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1231年,窩闊臺在對金國發起全面進攻的同時,派撒禮塔出兵高麗。這是蒙古第一次入侵高麗。撒禮塔攻陷了高麗新鎮(義州)、鐵州(鐵山)等四十多座城池,高麗將領洪福源降蒙。

1232年正月,蒙古再次兵分兩路攻打高麗的龜州和靜州,高麗請和,蒙古留下七十二名達魯花赤和一些守備隊後撤兵。

1232年八月,撒禮塔在降將洪福源的配合下攻入高麗,佔王京南處仁城,被高麗僧金允候擊退。

1235年,窩闊臺命唐古拔都爾與洪福源出兵高麗。兩年的時間裡,席捲高麗半壁江山,但對於遷都在江華島的高麗王,卻始終無法給予致命一擊,在高麗王獻貢請和之下退兵。

1247年,因高麗拒絕納貢,又不肯遷都回陸上,貴由汗命阿母罕與洪福源攻佔威州平虜城。不久,因貴由去世,蒙古撤軍。

1252年十一月,蒙哥命也古為徵東元帥,與洪福源再徵高麗。雖然在陸上蒙古軍隊所向披靡,但七拼八湊出來的水師卻完敗於高麗大將李廣。

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一共發動了六次對高麗的戰爭,雖然一度佔據高麗的大半領土,但始終無法讓高麗徹底降服。高麗的對付蒙古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他們拋棄陸上所有的城池與子民,任由蒙古擄掠與欺凌。縱橫於陸上的蒙古軍團,此時沒有任何的水師配備,高麗憑著實力超過蒙古的水師,死守江華島,以保王室不失。

而對於這片貧瘠的高麗土地,以掠奪為主業的蒙古人,根本沒興趣也沒辦法去治理。便如割韭菜一般,每過兩三年就過來割上一茬,然後施然離去。

高麗國土雖然因為蒙古人的屢次入侵而慘破,國民被擄掠無數。但高麗王室依舊存在,因此也不算亡國。

1259年3月,高麗與蒙哥汗的蒙古政權終於達成和議,太子王倎帶著國書去四川,朝覲正在攻宋前線的蒙哥。但是走到半路,卻得到了蒙哥死於戰場的消息。迷茫的王倎只好改道準備回國,路經汴梁時碰到從鄂州北撤的忽必烈,於是跟著他到開平,開始跟隨忽必烈的腳步。第二年三月,高麗國王去世消息傳來,忽必烈派兵護送王倎回高麗,即國王位。同時頒佈了赦免高麗國境內的制書,又授予王倎封冊、虎符和高麗國王印。還發布詔令撤回駐高麗境內的蒙古軍隊,歸還被擄掠及逃離的高麗百姓。

這次合作,忽必烈與王倎各取所需,合作愉快。王倎依靠忽必烈的力量,順利登上高麗王位;忽必烈則利用王倎的順服,從阿里不哥手中截獲了對高麗的控制權。

1264年,改名為王禃的王倎以內屬國國王身份覲見忽必烈,正式承認其宗主國身份。

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1269年(至元六年)六月,高麗權臣林衍、林惟茂父子擊敗金仁俊,立王禃弟安慶公淐為王,控制了高麗軍政大權,同時對蒙古開始採取強硬態度,以抗蒙的名義來穩定自己的權力。

1270年四月,在忽必烈發兵支持下,高麗王室的親蒙派終於擊垮林惟茂,結束了高麗近百年的武臣政權,王禃重新獲得王位。這次,高麗王室再不敢違抗忽必烈的旨意,拆毀了江華島內城,正式把都城遷回陸地。同時解散了江華島的主力防衛部隊“三別抄軍”(左別抄、右別抄、神義別抄)。

三別抄因此以抗蒙名義發動暴動,將全羅道的珍島作為根據地。在高麗水軍的協助下,蒙古與高麗組成“討伐軍”,在1273年四月,終於殲滅別抄軍。高麗國內的反蒙勢力基本被肅清。

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高麗“三別抄”軍

雖然與高麗王室已經結下了不薄的戰鬥友誼,但忽必烈對高麗的影響還是有限。於是,他採取另一特殊的方式來控制高麗,在高麗王屢次“請求”賜婚之後,他將13歲的皇女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高麗世子王愖。在忽都魯揭裡迷失到達高麗後,王愖的前妃被降為貞和宮主,自此被打入冷宮。1274年七月,王禃去世,忽必烈詔令世子王愖繼國王位,忽都魯揭裡迷失便成為高麗國王后。

自此,高麗與元朝結成了政治聯姻,並形成元朝的定製:凡高麗國王尚蒙古公主者,一律授“駙馬高麗國王”。也就是說,任何高麗王子想成為國王,首要的條件得娶個蒙古公主回家供著。蒙古公主在高麗的地位也極其顯赫,不僅可以參政,許多高麗國事,都是身為王后的蒙古公主說了才算。這就意味著高麗國王,如果想對付蒙古的話,首先得過了老婆這一關。

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元朝牢牢地控制著高麗國的軍政大事。

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忽都魯揭裡迷失

歷史上,中原政權與外部政權的聯姻,基本都是以“尚公主”形式進行和親。中原皇帝把女兒嫁出去後,基本是管不了的。無論這個女兒是生是死,甚至再嫁給自己的繼子,都無法過問插手。真正所謂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但是忽必烈憑著強大的軍事壓迫力,卻把嫁出去的女兒扶持成高麗的權威。而且逼迫著每一任的高麗國王必須具備蒙古的血統。以此,基本杜絕了高麗國內的反元事件,使高麗被改造成為由元朝嚴密控制的真正“內屬國”。

不過,即便是保持著與高麗國表面上的聯姻,忽必烈對於高麗,還是一直持著蔑視態度。他曾立下“賤高麗女子,不以入宮”的“世祖皇帝家法”(元史·順帝紀四)。

除了以公主來控制高麗王室之外,忽必烈還在高麗國內培植忠元的軍事勢力。

蒙哥時,曾要求高麗王子入質。當時的國王王瞰將清化侯王璟之子王綧認為義子,入質蒙古。忽必烈上位後,將長期居住於蒙古的王綧任命為高麗新附軍民總管,統領元朝境內的高麗歸附百姓。王綧先是隨忽必烈軍討伐李璮叛亂,又隨蒙軍回高麗平定國內叛亂。之後,還參與了渡海徵日、征伐乃顏的戰爭。為了對蒙古人表其忠心,王綧甚至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全部改為蒙古名字。

另一個頗代表性的是洪茶丘。洪氏之祖是唐末移居高麗的中原人氏,洪茶丘之父洪福源是最早降蒙的高麗將領,曾多次配合蒙古軍隊入侵高麗。洪茶丘襲其父官職後,相繼擔任東征右副都元帥和都元帥,與王綧一起掌管高麗歸附蒙古的百姓。此人一生勤懇,為協助元朝平定高麗國內叛亂而不懈努力,是忽必烈遏制高麗王室權力的忠實幹將。

元朝為什麼沒有滅掉高麗

1277年正月,忻都與洪茶丘又平定了高麗大臣金方慶的叛亂。自此,高麗國內的反元勢力徹底滅絕。高麗王室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元朝的忠誠,元朝也肆無忌憚地在高麗國土上予取予得。在忽必烈連續發動的兩次攻日之戰中,高麗付出了巨在的人力與物力,自此之後,高麗再無力對元朝產生出絲毫的抵抗之心。雙方彼此和諧的關係也一直存續到了元朝滅亡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