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資本合夥人 李豐:為什麼大家對2019年很悲觀?

峰瑞資本合夥人 李豐:為什麼大家對2019年很悲觀?

李豐是峰瑞資本的創始合夥人,他也曾經是老牌投資機構IDG的合夥人。2015年時,李豐創辦了投資機構峰瑞資本。再早之前,李豐還曾經在中國最大的教育公司新東方工作過七年。

投資人這個職業,其實就是用錢來驗證自己的判斷。對於風險投資人而言,如果他看好一個創業者,看好他做的事情,那麼,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他會用錢投票,用錢來購買這家公司一部分的股份。如果他的判斷正確,這家公司的價值會不斷增長,他持有的股份的價值自然也會增長。風險投資正是從這種增長中獲利。

從2011年以來,創業和投資一直是兩個熱門的領域。直到2018年,突然,這兩個領域就像中國經濟一樣,要經歷所謂“結構性調整”。風險投資和經濟的共振很明顯。因為,風險投資是把錢投給那些未來最有可能賺錢的公司。這些成長型公司就是未來經濟的基本面。而風險投資投出去的錢,正好來自於上一輪經濟增長的獲益者,這些人持有的錢,想要獲得更多收益,所以交給風險投資機構。

因為職業關係,風險投資人自然也最關心宏觀經濟到底好不好,未來經濟前景到底怎麼樣,以及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哪些領域和行業有機會。

當然,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只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會像風險投資人一樣,如此利益攸關,得到的反饋會如此直接。因此也不會用這麼多時間思考這些問題。

即使在投資人中,李豐也是以思考力著稱的。舉個例子,過去三年,從2016年到2018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每一年都引用了李豐的觀點。

李豐會和我們持續分享他對經濟和商業的觀察與思考。這一次,先從每個人都很關心的問題開始:如何看待2019年?2019年會好嗎?

峰瑞資本合夥人 李豐:為什麼大家對2019年很悲觀?

我們先來看一個問題,2019年和2018年有什麼不同?

李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預期不同。2019年大家對經濟的預期已經降到了谷底。如果有一個指針來表明情緒的悲觀和樂觀,那麼,這個指針已經完全指向悲觀這一側。

2018年年底的時候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這個段子被美團創始人王興轉發過,曾經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這個段子就是悲觀情緒的最貼切表現。

預期的轉折是從2018年開始的。其實在7月中旬俄羅斯世界盃結束之前,還沒有人這麼悲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世界盃比賽直播期間的電視廣告。一些後來宣佈裁員或者優化結構的公司,當時還投放了價格不菲的電視廣告。投放廣告其實是對未來有好的增長預期的表現。

為什麼預期的轉變會這麼劇烈?

李豐分析,是因為2018年有兩件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促使人去調整預期。

第一件事情是國家一直在說的“去槓桿”。對去槓桿的簡單解釋就是,從個人到公司,要降低負債。債務是經濟增長的燃料,因為有了更多錢,就可以進行更多投資、消費;但是過高的負債,以及可能導致的還不上錢,又會拖累整個經濟發展。所以,中國要去槓桿。

李豐說,在2018年時,沒有人預見到去槓桿這件事對整個投資和金融市場,乃至經濟會影響這麼大。他跟很多二級市場投資人,也就是投資股市的投資人交流過。大家都說,想到了去槓桿從2018年的4月份會開始影響到市場,但是,到了8月份時,大家也都承認,確實沒想到,會對市場有這麼大影響。“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既然錯了,那就改啊。作為反應,大家馬上調整預期,把事情往糟糕的地方想,並且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因為預期借到錢更難,所以,就會減少相應的投資、消費行為。但是,與此同時,政策方面反而在慢慢往回退,從緊信用緊貨幣,到逐漸放鬆貨幣政策。不過,大家的預期卻沒有相應調整。

第二件事情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同樣,在2018年的上半年,並沒有太多人會把中美貿易摩擦看成是一個長期問題,大家會認為它可以通過談判來迅速解決。但是,隨著貿易摩擦的不斷加碼,所有人的心理預期又經歷了一個調整:大家開始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乃至中美關係,會成為一個長期問題,並且會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預期的指針,再一次向悲觀的方向大幅擺動。

用李豐的話說:“這兩件事大家都看到了,也做了準備,但是當事情真發生的時候,每一件事的影響,都比大家的預期要大很多,而且作用時間長很多。這種超出預期,使得大家調整自己接下來的預期,把中國的經濟問題向下預期了很多。簡單來說,就是當我發現我錯了之後,我開始矯枉過正。”

這兩件超出預期從而導致大家調整預期的事,再加上中國經濟正好處在一個結構調整的階段,三者疊加的結果就是,現在大家把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調整到了一個“最差預期”的狀態上。

大家都已經準備好,要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然後,就有了我們可以從媒體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反應:裁員、降薪、準備過苦日子。

所有人都建立起了這些認識:中美關係會是一個長期問題;中美貿易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不會再像過去40年那樣高速增長。回到李豐所在的行業,投資行業的人也都接受了“資本寒冬,市場上不再有那麼多錢”的說法。對於普通人而言,大家開始意識到,買房子可能不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投資,不斷傳來的裁員和消費降級的新聞,也讓大家覺得要開始準備過苦日子。

峰瑞資本合夥人 李豐:為什麼大家對2019年很悲觀?

李豐顯然不是一個“最差預期”的持有者。

他給出了三個理由來論證,為什麼2019年只會變得更好。

第一個理由是邏輯上的,既然都已經做了最差預期,那麼其實在理論上,事情只會比你的預期要好,而不會更差。最壞的情況都已經想到了,你還怕什麼?

第二個理由是,危機都是在預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是在2019年年初,中國幾乎上上下下都擺出一副架勢: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差的打算,做好了準備要去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下行。對於個人而言,是捂住口袋減少消費;對於公司,是開始減員增效提升效率;對於政府而言,是不斷出臺政策和召開會議,同時給政策和信心。

而且,大家對中國經濟下一步應該做什麼,都形成了共識,包括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擺脫對房地產投資的過度依賴。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並且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大家矯枉過正地為所有悲觀的事情做好了準備”。

按照常理推論,這種情況下,大概率不會發生突然的危機。它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所有人都知道缺什麼,知道要做什麼,並且樹立了一個要去抵達的目標。現在我們就處於抵達目標的過程的起點。

第三個理由是,中國經濟的體量到今天已經非常龐大,即使按照最壞的打算來做預備,也會發現中間會有很多機會。比如,中國2018年的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即使按照一個非常悲觀的增速來計算,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降低到4%,也要增加3.6萬億。如果這是一個國家的GDP,那麼這個經濟總量可以排進全球前30,比挪威、以色列的GDP總量都要高。這麼大的體量,即使是微小的增量,也是驚人的。

再以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來看,中國2018年的零售總額超過了38萬億,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使這個數字不增長,也是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

這三個理由都只是基於最保守的情況給出的。既然更糟糕的情況並不會發生,而且從政府到公司再到普通人,都清楚經濟應該怎麼調整,接下來應該怎麼發展。推論就是,中國經濟現階段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是預期的問題。是2018年下半年的出人意料,讓大家矯枉過正,把對經濟的預期調整到最差。

峰瑞資本合夥人 李豐:為什麼大家對2019年很悲觀?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