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全球加密貨幣基金的規模已超70億美元

摩根斯坦利最近發佈了一篇50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引用了CryptoFundResearch網站的數據,該網站數據顯示目前各類加密貨幣基金總共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71.1億美元。中國大陸及香港已成為第二大加密貨幣資金來源,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加密貨幣基金佔全體加密貨幣資產管理規模的7%。

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稱:全球加密貨幣基金的規模已超70億美元


(從摩根斯坦利的報告中還可以看出,主流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涉足加密貨幣投資領域。)

從投資機構的構成上看,有48%的加密貨幣投資機構是對沖基金,另外48%是風險投資公司,還有3%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摩根斯坦利的報告還顯示到,主流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涉足加密貨幣投資領域。在線交易平臺Seed Cx在 B輪融資中獲得貝恩資本1500萬美元投資;高盛與Galaxy Digital聯合投資了近6000萬美元給另一家在線交易平臺--Bitgo。目前全球訪問量最大和用戶最多的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其估值已經高達80億美元,已經可以和納斯達克、嘉信理財集團和富達投資集團這樣的傳統理財或資產管理機構相媲美。

摩根斯坦利在報告還指出,區塊鏈技術除了吸引到風險投資外,還吸引了不少金融專業機構的參與。摩根斯坦利認為,區塊鏈可以很好地被應用於B2B支付途徑,並提高了交易各方的信任,不少銀行因此已經開始在交易時使用區塊鏈了。摩根斯坦利從2016年年初就開始採用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來執行交易並記錄相關交易記錄。還有其他許多銀行也開始測試並使用區塊鏈,其中包括紐銀梅隆、法國巴黎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等等。區塊鏈技術也越來越頻繁地被應用於跨境付款以及客戶端數據存儲工作。

摩根斯坦利的這份報告顯示出許多主流金融機構改變了對待比特幣的態度,同時也仍有許多金融機構持相對保守的意見,這些保守的金融機構不願意在監管環境還沒有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就參與加密貨幣活動。此外,比特幣以及數字資產仍然缺乏安全的託管機制,加密貨幣和數字資產還在不時傳出被盜的消息。

據這份報告表示,比特幣的能源消耗問題仍待解決。摩根斯坦利公司還預測說,加密貨幣挖礦設備的價格已呈下降趨勢,加密貨幣挖礦的參與者將會越來越多,而比特幣的總數是不變的,所以加密貨幣挖礦等活動產生的能源消耗將會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