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出售傳言再起,慢調子的家樂福中國陷中年危機

拟出售传言再起,慢调子的家乐福中国陷中年危机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據贏商網監測,2017年,超市閉店數量明顯增長,沃爾瑪、家樂福、永旺等7個超市品牌共關閉45家門店,同比上漲28.57%。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進入尾聲之際,傳言家樂福蚌埠萬達店即將關閉,該店是其在蚌埠最後一家門店。此前,家樂福已於1月12日,3月8日接連關閉了遂寧射洪店與成都光華店。

閉店潮來襲,家樂福中國擬出售的傳言再起,家樂福中國究竟潛藏著何種危機?

慢調子家樂福陷中年危機

家樂福之所以遇此中年危機源於其未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總要待到掉隊顯著時才意識到要變革了,卻顯得有些為時已晚。

其一,供應鏈體系創建慢。早年家樂福還沒有物流配送中心和庫存模式,這讓它在競爭對手愈來愈多且又都在積極經營運作時落了下風,2014年沃爾瑪已經擁有了國內20個物流配送中心,而家樂福在2015年才開始有所動作,先後建立了崑山、華東、華西等物流中心,但數量也僅有幾個。

家樂福中國最初採取的是供應商直送模式,此種模式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資金,但卻影響了供貨速度,且加重了供應商負擔。在大賣場此起彼伏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供應商會因不堪重負而另謀他方,供貨速度慢影響著用戶購物體驗,進而也影響著銷量,尤其是生鮮類產品,這讓家樂福的競爭力變弱。

其二,零售線上化試水慢。應時代而崛起的電商不斷衝擊著線下傳統行業,尤其是剛開始對一二線城市實體店衝擊最大,實體店紛紛按捺不住紛紛開展網上業務以期挽救市場頹靡的現實。2014年初以家樂福為標杆的大潤發便已率先嚐試O2O,上線了“飛牛網”,而家樂福晚了一年才上線“家樂福網上商城”。

家樂福、沃爾瑪等傳統零售商都本著防禦態度響應時代發展,開展了線上業務,但基於對電商運營的一無所知,在成本考量以及風險難測的情況下,並未積極大力開展線上業務,最終導致開展的電商業務都淪為了雞肋,或是艱難掙扎。

其三,新零售革新慢。

正當各大傳統零售商紛紛試水電商失利後,馬雲已經喊出了新零售的口號,進一步蠶食線下市場份額,以優質物流服務為基礎,將天然缺失場景體驗的線上模式與線下運營相結合,再度席捲線下零售市場。阿里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蘇寧智慧零售,紛紛登場。

而家樂福還在拓展各城市的網上商城,但始終沒將線下與線上生態打通,直到2018年的農曆新年前夕才分別在瀋陽和武漢2個門店開張了“漁夫廚房”和“極鮮工坊”。然而這種“餐飲+零售”的業態,此前永輝超市、大潤發、物美等傳統零售商就已紛紛嘗試了。

家樂福這種嘗試新模式慢半拍的習慣有利亦有弊,一方面,可觀先行者試水好壞,間接瞭解新模式的效果,後行可降低因效果不良所帶來的部分損失;但另一方面,若是新模式市場反響良好則會落後掉隊,想要追趕超越對手或許就會愈發困難。

前狼後虎,家樂福中國險象迭生

除了家樂福本身的慢節奏化帶來的盈利下頹外,零售市場的競爭也是激烈到避無可避。

首先,就傳統大賣場而言,沃爾瑪、大潤發等逐漸將家樂福甩在後面。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搶佔了先機,沃爾瑪晚其一年後入場,但卻後來者居上了,2010年沃爾瑪的銷售額超越了家樂福,門店數量現今已有400多家,而家樂福少其近100家。

此外一心效仿家樂福的大潤發也一路高歌猛進,門店數量也是超過了家樂福,在線上零售等新模式上的探索也比家樂福積極,市佔率也是逐步超越了家樂福。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國內主要零售商佔有率大潤發為6.9%,家樂福僅3.3%。

其次,就線上零售而言,面臨著阿里、京東等強勢逼壓。在天貓雙十一等電商節不斷刷新著銷售額記錄,線上流量趨於飽和之際,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一邊蠶食著零售市場份額,一邊將觸角伸向了線下市場,積極佈局實體零售業態。

2014年,阿里54億元入股銀泰百貨,2015年京東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2016年阿里入股三江購物,同年京東與沃爾瑪達成合作,重燃1號店商城,並將山姆會員店搬至線上,2017年阿里控股銀泰,入股高鑫零售,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股份,京東則與沃爾瑪加大合作力度。零售概念不斷翻新的背後是電商巨頭們零售佈局已有成效的自信寫照,而家樂福在網上商城的試水並未功成,線上線下聯運的策略自然也是難有結果。

