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 Tesla Model Y

特斯拉下一款關鍵車型 Model Y 馬上就要發佈了,不出意外,這也將是 Model Y 發佈前我們最後一篇針對 Ta 的分析。

關鍵車型 Model Y

對於特斯拉來說,Model Y 至關重要。

如果你是一家車企,你的年銷量達到 10 萬輛、100 萬輛和 1000 萬輛,所擁有的產能規模、研發實力、供應鏈話語權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從 2012 年到 2017 年,特斯拉把 Model S 和 Model X 的年銷量做到了 10萬輛級別,2018 年 Model 3 的加入,讓特斯拉的年化銷量達到了 30 萬輛級別。但即便如此,特斯拉產品均價居高不下、Model 3 標準版遲遲未投產,特斯拉仍然是一家標準的豪華汽車製造商。

光靠豪華車型是沒法確保持續領先的,特斯拉需要做到更多的銷量、更強的研發能力,更大的規模效應,與競爭對手拉大差距。而做到這一切的第一步,是先把銷量做到 100 萬輛。

Model Y,就是特斯拉實現 100 萬輛年銷量的那款關鍵車型。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 2018 年財報會議上說,中型 SUV 市場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最受歡迎的市場。Model Y 的市場需求比 Model 3 可能要高 50%,甚至 100%。

這句話是有數據支撐的,下面是外媒 Cleantechnica 整理的 2018 年 11 月的美國乘用車市場銷量統計。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可以看到,單月銷量 18000 輛的 Model 3 排名第六,同時也是前 20 中唯一一款產品均價達到 6 萬美元的車型。

可一旦把車型擴大到整個輕型車市場,Model 3 的排名立刻掉到了第 17 名,同時能看到榜單 Top 5 被兩款皮卡三款中型 SUV 佔據,排名第一的福特 F 系列皮卡單月銷量已經逼近了特斯拉的季度銷量。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到這裡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過去一年的財報會議上,一提到特斯拉電動皮卡、Model Y,Elon 就會一掃「產能地獄」的陰霾,兩眼放光、講話也更結巴了,我猜他已經提前兩年沉浸在拿下輕型車銷量冠軍的喜悅中了。

中國市場就更不用說了,Model Y 毫無疑問會是中國消費者最喜聞樂見的特斯拉車型,中國的中型 SUV 市場有多大呢?這個問題要這麼看,除了蔚來和車和家,幾乎所有的新造車公司都在扎堆做中型 SUV,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另外,在全球範圍內,中型 SUV 市場也都是 BBA 走量賺錢的主力 SUV 市場。

在鋪陳細節之前,先來畫一畫 Model Y 大概的輪廓。特斯拉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它負責定義遊戲規則。在整車安全、三電、自動輔助駕駛、智能化領域做到極致,這是特斯拉眼中智能電動 SUV 的關鍵。

當然,對於特斯拉的傳統弱項,比如做工、品控、可靠性,即便是 Model Y,我仍然不會抱有過高期待。

所以,Model Y 一定會帶給我們諸多的工程創新、技術創新,這是特斯拉的拿手好戲,但對於可靠性、工藝質量這類需要時間與經驗打磨的指標,可以預見會一如既往的一言難盡。這就是我能想到的 Model Y 的模樣。

工程

Elon 有一句名言:Engineering is true magic. (工程是真正的魔法),在《揭秘特斯拉 Model Y》中我們已經談到了很多 Elon 關於 Model Y 創新的想法。現在,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要分享。

先說壞消息,那就是過去半年來,Elon 已經絕口不提 Model Y 的創新點和讓他感到興奮、激動人心的產品細節了。

先回顧一下 Model 3,2017 年 Q1 前後,特斯拉雄心勃勃的全自動工廠 Alien Dreadnought 計劃啟動已有時日,但 Model 3 尚未投產,大量的問題也還沒有暴露出來。

