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大家應該都知道過年期間都有一些不能去犯的禁忌,例如,初一不叫人起床,而且不能給睡著的人拜年,不過正月不剃頭這一禁忌你知道從何而來嗎?

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其實,造成這一禁忌的,可以說完全是“誤解”造成的,不過之所以造成這一誤解和,其實和清朝脫不了關係

據考證,清軍1644年入關,在順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地區,併為了削弱漢人對民族的認同感,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

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凡是身穿漢服,束長髮者,皆治以重罪,也正是因為這項法令的頒佈,使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差點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

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然而在古代,有一種恥辱刑:髡(kūn)刑,其實就是割掉頭髮;三國時期曹操因自己的馬失足踩壞莊稼,自己割發代首,懲罰自己的例子。因為那時候古人因受《孝經》的薰陶,認為剃掉頭髮是不孝之舉,所以開始反抗清朝的這一法令

然而,在“嘉定三屠”過後,誓死不從都變成了刀下亡魂,剩下的就都成了“金錢鼠尾”

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在這裡解釋一下“金錢鼠尾”的意思:在清軍剛入關的時候,清軍的辮子大約僅有老鼠尾巴粗細,而且辮子要能從銅錢的眼裡穿過去才算合格,和光頭幾乎沒有多大區別,所以被稱為“金錢鼠尾”,而我們平時看的清宮劇中出現的陰陽頭,則是在清末時期出現

清朝的一項法令,不僅讓漢服瀕臨湮滅,還流傳下來的一項習俗!

為了紀念舊習,人們便約定正月裡不剃頭,以此來緬懷賴以生存的文化傳統,緬懷祖宗,但是由於“思舊”諧音“死舅”,之後就被誤傳了三百多年,直到現在演變成了一種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