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涼州詞》哪一句表示玉門關那樣孤獨?

用戶4861447497236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那源遠流長一瀉千里的黃河,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高的雲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在高山峻嶺的環繞之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曠遠荒涼的山、水、孤城圖畫。那時的敦煌、玉門關、陽關一帶地貌一色,沙峰連綿。雄關被黃沙所圍,給人一種孤立無援、隨時都會被吞沒的感覺。至此,“黃沙”、“白雲”、“孤城”、“萬仞山”,塞外戈壁灘上特有的景色環環相扣,句句都表現出蒼涼孤獨的意境。

王之渙是盛唐初期的著名“邊塞”詩人,他性情豪放,一生做官時間短,大部分時間是在遊歷山川渡過的。王之渙去官漫遊,至塞外玉關,眼前出現黃河奔流之下,山峰聳立在沙漠的荒野之景,又傳來遠離家鄉戍守孤城的徵人在城堡上用羌笛吹奏的如訴如泣、怨恨幽深的《折楊柳》樂曲,心中不免為之一顫。

戍邊將士長年軍月與風沙孤城為伍,統治者把他們拋棄在這個荒渺無際的戈壁灘上早已忘卻,回家與親人團聚已近於絕望,他們能不怨恨,但怨恨又有什麼用呢?“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是連春風也不來的地方,皇帝的恩澤更不會顧及,怎能不孤獨。唐時盛行折柳送別,春風不度,哪來的楊柳折贈呢?很顯然,“怨楊柳”實際上是怨離別的,怨帝王的恩澤不及邊關的殘酷現實,體現了對戍邊士卒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張驀行通西域的道路以後,漢武帝為了確保這條絲綢之路的暢通,曾命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兩次大敗匈奴,並光後在河西分別設置式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同時展築長城西至酒泉,並在敦煌境內建置玉門關和陽關兩大雄關,作為邊防要塞和交通門戶,派軍鎮守,盛機一時。

六朝時因安西至哈密路通,漢玉門關逐漸趨於冷落。明代設嘉峪關,絲綢主道轉嘉峪關通哈密道,哈密即代替敦煌位置,玉門關和陽關逐被廢棄。唐開元中,詩人王之渙遊歷玉門關葉,這兒雖有戍座守關,但已無足輕重了。“一片孤城”,可以理解為實指“玉門關”。王之渙的詩友、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足跡沿絲路最遠曾到過碎葉現在蘇聯晚內,他寫的《從軍行》組詩中就有“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的句子。“一片”和“孤”連在一起以形義強調‘’城”的孤立無援,單薄伶仃,荒涼至極的環境。

《後漢書.班超傳》寫這位長期戍邊的將軍也“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何其孤獨。“萬仞山”,從字義上講,指很高很險的山。“仞”為古代的長度單位,周制一仞為八尺。“萬仞”,言其很高。毅煌至玉門關、陽關一帶看不列這樣高大險峻的山脈。整個河西走廊,祁連山座南,龍首山座北,綿延幹裡,寬闊而平緩,在浩瀚無垠的戈壁大背景上給人也很難形成“萬仞山”的感覺。


文字拾荒人


(原創)王之渙《涼州詞》哪一句表示玉門關那樣孤獨?

《涼州詞》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府曲調,傳說來自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據《樂府詩集》引《樂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 其詞多寫塞外風光和徵役之苦。

王之煥,字季凌,原籍晉陽(今山西大原)人,遷居絳州(今山西新絳)。曾任冀州衡水主薄,因受人誣謗,拂衣辭官,優遊于山水之間。家居十餘年,晚年出任文安縣尉,為官清正,卒於任所。平生有豪俠氣概,常悲歌擊劍,放情縱酒,不屑孜孜求取功名,好與名士交往,與高適

、王昌齡、崔國輔等相互唱和。其詩"傳乎牙章,布在人口”,名動一時。他的詩絕句成就最高,尤以邊塞詩著稱。他的詩作大都散失,《全唐詩》僅存絕句六首。

這首巜涼州詞》有"旗亭畫壁"的軼事。據傳開元年間,王之煥與高適、王昌齡到酒館飲酒,遇梨園伶人(專職以表演歌曲為生的人),三人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自詩的多少定詩名高下,唱一首於旗亭壁上(酒舘牆壁)劃一筆。商適和王昌齡二人的詩都被唱到,剩下王之渙,王指伶人中最美者說:"此女所唱,如非我詩,則終身不與諸公爭衡。" 女子發聲,果然是"黃河遠上白雲間”。由此可以看出,這首詩在當時已經是社會上傳唱的名篇。

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詞語賞析:

"仞",古代八尺為一仞。

"羌笛",古代西域羌族的一種樂器。

"楊柳",巜折楊柳》曲子。歌詞大都是離愁鄉思,曲調淒涼哀怨。

”春風不度”,指邊關荒涼淒寒而春遲到,這裡也暗喻森廷恩澤不到邊域士卒。

”玉門關",甘肅敦煌出西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試譯如下:

黃河遠遠地插入,

天際中的白雲之間。

一座孤零零話城堡,

被萬仭的叢山包圍。

羌笛何必吹奏巜楊柳曲》,

那如泣如訴的哀怨曲調?

就連那和煦的春風,

也吹不到這蠻荒,

淒涼的玉門關來!

賞析:

作者這首詩描寫了戍邊士卒防守邊關的艱辛和孤獨。詩中沒有直接描寫戍邊的苦怨,而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羌笛吹奏的巜楊柳曲》,好象是在怨析柳,怨離別,又好象是在埋怨邊關外的荒涼與苦寒,就連春風也吹不到這個蠻荒之地。其中,隱含著朝廷的恩澤到不了邊關的戰士。這些戰士的鄉愁,離別親人的哀怨都在"羌笛何須怨楊柳"中表現了出來。

這首詩前面描寫的景物從黃河、白雲間、孤城、萬仞山著墨,在雄渾中更顯露出蒼涼,從遠處、大處落筆。後面抒發出戍邊的哀怨,一曲巜折楊柳》將戍邊士卒的辛苦與哀怨從曲中唱出,這曲子細柔而娓婉。全詩將幽情置於景中,描寫出苦但不悲哀,幽怨但不怒吼。作者用蒼硬的筆觸,蘊藉的措辭描寫出戍也士卒的風貌。是一首描寫邊塞的傑作。

詩的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一句描寫了玉門關的孤獨。就連心春風"也吹不到這個地方。但是它是以"羌笛何須怨楊柳"作為墊鋪。


高樓避愁


涼州詞《出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楊柳:指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折楊柳枝》其音悽苦。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句寫出了一幅塞外河西走廊的自然現狀,春風都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情景。此古詩王之渙在寫詩時也隱含著對朝廷不關心邊疆將士和不進行開發此地的不滿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