按照最初的規劃,Model 3 的全自動產線被稱為 Dreadnought 0.5,而 Model Y 產線將升級到 Dreadnought 3.0。2017 年 Q1 的財報會議上,項目進展一切順利,Elon 對全自動化工廠的信心膨脹到了頂峰。

這將實現「真正瘋狂」的效率提升,對於其他汽車汽車製造商來說,這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上,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也是在那段時期,他發 Twitter 說 Model Y 的線束將降到 100 米,只有 Model 3 的 1/15。

後面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看到了,Bernstein Research 評估特斯拉圍繞 Model 3 的 Dreadnought 0.5 砸了 20 億美元,最終產能仍然遠不及預期,特斯拉遭遇了重大失敗。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慘痛的教訓

而 Model Y 的產品革新和全自動產線升級是一脈相承的。在 2017 年 Q1 財報會議上,Elon 提到處於技術革新的考慮,Model Y 將基於全新的平臺、全新的工廠打造,這兩點如今已經都做了重大調整。

Model Y 將基於 Model 3 平臺打造,但與 Model S/X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odel 3/Y 的零部件複用率將高達 76%。而 Model X 由於鷹翼門設計,Falcon 主控模塊、4 個門模塊和 3 個車身控制模塊加上大量的傳感器讓整體零部件複用率大幅降低,即便在動力總成和底盤基本一致的情況下,Model S/X 的零部件複用率僅剩 30%。

Model 3/Y 高達 76% 的零部件複用率意味著,此前謠傳的鷹翼門已無望出現在 Model Y 上。

此外,為 Model Y 設立全新工廠的計劃也已取消,Model Y 產線將直接設在內華達州 Gigafactory 1 內。

Gigafactory 1 設有 Model 3/Y 的電池組和動力總成產線,按照 Elon 的說法,整車產線就設在電池組和動力總成產線旁邊,這兩大組件下線後可以就地進入整車線,以最大化地降低項目執行風險,同時降低從加州到內華達州的零部件運輸成本。

財報公佈的目標是,Model Y 的單位產能支出將下降到 Model 3 的 1/2,而特斯拉內部的目標,是降到 Model 3 單位產能支出的 1/4。

這裡的背景是,自 2018 年 Q3 實現盈利以來,Elon 開始極端嚴格地控制特斯拉的資本支出。財報會議上給出的 2019 年指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是特斯拉將延續 2018 年下半年的盈利狀態,在 2019 年全年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和可持續地正自由現金流。

這反映出特斯拉管理層對強推 Model 3 自動化產線的反思和撥亂反正。

我們此前提出一個觀點:特斯拉與中國新造車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作為整個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先行者,特斯拉進行大量的前沿基礎技術的研發,在賦予產品超強競爭力的同時,也會產生代價高昂的沉沒成本。

以 Model 3 產能爬坡為例,總投入 20 億美元的支出,讓特斯拉的財務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直接導致了兩次大規模裁員和全面的服務支出收縮。

所以,特斯拉以產品為中心、展開廣泛的工程和技術創新的底色沒有變,但今後這一切都要回到合理的成本結構內進行。

如果這樣來看,考慮到 Affordable SUV (經濟型 SUV)的產品定位,結構上鷹翼門、內飾幹掉儀表盤之類的激進創新將很難出現在 Model Y 上,更大的可能, Ta 就是一臺拉高車身姿態、更高更胖的 Model 3。

這是不是說,Model Y 是一款缺乏創新的車型?這取決於你看待問題的角度。

某種程度上,Model Y 的速度放緩源於 Model 3 跑得太快。

無論你信不信,Model 3 的產品力都已經強到讓消費者放棄對功能性的看重。下面是特斯拉 2018 年度財報上公佈的 Model 3 車主置換比例。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財報圖片分辨率有限

We are seeing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Model 3 buyers are trading down in size from a larger car or a SUV to a Model 3.我們注意到大批的車主從更大尺寸的車型(13%)或 SUV(18%) 換成了 Model 3。

