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農”問題 必須在補“鋅”、維“新”、創“薪”上做文章

破解“三農”問題 必須在補“鋅”、維“新”、創“薪”上做文章

帝龍本是農村人,一直關注著我國農村的發展。因退休的緣故,一個月之前,又專程回農村老家小住近半年。通過細心觀察當地農村的發展狀況,並總結汲取當地很多農民的獨到見解,概括起來:要破解"三農"問題,必須圍繞"鋅"."新"."薪"三個字做文章。

所謂"鋅",就是農村的出路在於補"鋅",補齊補足農村基層組織各種"微量元素",把村委會做強做大。大當前農村發展步履艱難,很多鄉村多年發展變化不大,問題的關鍵是缺乏有遠見、有膽識、有魄力的強有力村委會強組織領導。眼下的很多村委會,雖然村長是通過村民選出來的,但由於家族及習慣勢力的影響,選出來的人選基本都是"近親繁殖",毫無組織領導能力。村書記一般都是上級組織指派,大都缺乏工作基礎和經驗,沒有領導農村基層組織的能力。這樣的村委會很多都處於“懶、散、軟”的狀態,很難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任。所以,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好農村的發展問題,首先要選好村長.配好書記,把村委會建設好,因為農村的發展,關鍵要看他們。同時,國家層面也不妨參照城市社區管理的辦法,管理村長和書記,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所謂"新",就是農業的出路在於維"新",確立農業新思維,改變發展思路才是關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村承包責任制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現在看這種小農經濟模式,已經快走到盡頭。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要以維"新"的精神,改變世襲的思想觀念和慣性的思維方式,用現代農業的理念,來規劃和推進農業的發展之路。積極用政策調整、資金投放,大力支持和鼓勵發展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聯合大農業。

所謂"薪",就是農民的出路在於創"薪",打破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單一的種糧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民致富的要求。要滿足農民的致富需求,不僅要引導他們種好糧食,更要發展特色經營,增加增收渠道。帝龍這次有幸到湖南的兩個縣實地考察了蛙業養殖和龍蝦養殖基地,雖然都只是剛剛起步,養殖的時間不長,規模也不大,但經濟效、社會益都很好。現在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很多農民已經走上了聯合發展之路,養殖產業已經輻射到兩縣周邊的很多地方。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滿足了農民致富的要求,也符合聯合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要素。如果各地農民都能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當地的條件,引進相關的農業種植養殖技術,聯合發展特色產業,又何愁農民不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