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中國藥科大學的歌唱視頻火了。 藥科大學的學霸理科生,拿起麥,把生化考點改編成流行歌曲!
當考點遇到流行歌曲,生澀難記的知識點瞬間變得生動有趣。《青花瓷》《後來》的曲調配上化學方程式,哪怕是臺下的觀眾聽過一遍也能記住好幾個知識點。
連學校教授也傲嬌地說:“沒有一個掛科的。俗話說生理生化,必有一掛,整屆的同學沒有一個掛科的。”
這些學霸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很輕鬆地就記住了知識點。網友紛紛感嘆:簡直是太有才了,這就是普通人和學霸的差距。
其實,所謂的學霸,只是找到了合適的方法。
說到底,每個人都擁有超凡的記憶,只是沒有掌握方法。
所有厲害的人,他們不是懂得多少知識,而是擁有最高效有趣的記憶方法。知識是結果,記憶力才是基礎。記憶力決定著知識的獲得。
英國教育學家培根就一針見血地說過:“世界上的一切知識都只不過是記憶。”
今年山東高考狀元就曾這樣分享過自己的學習方法:語文和英語需要大量背誦和記憶,所以平時我非常注重記憶力的培養,這樣學習起來更加高效。尤其是全國卷最重視的就是知識基礎,記得住,不遺忘。
狀元的同學也這樣評價他:“他不是死讀書的類型,他背書快,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的確,誰能高效地學習,誰就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勝出,而高效學習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好的記憶力。
作為父母,我們一心希望孩子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但是,遺憾的是,這些記憶技能,在很長時間裡,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才能瞭解到這些方法,而他們後來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記憶力不好,而是所用的方法不對。
在網絡上,有這樣一段關於記憶的演講很火。
演講者喬希作為一名科技類的記者,每年都要去紐約採訪報到“全美記憶冠軍”比賽。
在這項比賽中,有人可以在只看一次的情況下記住上百個任意排列的數字;有人可以記住成群的陌生人名字;有人可以迅速記住整篇詩歌……
他認為,這些人一定擁有特殊的技能,他們肯定天賦異稟。
然而,採訪了這些參賽者之後,他轉變了看法。
當他問一位來自英格蘭的參賽者Ed:“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記憶天才的?”
Ed回答說:“我並不是什麼專家。其實,我的記憶力很一般。”
幾乎所有的參賽者都說自己的記憶力只是一般水平,他們都是通過後天的訓練才完成了這些奇蹟般的記憶遊戲。
事實證明,記憶力並非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養成的。
採訪結束的一年裡,喬希有意地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並且開始研究記憶力。
他發現,兩千多年前,訓練、規束、培養記憶力這種概念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能越來越輕鬆地外化記憶能力。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記憶,因為智能的科技會幫我們記憶。
從而,我們漸漸失去了這種最基礎的記憶能力,甚至忘記了如何去記憶。
同時,喬希還發現。這些記憶大賽冠軍的記憶秘訣就是:把沒有前因後果、沒有重要性、沒有含義的信息,用某種方法轉化為有意義的內容,並且跟腦海中的其他記憶串聯起來。
換句話說,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人生是記憶、記錄的集合。記憶力是每個人的身心之物,我們一定不可拱手讓人。
前段時間非常火的科學類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中,就有一位擁有超強記憶的95後記憶大師——申一帆。很多人不知道,申一帆八個月就能認識200個漢字,兩歲時更是可以記住媽媽班上64位同學的名字。
此後的他連連跳級,17歲時考入武漢大學,21歲就已經就讀研究生學位。
因為在《最強大腦》節目中令人震驚的表現,他曾一度被懷疑是超能力的攜帶者。
面對這樣的評價,申一帆卻說:“哪裡有天生的神童,科學的訓練方式非常重要,訓練得當,方法會超過天賦。”
如今申一帆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和他多年來不斷地探索記憶方法、不斷的思維訓練密不可分。
大學時候的申一帆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包括《記憶的魔術》、《六頂思考帽》和託尼·博讚的《思維導圖》等等。他在生活中,不斷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升級記憶思維繫統。去年,他已經將點背整本GRE單詞的時間從7天縮短到了3天。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輕鬆記住所要記憶的一切。
申一帆就曾在大學備考階段,運用自己的記憶方法,一天覆習一門課程。最後每門課程都能拿到90+的好成績。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生活中卻經常遇到這樣尷尬的情形:
知識點背了忘,忘了背;看書一整天,7秒全忘記;彙報時不記得要說什麼,錯失機會;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總犯迷糊;學習上付出很多,吸收的卻很少;話到嘴邊,忘記想要表達什麼。
對此,申一帆認為,方法比天賦更加重要。記憶力,和身體上的肌肉一樣,通過後天系統的訓練,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閱讀更多 兩性情感解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