這張表說明了 Model 3 作為中型轎車的市場號召力,另一方面我們能看到,圖中由 Van (廂式貨車)和 Pick up(皮卡)轉向 Model 3 的置換比例排在倒數,轉化這部分用戶的重任,就落在 Model Y 身上了。

如果說以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推導出它的產品先進性說服力不夠強,那麼可以來看看從業者眼中的 Model 3。

德國《經理人雜誌》報道,奧迪和保時捷工程師逆向工程了 Model 3。

The Porsche and Audi engineers have to change the PPE,because Tesla’s Model 3 has gotten better than they thought. 保時捷和奧迪工程師不得不改進 PPE,因為特斯拉 Model 3 比他們想象得更好。

所謂 PPE,也就是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保時捷和奧迪聯合開發的純電動平臺。問題是,PPE 平臺下的首款車型 2020-2021 年才投產,Model 3 已經威脅到明後年的車型了?

換句話說,Model 3 的革新足夠激進,以至於 Model Y 即便不做任何改進,仍然有足夠強的產品力。

三電

不做任何改進?那就不是特斯拉了。

三電分為電機、電池、電控。

電機,沿襲 Model S/X 的規律,特斯拉不會在動力總成層面對轎車和 SUV 車型做差異化區隔。再加上 Model 3 的雙電機功率並沒有完全釋放,滿足 Model Y 旗艦車型 250km/h 的可持續極速和 3 秒俱樂部的百公里加速並沒有什麼壓力。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所以,Model Y 會搭載 Model 3 同款新一代永磁 & 異步電機。

而電池部分,特斯拉很可能會為 Model Y 投產一些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技術。

2019 年 2 月 5 日,特斯拉宣佈以2.18 億美元溢價 55% 收購 Maxwell。我們在《特斯拉收購 Maxwell,為了下一個十年》簡單介紹了 Maxwell 的乾電極技術,但並沒有更加深入的展開。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8 年 6 月 5 日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Elon 曾經提到特斯拉在電池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有一些突破性進展,預計未來兩年內電池成本將降至 100 美元/kWh,同時電池能量密度將在未來 2-3 年內提升 30%。

這裡的「突破性進展」是否意味著特斯拉已經在與 Maxwell 做技術驗證?如果這一猜測屬實,那麼意味著特斯拉很可能會在 Model 3 標準版的電池中將乾電極電池技術商業化。即便這一過程中存在的挑戰超出預期,到 2020 年 Q3 的 Model Y 投產時,乾電池電極技術落地幾無懸念。

下面來分享一些乾電極技術的細節。Maxwell 材料科學家、DBE(Dry Battery Electrode) 研發主管 Hieu Duong 在 2018 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乾電極技術在現有鋰離子電池中的基礎應用與驗證。

簡單的說,相對傳統漿料澆築的溼塗層電極,DBE 塗層電極技術具備三個優點。

  • 不影響物理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
  • 具有比溼塗層電極更強的放電功率能力
  • 出色的電池循環壽命

論文的第一部分不展開了,主要介紹了 DBE 技術的三大環節,包括無溶劑粉末、薄膜的製造工藝,偏基礎技術。但有一句話是非常關鍵的:本報告應用了大量主流電池負極材料如鈦酸鋰(LTO)正極材料鎳鈷錳(NCM)鎳鈷鋁(NCA)磷酸鐵鋰(LFP)及各種硫/碳-硅複合材料,證明了乾電池電極工藝的穩健性和可擴展性。

下面是 NCM 811 乾電極和硅碳負極的放電電壓曲線,硅碳負極乾電極在大約 0.5V 的時候表現出獨特的電化學特性,

電池能量密度顯著提升。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NCM111 陰極、石墨陽極的傳統溼塗層電極和 Maxwell 乾電極對比測試:同樣的 105mah 電池容量下,乾電極表現出更高的放電功率。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以 0.5C/1C 的速率充/放電速率進行 100% 的充放循環測試:在經過 2000 次循環後,電池的容量仍然高達初始值的近 90%。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一句話總結,乾電極電池相對 Model 3 搭載的 2170 電池在各個指標上有 15-50% 不等的提升。以上就是論文的關鍵信息,在 2019 年 1 月 16 日的 Maxwell 投資者報告中,基於這一論文的技術突破被整理成更加具體的技術指標呈現出來。

