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馬長壽先生(一九〇六——一九七一)字松齡,一九〇六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靠自己聰慧的天資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本村讀完小學後,考入太原進山中學,一九二九年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留校三年,然後進入當時正籌建的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二年後,他先後在內遷的東北大學、金陵大學以及華西大學、四川博物館任教授,從事民族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一九四九年後,他先後在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任教,開始由民族學轉向民族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一九五五年,又調至西北大學歷史系,從事民族史和考古學工作。



馬長壽先生先後在西南的彝族、嘉絨藏族、羌族等聚居區進行田野調查工作,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田野調查資料,蒐集了大批珍貴的民族文獻和文物,發表了《中國西南民族分類》《中國古代花甲生藏之起源與再現》《四川古代僚族問題》《四川古代民族歷史考證》《缽教歷史源流》《嘉戎民族社會史》《康藏民族之分類體質種屬及其社會組織》《涼山羅彝的族譜》等一系列優秀的論文。他的都是應用近代民族學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民族學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點擊圖片 可購買此書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購書地址

今天我們整理出版的這本涼山羅彝考察報告,就是馬長壽先生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本書是馬長壽先生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九年兩次考察涼山彝族的學術成果,寫成於一九四〇年底,原系一部未最後完成的手稿,全部用蠅頭小楷墨筆寫成,共五十多萬字,插有上百幅照片和圖片。是目前國內外內容最為豐富的涼山彝族民族誌著作,加以調查時間較早而彌足珍貴。概括地說,本書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是對涼山彝族長時間深入進行田野考察的科學成果

本書的寫作,立足於馬長壽先生對涼山彝族地區長達八個月的實地考察。一九三六年秋,先生進入正在籌備的國立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員。當時,為了開展對四川民族的研究,同時蒐集一部分民族文物,成立了“國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合組四川民族考察團”,以馬長壽、趙至誠、李開澤三人組成,由馬先生總其事,趙至誠負責攝影和繪圖,李開澤協助調查,並負責文書、會計等工作。按照考察計劃,三人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從南京出發,經重慶至成都,準備在一年之內,北由灌縣(今都江堰市)至汶川、理番(今理縣)、茂縣、松潘,考察羌民、嘉戎、西番;南由宜賓入涼山轉至西昌、鹽邊、鹽源、會理,考察羅夷、麼些、傈僳、僰夷、苗人。他們首先考察的是涼山彝族。從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曰考察團抵達屏山縣域開始,到六月十七曰離開漢源縣止,共在彝族地區停留一百四十五天 (在大涼山彝族地區停留的時間從三月十五日翻過黃茅埂到四月十六曰離開大興場止,共一個多月)。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第一卷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為了彌補此次調查的不足,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國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合組“川康民族考察團”,專員馬長壽,團員趙至誠、李開澤,三人第二次赴越嶲縣田壩(今屬甘洛縣)考察,在彝區時間從十二月十日到達斯補勒陀開始,至一九四〇年四月五日離開,共一百一十五天。

除了兩次實地考察以外,馬長壽先生在居留成都、樂山期間,又以部分時間用於對涼山彝族的補充調查和資料核實。如他在成都期間,三次與彝族土司嶺光電會晤,每次均在一週以上;每逢星期天和假日,又與當時中央軍校成都分校的彝族學員十餘人進行交流;在樂山時,經常與馬邊和峨邊的彝民到凌雲寺交流,補充了許多資料。他還通過與斯補、尼帝二土司和雷波畢摩通信來析疑問難。並從越嶲邀請了精通彝文、熟知彝族習俗的程大德協助其研究工作。

到一九四〇年底,他基本完成了研究工作,並提交了研究報告。即是今夭我們所見到這個文本。據我們所知,作者在涼山彝族地區進行的調查,在當時國內外研究者中時間是最長的。同時,調查之全面,資料之豐富,在當時的著作中無出其右者。

2是一本完整系統的民族誌著作

按照馬長壽先生原來的計劃,本書共分十四編:第一編《涼山羅夷區域考察經過》,第二編《羅夷體質》,第三編《羅夷語言文字》,第四編《羅夷之起源神話》,第五編《羅夷古史鉤沉》,第六編《涼山羅夷遷徙史》,第七編《涼山羅夷系譜》,第八編《羅夷之地理環境》,第九編《羅彝社會組織》,第十編《羅夷一生》,第十一編《羅夷巫術祭祀與信仰》,第十二編《羅彝物質生活與技術文化》,笫十三編《羅彝曆法與年節》,第十四編《附錄》羅夷文字彙一卷、羅夷文法一卷、羅經譯本三卷、羅夷故事一卷。但到一九四〇年成稿時,第二和第三編尚未整理完成。遣憾的是,原計劃中的《羅夷之地理環境》一編和附錄中的《羅經譯本三卷》在手稿中也沒有發現。因此,目前我們整理出版的,只有其中的十一編。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第二卷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即便如此,本書也是一本完整系統的民族誌著作。經過我們的整理,本書共十編和兩個附錄,其中第一編《涼山羅夷區域紀行》為兩次實地考察的民族學考察筆記,詳細介紹了考察經過和作者的一些感受,第二、三、四編《羅夷之起源神話》《羅夷古史鉤沉》和《涼山羅夷遷徙史》是運用民族學方法對涼山彝族歷史的研究;第五、六編《涼山羅彝系譜》和《涼山羅夷社會組織》』是對涼山彝族制度文化的研究,第七編《涼山羅夷之一生》是對涼山彝族人生禮儀的研究,第八編《涼山羅夷巫術祭祀和信仰》是對涼山彝族精神文化的研究,第九編《涼山羅夷物質文化與技術文化》是對涼山彝族物質文化的研究,十編《涼山羅夷曆法與年節》是對涼山彝族曆法的記錄,附錄一《涼山羅夷之故事》則是對涼山彝族民間故事的研究。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馬長壽先生手稿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在調查和寫作過程中,馬長壽先生非常注意資料的完整性。例如,他記載涼山彝族的巫術和祭祀時,不僅詳細記載了各種巫術的過程,而且繪製了各種巫術實施時對器物的使用和排放順序,非常直觀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在考察報告中,馬長壽先生詳細記載了當時涼山彝族的社會和生活狀況,為我們描繪出20世紀初涼山彝族社會的歷史畫卷。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涼山彝族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馬長壽先生記錄的許多社會現象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一些文化現象也發生了變遷。因此,本書翔實的記載,成為我們瞭解和認識那個時代的重要依據,對今日乃至對以後的學術研究作用均是無可替代的。

