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小編在參加伊犁看花團的時候,無意間聽到領隊小太陽講起了一個古老的哈薩克族習俗,讓我頓時坐直了身體,點燃了興趣。她說在很久以前,遊牧的哈薩克族有一個

還子的習俗。何謂還子呢?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孩子還給誰,那麼到底是誰的孩子還給誰呢?還請你聽她娓娓道來。

哈薩克老人有收養長孫或長孫女,並將之視為自己的“小兒子”或“小女兒”的習慣,這就是還子習俗。也就是說你是老年人,你把你的孫子/孫女帶在身邊,像兒子/女兒一樣撫養成人。你的兒子也因為這個原因,產生了輩分上的改變,稱這個孩子為弟弟/妹妹,即便是他親生的孩子。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社會歷史原因:為了緩解遊牧社會老人孤獨,減輕年輕父母負擔的一種特殊方式而產生。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更多人對“還子”習俗認為是哈薩克青年對父母盡孝的一種表現方式,因此大力宣揚這種習俗。在過去,年輕的牧民會到遠方放牧,留下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因此將長子留給父母來替自己完成對父母的養老送終。但事實上,由於社會形式的轉型,越來越多的牧民住進了城鎮,過起了定居的生活,加之城鎮實行計劃生育,還子的習俗目前呈現衰微之勢。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我有一個和我爸爸一樣年紀的舅爺爺,小時候我並不懂為什麼和奶奶一樣輩分的人居然如此年輕,他們家的孩子和我一樣大,我卻得叫姑姑和叔叔。我以為這就是老人所說的輩分。直到長大了對自己的父母有了一個深度的採訪,才知道還子這個習俗,也就是這樣的原因,本來和我一樣輩分的人突然變成了長輩。雖然這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毫無影響,心裡總是覺得這種習俗讓我與同輩之間的感情有了些生疏。我們同樣是高中生,我卻不能和她談論高中趣事,因為他在名義上是我的長輩。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很多人認為,這是哈薩克族敬老的習俗,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常年馳騁於草原上,他們只有這樣,才能那怕走多遠都不至於被老人們所拖累,心安理得的從事牧業生產,才能使世代繁衍的事業進行下去。少有所教,老有所養,中有事業可做……這是自人類社會分化出來以後的重要分工任務。這樣他們才不至於迷失自己,不迷失方向,才會在種族的發展與壯大的道路上不斷進步,與人類文明進步同頻道。

也有很多人認為,這種習俗並不利用孩子的成長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鏈接就此而斷,也對孩子造成了倫理認知上的障礙,父母有權享受養育後代的快樂,爺爺奶奶沒權利剝奪父母的孩子。另一方面,還子習俗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孩子本身,當他知道自己是“還子”後,會對其心裡打擊比較大,如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感情,不聽親生父母的話,對他們產生排斥心理,不願接受。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任何習俗都是為了滿足當時社會生活需求而創造的一種文化手段,當社會繼續發展變遷時,這樣的習俗也會發生變化。當習俗與現實社會發展產生衝突時,它就會慢慢走向衰落。哈薩克還子習俗從產生到消失,順應了社會變遷發展的潮流。

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雷鳥百科」逐漸消失的哈薩克族“還子”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