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行話

最近在看一條新聞,短短一分鐘,裡面提到了“積溫”“套作”“三基點溫度”等專業術語,叫人很崩潰。

“三農”作為一個概念則由經濟學家溫鐵軍博士於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漸漸被媒體和官方廣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總理寫信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以及出版《我向總理說實話》後,“三農”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2001年“三農”問題的提法寫入文件,正式成為大陸理論界和官方決策層引用的術語;中共中央於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工作報告。

“三農”這個詞僅僅是這些長期搞“三農”的人常常提起的一個專業術語,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農業歷史文明,同時又兼有現代農業文明的國度,關於“三農”的專業術語那是數不勝數,比如,種植業領域有輪作、套作、休耕、三基點溫度、積溫等;農機行業有農業機械化、配套農(機)具、雙班技術保養、拖拉機完好率、時間利用率、拖拉機“趴窩”、標準畝、固定作業、複式作業等;農業信息化領域,有金農工程、精準農業、農業物流、數字農業等,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術語,可能搞農的也不一定清楚,更別說一個普通的電視觀眾了,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術語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電視節目中。

其實,農業節目的專業化並不體現在運用這些專業術語的多少方面,反而因為有了這些詞之後,使得本來面向大眾的電視只能在“三農”領域自我陶醉了。

其實,農業、農村、農民,這些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和人,為什麼關注度少呢?從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來看,和我們經常用一些外行看不懂、聽不明白的“三農”術語來表達也不無關係,比如,我們所說的“積溫”就不如“某一時段內逐日平均氣溫之和”,讓大家更加直白,諸如此類的詞還有很多。

我們是否換一種語態表達我們的思想,有時候真是決定著,節目的傳播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