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象山人過七夕要洗頭喲,怎麼洗,有講究!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今天是七夕,是大家口中的“中國情人節”,這是真的麼?那你知道七夕的來歷麼?你知道過七夕的習俗麼?你還知道我們象山人過七夕的特別之處麼?今天就統統告訴大家!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七夕來歷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2006年,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和乞巧節已經傳承了1800多年,是全國範圍內保存最為完整,歷史最為悠久的“七夕”節日民俗活動之一。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七夕傳說

相傳天上織女私自下凡與牛郎結成夫妻,織女養蠶、織布,牛郎耕地、種植,夫妻恩愛,生活幸福,日子過得和睦,三年後生了一男一女。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後,認為織女觸犯了天條,命天兵天將她緝拿歸案。牛郎發現後,手牽兒女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劃,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出現了,隔開了牛郎和織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金哥和玉妹(兒女)在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看見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農曆七月初七相會一次。每到這一天,滿天喜鵲向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在橋上相會。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七夕習俗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其主要風俗習慣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七姐誕、染指甲、婦女七夕洗髮、結紮巧姑 、拜七孃媽等。

1

穿針乞巧

漢族漢族歲時風俗,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2

喜蛛應巧

在“穿針乞巧”以後,大家都睜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結網,誰先發現,誰就大吉大利。但果盆上要有這種喜蛛的蹤跡,卻也不容易,有時為了早點分到瓜果,孩子們中總有一人會偷偷捉一隻放在果盆上。大人們其實也知道,睜一眼閉一眼的,在孩子“發現”喜蛛的歡呼聲中,邊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邊說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3

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先準備一隻面盆,放在天井裡,倒入“鴛鴦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在一起。面盆和水要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驗巧”了。原來面盆裡的水,經過半天太陽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於是縫衣針,輕輕平放在水面上,針不會下沉,水底下,就出現針影,這針影若是筆直的一條,即是“乞巧”失敗,若是針影形成各種形狀,或彎曲,或一頭粗,一頭細,或是其他圖形,便是“得巧”。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象山七夕

在象山,過七夕需要洗頭。這一習俗主要流佈在西周一帶。每年農曆七月初六這一天,村裡的女人們會採集一些苦槿樹葉,搗爛後放入面盆內,摻水,並放在露天過夜。這麼做據說是用來盛牛郎和織女的相思淚水的。相傳牛郎織女一年相會一次,織女幫他洗乾淨一年的碗,等離別時間到了,他們只好含淚告別期盼來年的七夕,而織女在來年的七夕又要幫牛郎洗一年的碗。年年歲歲,織女總是含淚洗碗,那長長的相思淚,正好灑在了槿樹葉上。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槿樹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苦槿樹葉

等過了一夜盆內滴入“相思淚水”後,再到七月初七晚上,把浸在盆內的葉水倒入鐵鍋內,並根據需要再加入適量清水燒煮,煮到清水變成綠色時停火,等水晾溫後即可洗頭。苦槿樹葉開白花和粉紅色花,開白花的又叫白槿花,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功能。樹葉煎湯後,湯水韌滑。用苦槿樹葉洗過的頭髮柔軟滑順,伴有清香,且泛著光亮。相傳在七月初七那天用苦槿樹葉洗頭不僅可以年輕美麗,而且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表達了舊時女子對美好愛情的期待。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浸泡過的槿樹葉子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洗頭

祝大家七夕節快樂!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习俗」象山人过七夕要洗头哟,怎么洗,有讲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