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漸漸消失的「新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隨著中國經濟地不斷地發展,國內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和國際接軌,人們開始慶祝起了各種各樣的“西洋節”。中華民族悠悠五千載歷史,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學習和傳承。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每逢過年,趕廟會、放鞭炮、放煙花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現如今,一些新年傳統已經漸漸沒了蹤影。這些新年習俗你還有印象嗎?

掛家譜

每到逢年過年,很多人都會掛家譜。家譜記載了一個家族的發展,不僅有家族的世系繁衍而且還包含著家族的起源和遷徙歷程,被老一輩的人所看重。現如今,家譜的概念正在逐漸淡化。你是否還有印象,小的時候每到年關,爺爺奶奶都會把家譜擺出來,下方還會擺上許多的貢品。

那些漸漸消失的“新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貼年畫

按照習俗,農曆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都應該貼年畫,以祈求一年的好運。年畫和貼門神起源一樣,早年間人們會把桃木枝雕刻成人物的形象掛在門上用來辟邪,漸漸地便發展成了畫作的形式。

那些漸漸消失的“新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留隔年飯

早些年人們生活比較清苦,為了討個好彩頭,除夕夜都會留下“隔年飯”。隔年飯又稱接年飯,大年三十盛出一碗蒸熟的米,留著第二天吃。以求得新的一年能夠五穀豐登,生活美滿。

掛燈籠

燈籠又稱為燈綵,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象徵,代表團圓。逢年過節,人們往往喜歡使用燈綵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不過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燈籠也是越來越少見了。

那些漸漸消失的“新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