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盤點零售界的10件大事!

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整整一年的時間,零售界發生的大事小情不計取數,互聯網的逐漸完善與發展,促使零售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2018年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黯然離場,有人東山再起,有企業之間的融合、有商業大佬的整合、有新起之秀的創新、有巨頭的合併、有輝煌上市!

就讓我們回顧一下2018年零售界的風風雨雨吧!由於文章內容有限,對於發生的眾多事件無法一一覆盤,簡單列舉10件事情,供大家茶餘飯後細細回味:

一、家樂福與騰訊、永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月23日,家樂福宣佈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目前已與雙方針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簽署了投資意向書。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並非是家樂福將中國業務出售。

家樂福自1995年進入中國大陸後,一路高歌,所向披靡。短短几年內,家樂福中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成功,成為當時家樂福全球的搖錢樹,也成為當時中國零售業的模範。但是時代在發展,落後可能就要捱打。隨著淘寶、天貓等電商的崛起,不斷衝擊整個零售市場。短短几年,家樂福從國內市場份額第一跌落到第四,曾經輝煌,也只是曾經....

其實,家樂福的落寞,何曾不是當代中國傳統賣場落寞的一個縮影!

二、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麼,王磊出任CEO

回顧2018年,盤點零售界的10件大事!

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麼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在向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上獲得重大突破。

實際上阿里巴巴,早就是餓了麼的大股東,如今收購餓了麼也是為了完成商業閉環,就是把餓了麼全部整合到阿里,來直接對抗背靠騰訊的美團。

目前,阿里與騰訊的新零售市場仍處在膠著狀態。

三、樂天瑪特風光不再,年底退出中國市場

花無百日紅,樂天瑪特風光不再!

2018年4月26日,樂天瑪特確認,其在中國北方零售公司的87.38%股份將出售給物美,後者出資約合15億元,接盤了21家樂天瑪特門店。

2018年5月11日,利群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2家香港法人公司,以及10家華東地區法人公司,這些公司旗下資產包括15處房產和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交易對價為人民幣16.65億元。收購涉及的72家門店位於江蘇、浙江、安徽、山東、上海等華東地區。

而今,餘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鋪,也擬將在年內徹底關店。

樂天瑪特將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在中國11年的試驗宣告失敗。

四、新零售代表——盒馬鮮生簽約地產商?

2018年3月1日,盒馬鮮生與新城控股達成戰略合作;

2018年3月28日,盒馬鮮生一口氣簽了13家地產商——印力、新城 、恆大、碧桂園、融創、世茂、佳兆業、中海、復地、銀泰、合景泰富、居然之家、嘉豪商業。根據雙方協議,地產商將在全國範圍內為盒馬提供門店物業及相關服務支持,而盒馬也將發揮數字化優勢,支持合作伙伴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升級。

2018年6月2日,大潤發與盒馬合作的全新品牌“盒小馬”已經開業,首店落戶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

2018年8月9日,盒馬鮮生在上海與全國500家農產品基地、品牌供應商一起宣佈,將聯手改變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舊有的合作方式,打造長期共榮的生態型“新零供”關係,不向供應商收取任何進場費、促銷費、新品費等傳統零售渠道費用。

盒馬鮮生雖然不能說是“新零售”的標杆,但是說盒馬鮮生是“新零售”的代表者不足為過,商業模式值得學習,但是不要全盤照抄,否則.....

五、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改判無罪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法庭公開開庭宣判原審被告人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再審一案,改判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無罪。

張文中1994年創辦了物美商城,並開設了第一家物美超市。從2004年開始,物美通過託管、收購、重組的方式,先後控制、擁有了超市發、京北大世界、天津大榮等零售企業,一度佔據了北京三分之一的零售市場份額。

如果不是12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張文中現在應該是“新零售”的領軍人物之一了吧。

六、沃爾瑪、家樂福等,關店不斷?

2018年1月到6月,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持續回暖,但傳統零售“關店潮”卻仍在持續。2018上半年,沃爾瑪關店16家,家樂福關店6家,華潤萬家關店3家,永輝、永旺關店2家等。

零售業的關店不僅僅體現在中國,國際零售業同樣面臨關店的尷尬局面。

2018年1月,沃爾瑪宣佈將關閉美國63家山姆會員店;

西爾斯宣佈將在2018年關閉超過100家門店;

5月中旬,馬莎百貨發佈公告稱,計劃2022年前關閉超100家店;

6月26日,南京新百宣佈,旗下英國百貨HOF預計不晚於2019年初關閉31家門店。

實體零售業如今面臨互聯網的衝擊,更面臨著成本的日益上漲,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實體商超由於“船身”太大,想要掉頭或是革新,卻沒有那麼容易。

七、拼多多用了3年時間上市了

回顧2018年,盤點零售界的10件大事!

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代碼:PDD,每股發行定價為19美元,拼多多總市值達240億美元。

拼多多自2015年9月創立,平臺以拼單、砍價的模式覆蓋全品類商品,從一家普通的拼團購物小電商,極速發展成為一家GMV過千億在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的成功,是否預示著社交電商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達到這個規模,阿里用了10年,京東用了6年,而拼多多隻用了3年。

八、4個月融資45億的社區團購,魅力何在?

回顧2018年,盤點零售界的10件大事!

4個月融資45億?

2018年8月-12月,社區團購融資至少15家企業,融資金額至少45億!這樣的魅力已經超過了當年的無人貨架。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的“千團大戰”即將爆發?

社區團購的概念,早就已經在2013年出現,而5年之後,社區團購全面爆發,是否說明社交電商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呢?

社區團購即以微信社區為基礎,在社區內招募“團長”,由團長分享商家產品鏈接,為社區內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這樣的模式似乎前所未有,能否長久,拭目以待。

九、雙11,十週年,增速放緩

2018年11月11日,雙十一購物節邁入了第十個年頭,在這10年期間,不管是天貓還是其他電商平臺都紛紛參與其中,聯同消費者共同創造了一個全民購物狂歡節。

數據顯示,天貓雙11成交額達到2135億元,比2017年的1682億增長26.93%。雙十一當天,共有237個品牌天貓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

與往年相比,今年雙11少了一些硝煙味,增速也開始放緩,如何重點燃消費者的更多熱情,是雙11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十、虧損達10億,永輝超市捨棄“超級物種”?

2018年12月4日,永輝超市發佈公告稱,將與永輝超市創始人、CEO張軒寧簽訂《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轉讓其持有永輝雲創20%的股權給張軒寧,即超級物種的盈虧不再計入永輝超市報表。超級物種被拋棄。

超級物種承載的東西太多,超級物種被剝離後,將會如何在新零售方面探索?

總結

2018年零售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足以說明零售業在不斷的向前發展,競爭就是這樣,有人飛黃騰達,有人黯然失落。但這或許才能稱之為商業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任何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成就百年基業。

商業的重組,商業的整合,其實都是在完善商業體制,都是在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的前進,再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