3是綜合運用田野考察資料、漢文文獻和彝文文獻的科學研究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國家,有浩如煙海的漢文歷史文獻,儘管這些文獻中對少數民族的記載相對較少,但仍然對民族研究有著重大作用。因此,中國的民族誌寫作,必須重視“史”和“志”的結合。而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也留下了大量歷史記載,過去一些漢族學者在研究時,由於不懂該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對這些寶貴資料的運用十分有限。而本書正是克服了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第三卷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為了完成涼山彝族考察和研究,馬長壽先生在蒐集和整理了相關漢文文獻記載的同時,還學會了彝語和彝文,因此,得以在本書中綜合運用田野考察資料、彝文文獻資料和漢文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大大開闊了研究的視野,澄清了許多學術界的疑慮,提高了本書的學術水平例如,關於涼山彝族的來源問題,此前的學者大部分以漢文文獻研究為主,持彝族從西北遷入涼山之說。馬長壽先生在第一次考察時,從田野調查中得知涼山彝族的先民孤紇、曲聶兩支均來自雲南,但未得到證實的依據。第二次考察時

在越嶲河東得到了彝文經典“招魂經”和“指路經”,其中敘述了他們從雲南遷入涼山的每一村落和每一居住地的情況。據此,馬長壽先生澄清了涼山彝族的來源,明確了其遷徙路線。

4一本對涼山彝族社會深入研究的理論著作

馬長壽先生受過嚴格的理論科學訓練,因此,本書不滿足於客觀的敘述,在許多地方還有深入的理論分析。例如,在對涼山彝族的社會組織分析中,馬長壽先生首先對涼山彝族社會組織的中的家庭、宗族、家庭和胞族等概念進行了研究,明確指出涼山彝族社會組織中,最重要的是宗族,“家庭以宗族意志為意志,本身無自由意志;家庭以宗族活動為活動,本身無自由活動”,“經濟雖以家庭為單位,然家庭經濟,不特不能違反宗族之公共利益,而且須以供給家庭生活之餘,於宗族中近親,有膽老、恤孤、潤貧、扶助、慶弔之責”。這些對於我們理解涼山彝族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第四卷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同樣,在對涼山彝族系譜的研究中,馬長壽先生充分利用田野考察中搜集的系譜,結合世界上各種關於系譜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涼山彝族系譜的淵源、傳播途徑進行了研究,最後,他指出,對涼山彝族氏族進行分類的方式,系譜優於體質測量。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研究者,馬長壽先生對他所研究的民族及其文化保持了科學客觀的態度。一方面,他非常尊重彝族和彝族文化;另一方面,他又實事求是地指出了研究對象社會中的各種弊端。此種科學客觀的態度,使本書得以準確地反映出涼山彝族的社會狀況,也體現出他作為一個優秀的民族學傢俱有的科學研究品質。

5一本歷盡曲折的遺稿

本書一九四〇年基本寫成後,馬長壽先生於一九四二年初離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到抗戰時期遷移到四川省三臺縣的東北大學任教,此後,他又輾轉任職於成都的幾所大學和四川博物館,可能由於此稿未最終定稿,加之當時社會動盪等種種原因,稿本一直存放在馬先生家中,而未能得以付梓問世。

經過六十四年的沉寂,二〇〇四年,馬長壽先生之子馬丁先生代表親屬將先生這部遺稿交給了陝西師範大學教授、馬先生的學生周偉洲先生,託其設法進行整理,於是,我們才重新看到了這本珍貴的手稿。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 第五卷 馬長壽 著 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為了繼承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更多的學術界同仁看到本書,在陝西師範大學和四川省民族事務委會的支持下,由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合作組成了

“馬長壽遣著涼山羅彝考察報告整理組”,對手稿進行了整理。二OO六年,巴蜀書社出版了《涼山羅夷考察報告(註釋本)》,二O一九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將該手稿掃描、拍攝,影印出版。

最後,還需提及的是,影印本將蠅頭小楷墨書寫就、書法甚佳的手稿完整呈現,與原文字緊密相關的珍貴圖片、照片(約百餘幅)及老彝文文字、文獻等也均予保留。為讀者還原了手稿原貌。

——本文摘自《涼山羅夷考察報告(影印本)》前言

購書地址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一部涼山彝族地區民族誌丨祭祀 習俗 神話 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