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有多久?

在新能源車領域,最近有這樣一則消息格外搶眼球:2018年12月6日,在捷豹新英仕挑戰賽 III(盡激無限彎道)活動上,捷豹新英倫純電豪華轎跑SUV I-PACE在前100米起步階段跑贏了法拉利458。

在人們印象中,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的駕駛性能不如普通燃油車。而這次捷豹I-PACE的搶眼表現,無疑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在全面取代燃油車的路上,新能源車正在加速。

發展新能源汽車,不止環境保護這麼簡單

無可否認,新能源汽車產業背後最大的推手,就是各國政府。有消息稱,目前歐洲有多個國家都制定了禁止生產銷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比如荷蘭和挪威預計是在2025年,德國、瑞士、比利時預計是在2030年,英國和法國預計是在2040年,瑞典預計是在2050年等等,就連印度都把禁售時間定在了2030年。

中國作為新能源大國,近日工信部官員也表態稱,將針對禁售燃油車“啟動相關研究,制訂中國自己的時間表”。有專家估計,中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可能定在2035年。一時間,新能源汽車大有馬上就要取代傳統燃油車之勢。


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有多久?


當然,各國紛紛推出的禁售時間表,絕大多數還沒有形成正式生效的法令,而更多是一種姿態,表現出各國政府堅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如今在任何議題上都可能撕起來的各國政府,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件事上,表現出了難得的一致,這多少有些奇怪。

比如,同樣是保護環境,在減排問題上,各國可從來沒達成過一致。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好處,真的是“保護環境”這麼簡單嗎?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事關兩個更重要的方面,一是能源安全,二是技術競爭。

首先是能源安全。如今發展新能源汽車最積極的國家,如中、日、韓以及歐洲各國,都是石油資源貧乏、極度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能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比如中國,石油資源很少,但有非常豐富的煤炭儲備和水力資源,並擁有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技術和核電技術。如果新能源汽車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車,那麼中國就不會在能源問題上受制於人。

這裡順便提一句,很多人說新能源汽車其實並不清潔,因為它雖然在行駛過程中不排汙,但發電過程同樣會造成汙染,特別是火力發電。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夠全面。

火力發電過程是集中排汙,可以通過統一規劃(關停小火電站等)、升級設備等手段對汙染進行集中、高效的處理,治汙成本比解決上億輛汽車的尾氣排放要低得多。同時,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可以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逐步用清潔能源取代火力發電。

除了能源安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競爭。新能源汽車自誕生起,就和兩個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密切相關:一是新能源技術本身,二是人工智能,特別是自動駕駛領域。

其中,新能源技術好理解,但為什麼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是和新能源汽車綁定,而不是傳統的燃油車?


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有多久?


這是因為,燃油車在動力輸出時會釋放大量的熱能和振動波,同時,通過燃油轉化而來的電力傳輸不穩定,這些都會對精密電子元件和半導體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

相比而言,純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智能化與自動駕駛的最佳載體。很顯然,想要在智能化領域佔據技術高地,各國必然會大力發展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車技術短板正在被攻克

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各國紛紛給出極大的政策利好,中國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尤其大:高額補貼、減免購置稅,大城市免搖號、免上牌費、免限行等等,絕對是親媽才有的待遇。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即使在這麼誘人的政策條件之下,新能源汽車仍然呈穩步發展的態勢,尚未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拐點。消費者似乎抱觀望態度的多,真正下手的少。不像當年的智能手機,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把傳統手機踢出局。

究其原因,是之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存在幾個仍未克服的“硬傷”:

第一,也為最廣為詬病的一點,就是純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差。某些品牌的純電動車號稱能續航300公里,實測只能續航100多公里,如果碰到路況不好、需要開空調等情況,真是分分鐘要拋錨的節奏。

第二,也和電池技術有關,就是充電時間長。相比燃油車加一次油只需要幾分鐘,純電動車充電動輒十來個小時,耽誤時間不說,遇上急事就麻煩了。

第三,一些重視駕駛性能的車迷認為,純電動車的駕駛性能和操控感不如燃油車。

不過,我們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純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有極少數高端純電動車,已經克服了以上幾個硬傷,各方面的表現完全不輸燃油車。

先說駕駛性能,以捷豹新英倫純電豪華轎跑SUV I-PACE為例。它憑什麼能跑贏頂級賽車?這是因為,I-PACE的很多技術源於捷豹電動方程式賽車I-TYPE,擁有最大400匹馬力及696牛·米的最大扭矩,超過法拉利458一百多牛·米。

同時,由於電機與燃油機不同的扭矩輸出方式,通電即可輸出最大扭矩,這讓I-PACE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4.8秒,不僅秒殺普通燃油車,同樣秒殺蘭博基尼等超跑。在日常行駛等紅綠燈時,I-PACE起步有更明顯的優勢。


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有多久?


與傳統的內燃機相比,捷豹I-PACE配備的永磁同步電動機,運轉更加安靜且更加平穩,振動更少,也不會有燃油機在換檔時帶來的頓挫感。它能夠提供傑出的運轉效率,瞬時響應的扭矩輸出,毫無遲滯。

可以說,就駕駛性能與操控感而言,具有方程式賽車血統的捷豹I-PACE顛覆了人們對純電動車的認知,帶來了全新的駕乘體驗。

更重要的是,對於純電動車的主要短板,也就是續航能力和充電時間,捷豹I-PACE實現了關鍵性的突破。

與同是頂級電動車的特斯拉Model X數據對比,Model X的電池容量為75千瓦時,而I-PACE為81千瓦時,電池容量多了7%;體現在續航能力上,Model X的續航公里數為406公里,而I-PACE為456公里,公里數提高了12%。這樣的續航能力,應付絕大多數的出行需求綽綽有餘。

電池充電時間上,I-PACE更是有了顯著的技術突破:根據汽車之家的數據,Model X快充需要4.5小時,慢充需要10.5小時;而I-PACE快充至80%的電量僅需40分鐘,慢充9.1小時,幾乎完全解決了充電慢的困擾。

再加上近兩年我國快速推進充電樁建設,截至2018年12月,全國已建成充電樁60萬個;預計2020年,全國將達到480萬個充電樁,可以輕鬆保障新能源汽車隨時隨地便捷充電。


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還有多久?


可以看出,目前,以捷豹I-PACE為代表的純電動豪華轎跑SUV已經在駕駛性能、續航能力、充電時間等重要技術上突破了瓶頸,迎來了質的飛躍。

加上前面提到的純電動車天生與智能化技術的完美契合,國家對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大力投入,可以樂觀估計,離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已經不遠了。

都2019年了,你不給自己換輛新車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