,荒廢朝政。705年,張柬之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禪位給李顯,武則天也因此被尊為太上皇,不久後去世,終年82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5.李旦(唐朝)

李旦是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的弟弟,他曾兩次登基,第一次是作為武則天的傀儡,不久被廢黜。神龍政變之後,李顯復位,但由於韋后和安樂公主擅權,甚至將李顯毒死並立年幼的唐少帝李重茂為帝。倍感威脅的李旦在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並逼迫李重茂讓位給自己。李旦復位後,他的兒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之間開始爆發衝突,姑侄鬥法令他左右為難。公元712年,愛子心切的李旦禪位給李隆基,自己作為太上皇仍保留一定實權。公元716年,李旦病逝,終年55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6.李隆基(唐朝)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他起初幫助父親發動“唐隆政變”復位,在登基後又發動“先天政變”,一舉剷除太平公主的勢力,開始真正握有實權。李隆基在執政前期任用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到了晚年,李隆基寵幸楊貴妃,荒於政事,任用小人,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最後倉皇出逃至成都,並且因兵變被迫殺死了楊貴妃。而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並且平定了叛亂。回到長安的太上皇李隆基不再過問政事,但仍遭到肅宗李亨手下宦官李輔國的刁難,親信遭到清洗。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終年78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7.李誦(唐朝)

唐順宗李誦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他在擔任太子期間歷經波折,使得他長期生活在抑鬱之中。在他的父親德宗病重期間,李誦也臥病在床,病情遲遲無法好轉,但德宗在臨死前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多病的兒子。順宗李誦在即位八個月後,便被宦官俱文珍脅迫讓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不久病逝,終年45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8.趙佶(宋朝)

宋徽宗趙佶其實並不適合當皇帝,更適合當一名藝術家,放在現在絕對是一名十足的文藝青年。他怠於政事,寵幸四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貫、楊戩,內部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外部金國長驅直入。公元1126年,面對金軍兵臨城下,趙佶乾脆禪位給太子趙桓,自己作為太上皇溜之大吉。結果,金軍在攻破汴京後,將徽欽二帝一同俘虜北上。公元1135年,宋徽宗趙佶病死於五國城,終年54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9.趙構(宋朝)

趙構原本是康王,他在父兄被金軍俘虜後,在眾人的擁護下即位,保留了宋朝的火種,是為宋高宗。起初,他迫於形勢,重用岳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抗擊金軍,後來,他信任秦檜等奸臣,一味主和,被金軍打得一路難逃,甚至逃到海上。為了討好金人,他在秦檜的慫恿下處死了岳飛。公元1162年,心力憔悴的高宗趙構禪位給太子趙昚。公元1187年,趙構病逝,終年81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10.趙昚(宋朝)

趙昚是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由於高宗趙構因常年奔波喪失了生育能力,於是趙昚被選中在宮中撫養。趙昚即位後,很快就為岳飛平反,並重用主戰派,開展隆興北伐。後來,他大力支持發展農桑,呈現出一片太平的景象,史稱“乾淳之治”。高宗趙構去世後,趙昚為服喪盡孝,讓太子參與政事。1189年,趙昚為一心服喪,禪位於趙惇。1194年,趙昚去世,終年68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11.趙惇(宋朝)

宋光宗趙惇在即位後長期與作為太上皇的父親趙昚不和,尤其是在立儲的問題上和父親爭執不下。由於趙惇在立儲問題上長期搖擺不定,再加上他日益多病,政局動盪不安,不堪忍受的部分大臣在太皇太后吳氏的支持下,擁立嘉王趙擴登基,是為宋寧宗,尊趙惇為太上皇。趙惇對此十分不滿,長期拒絕寧宗的朝見。1200年,鬱鬱寡歡的宋光宗趙惇去世,終年54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12.朱祁鎮(明朝)

明英宗朱祁鎮由於寵幸宦官王振,在其慫恿下御駕親征,抗擊瓦剌軍,結果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京師震動,為保衛國都,于謙等大臣擁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朱祁鎮被瓦剌放回,隨後便被弟弟朱祁鈺軟禁在宮中。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將軟禁在南宮中的太上皇朱祁鎮復立為帝。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病逝,終年37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13.愛新覺羅·弘曆(清朝)

乾隆帝弘曆年輕時曾勵精圖治,和祖父康熙及父親雍正共同開創了“康乾盛世”。晚年,乾隆貪圖享樂,多次下江南聲勢浩大,勞民傷財,並且寵幸貪官和珅,朝廷貪汙腐敗之風盛行。1795年,當時已經在位60年的乾隆為了致敬在位61年的康熙,決定禪位於兒子嘉慶帝。不過,成為太上皇的乾隆仍然對已經登基的嘉慶指手畫腳。1799年,乾隆病逝,享年89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