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前幾天編者在某乎網站上回答一個問題:伴隨著中國經濟進行L型轉變,汽車市場未來應該何去何從?

我個人覺得這件事兒還是非常有討論價值的,沒錯,今年的車市增長速率看起來有些疲軟,一線走量品牌銷量出現了不同的下滑,高端奢華品牌的增長也捉襟見肘,唯獨二線豪華一片繁榮,有人解讀是貧富差距增大,也有人解讀是消費升級明顯。不管怎麼說,汽車行業迎來了轉折期。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新的增長點在哪裡?

似乎是業內人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頗受業內外看好的新能源領域仍然沒有解決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兩大根本問題,鋰電池的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導致發展新能源變成了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遊戲。2020年雙積分政策開始發功,對於車企們來說,2019年也將迎來最為關鍵的衝刺時機。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鉛酸蓄電池應該會重新被重視起來,雖然它的電容密度並不如鋰電池表現的那麼好。事實上,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諸多車企可能會採用鉛酸蓄電池來降低產品的成本,要知道它在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充電循環能力方面同樣具備鋰電池無法企及的優勢。

也就是說,在2019年,我們或許在續航里程上難以有所突破,但是我們購買電動車或混動車的購車成本可能會有相當幅度的降低。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SUV市場應該何去何從?

今年後半段家轎市場上的增速已經超過了SUV市場,這對於自主品牌來說並不算是一個好消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廣州車展上看到如此多的自主家轎的誕生,不可否認,二三線自主品牌如臨大敵的姿態,確實讓人有些擔心。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2019年汽車消費更加趨於理性,用有限的預算去撬動無限的需求,多元化表現的產品會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運動操控和家用舒適的界限將會變得更加模糊,對於玩車一族來說,這看起來有些荒唐。

事實上,包括合資車企在內,大家都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以SUV作為品牌主力的車企可能會向著轎跑SUV方向進行發展,來討好更加年輕的消費者。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可能會出現哪些黑科技?

自動駕駛技術是重點關注對象,今年長安汽車發佈了"北斗天樞"計劃,讓我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進度擁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雖然在市場上推廣這些技術仍然需要面對一些政策上的難關,不過對於車企而言,只要擁有足夠的利潤或者產品競爭力,相信他們會推動這項技術加速上路。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將會是2019年車企強調的重點,隨著5G時代的來臨,這項技術可能會出現井噴式發展。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面部識別是一個有趣的點子,但是消費者會不會為了這項功能花費幾千元?這仍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在過去被消費者評價為最沒用的汽車配置中,就有座椅記憶功能,如果通過面部識別來做到一些個性化的設置,比如更換主題、氛圍燈、調節座椅角度等等,看起來很COOL……然而,誰用誰知道……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汽車和手機將會更加的緊密。在過去我們已經見識過各種有趣的車機互聯繫統,包括出行組隊乃至全息投影,儘管他們被消費者吐槽"沒有什麼卵用",但是趣味性確實是車企們在未來會比較在意的產品屬性。

在2019年,汽車和手機之間的互聯將會更加緊密,在過去我們用手機來記錄我們的出行軌跡以及運動量,在明年我們或許可以通過汽車來實現這些……

設想一下:今天您出行共計XXX公里,堵車X分鐘,油耗XX,超過了全國99%的車主,獲得"神行太保"稱號,一鍵分享XX圈!

又或者:今天您路過XX博物館,曾有XXX位車主在此簽到!

隨著BTA大軍進入汽車領域,他們會動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當然了,社交同樣是他們必爭之地,"得用戶者得天下"他們對此擁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2019年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哪些改變?

總體而言,差異化的競爭將會在2019年更加被汽車廠商們重視,藉著移動互聯的領先來推動汽車行業的領先是自主品牌最為明智的選擇。而合資品牌則會在2019年帶來大量的新能源產品,來瓜分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豪華品牌將會繼續降低門檻;汽車產品將會擺脫工具屬性的限制,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