  • 能量密度:>300 Wh/kg 已得到驗證,具備 500 Wh/kg 的實現路徑
  • 延長電池壽命:改善耐久性,電池壽命翻倍
  • 降低成本:產能密度增加 16 倍,與現有技術的溼電極相比,成本降低 10%-20%
  • 技術支持與環境責任:無溶劑、下一代材料、無鈷、固態

為什麼我們對特斯拉為 Model Y 投產乾電極電池技術抱有樂觀態度呢,因為幾乎兼容市面上主流正負極材料的乾電極技術一旦投產,所取得的技術先進並不是 Model Y 獨享的,特斯拉全系車型、能源業務下的所有儲能產品,都將從中受益。

從這個角度看,即便 Elon 為了可持續地盈利在沉沒成本上全面收縮,但在合理的研發投入還是不會手軟的。

從特斯拉過往的產品規律也能看出,如果 Model S 旗艦能從 2012 年的 P85 RWD 一路升級到 2016 年 8 月的 P100D,那麼 Model 3/Y Performance 的電池組規格就很難永遠停留在可用容量 75 kWh。

考慮到純電動車的百公里加速與電池組的放電功率直接相關,而與當前電池組匹配的 Model 3/Y 的電機功率過剩,未來這兩款車型的加速進入 3 秒甚至 2 秒俱樂部,也不是沒有可能。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整車安全

特斯拉的整車安全其實沒什麼說的,但如果你打開改版後的特斯拉美國官網就會發現,三款車的產品介紹頁第一條都是整車安全,這是特斯拉團隊做產品最重視的一點。那我們就簡單談談。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2018 年 10 月 7 日,特斯拉團隊發佈博客:Model 3 是 NHTSA(美國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自 2011 年以來測試過的 943 款五星安全車型中安全性最高、受傷概率最低的車型,第二和第三分別是 Model S 和 Model X。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在 2018 年 Q3 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首席安全工程師 Madan Gopal 詳細地闡述了特斯拉對安全的理解。

我想多說一點,我們到底如何看待行車安全?這一直是 Elon 最關注的問題。你可以去看看 Model 3 如何應對正面中心撞擊的,那原本不是新車碰撞測試評級的一部分。我想說的是,我們會超越新車碰撞測試標準去確保車輛的安全,這對我們至關重要。

對於 Model Y 來說,一些此前積累的經驗,包括無限接近 50:50 的重量配比、超低重心設計、特殊設計的安全氣囊佈局在 Model Y 上大概率會沿用下來,所以,五星安全車型,Model Y 的表現無需擔心。

在主動安全方面,Autopilot 是繞不開的話題。儘管 Elon 如今所有的公開言論都趨於保守,AP 承諾的功能也總是在跳票,但從 2016 年 10 月 AP 2.0 車型投產算起,過去兩年多它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Model Y 無疑會全系標配 AP 3.0,除了毫無懸念的 AI 芯片,更值得期待的可能是傳感器套件的更新。

依過去的改進效率推算,再給 AP 團隊 18 個月的時間,等 Model Y 投產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特斯拉可以搞定高速場景下的全時段自動駕駛(並不意味著政策法規到位)。

設計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看看 Ta 的模樣。

前面已經提到,Model Y 作為新戰略下的首款產品,不會再做大的激進的設計和工程創新。一方面出於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也源於 Model 3 足夠超前。

不出意外的話,Ta 的最終形態和這幾張假想圖不會有太大出入。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這就是 Tesla Model Y

這就是 Tesla Model Y,我們發佈會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