此外,家樂福在全球零售市場的局勢亦是不容樂觀。德勤整合2016財年(截至2017年6月)全球各大零售商公開數據,發佈的《2018年度全球零售商力量報告》顯示沃爾瑪仍舊位列第一,而家樂福已從此前的第七下降至第九。可見家樂福所面臨的市場壓力也是呈全球性的。

一面是運營模式革新總是慢半拍,一面又面臨著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傳統大賣場以及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外壓,家樂福在零售市場的掉隊現象已愈發明顯。

加速開展業務或為家樂福的一劑良方

優勢不再的家樂福若是繼續慢條斯理的經營零售事業,恐出售中國業務將成現實。家樂福要想挽回局面,還需對症下藥。

其一,緊跟零售時代風向,不以觀望保守態度對待零售新業態。當電商勢頭愈發猛烈時,沃爾瑪率先試水網上超市,收購1號店,但並未功成名就,卻因之後與京東的合作又讓1號店重燃生機,沃爾瑪與京東的合作也推進的更為順暢。

同樣深耕零售十餘載的永輝超市進行自我革新,於2017年1月推出生鮮新業態“超級物種”,實現了平民化民生超市的華麗轉身,並且還走在了阿里“盒馬鮮生”的前頭。這都是先行先試的成功案例,先行者碰牆最疼,但也會最先嚐到甜頭,凡事有利有弊,總觀望而後行的家樂福自然容易掉隊。

前不久,業績壓力有增無減又慢半拍的家樂福終於牽手騰訊,永輝、騰訊將投資入股,加深業務合作,這是繼沃爾瑪牽手京東、大潤發擁抱阿里後又一傳統零售商與互聯網巨頭的股權合作。有了資金與技術的輸入,家樂福應加快腳步學習利用永輝完備的生鮮運營模式,整合供應鏈,完善運送服務,利用騰訊的科技力量完善線上線下的業務融合。

其二,懂消費者真實需求,贏得消費者信任。於消費者而言,最看中的就是質量,無論是商品本身的質量還是服務質量,只有質量好才能讓消費者安心“買買買”,對於賣場業態更是如此,食品類重安全,非食品類重服務。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抽查的436批次食品樣品中不合格樣品有8批次,涉及上海5家食品經營企業,沃爾瑪、歐尚、1號店、家樂福皆在其中。此前更有媒體爆出家樂福哈爾濱某店出售的八角混有10個角、12個角等假八角,目前問題八角已被全部下架。口碑對企業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越是品牌商越應切實維護自身在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口碑。

消費者的喜好或許千變萬化,甚至難以捉摸,但只要保障商品品質、服務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縱然所推薦商品並不太迎合其口味,衝著這份信譽消費者亦會為此買單。企業能在品質維護上為消費者保駕護航,哪怕是多做一點,消費者也會倍感溫暖。比如家樂福也在積極開展食品溯源的區塊鏈技術研發,雖然仍是落在了沃爾瑪等其後;3.15當天家樂福提供現場檢測果蔬產品農藥殘留狀況。

其三,利益均衡,互利共贏,為供應商減負。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傳統大賣場盈利模式上大同小異,大致都是收取各種費,如條碼費、店慶費、節慶費、堆頭費、DM費等,或者是以租養租、經營自有品牌等。一方面,諸多零售供應商營銷日益艱難又要給付賣場各種費用,而另一方面家樂福又將供應服務等推向供應商使其更加不堪重負,惡性循環下賣場也將業績下滑,陷入虧損。

因此家樂福原本的運營模式必須改革,不僅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也要保證與合作的大小商戶們互利共贏,才能良性循環,扭虧為盈。比如視商戶情況增減各類費用,為商戶提供有效的營銷策略,與上游出產商直接合作等。此前,海口家樂福在各家門店以0.70元每條的優惠價格幫助海南東方市銷售近10萬畝滯銷的甜玉米。

由此來看,家樂福總是慢條斯理的節奏讓其逐漸喪失了先天優勢,久而久之被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趕超。不僅如此,業績下滑,關店連連更讓家樂福雪上加霜、四面楚歌。如履薄冰的家樂福若是放任自流,曾經的零售界神話恐將作古。好在家樂福尚有危機意識會採取行動改善現狀,只要改變觀望性質的慢節奏,放遠目光,家樂福依然能重回昔日輝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