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河西走廊屬於現在的甘肅省,在古代是一個水草豐茂,由中國內地通往西域、中亞的必經之地。東周春秋時期,河西走廊被西戎佔領,後來西戎覆滅,此地又被月氏人所佔據。再後來月氏被匈奴攻破,匈奴人在河西走廊建城,派了兩個王在河西走廊駐紮。這也足以可見當時這塊地區的重要性!

至於河西走廊這個名字的含義,『河』指的是黃河,河西就是黃河以西的意思。『走廊』顧名思義,就是比喻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至於這塊地區為什麼是狹長地形,是因為它的南面是祁連山脈,北面是北山山脈,均不適合生活和商旅運輸,只有兩山中間的谷地適合生存。所以『河西走廊』的意思就是黃河以西,夾在祁連山脈和北山山脈之間的一條適於生存的狹長地帶。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最早的時候,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對河西走廊都不夠重視,因此才讓月氏人佔了去。等到匈奴崛起後,才發現自己的前輩真是瞎了眼!這麼一個既適合耕種,又適合放牧的風水寶地居然不去佔。於是匈奴的冒頓單于連續攻打霸佔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並且還殺掉了月氏王,用他的頭骨當做酒器。月氏人不敵匈奴,便放棄了河西走廊,轉到中亞建立了貴霜王朝。

匈奴人佔據河西走廊後,瞬間就發達了。因為河西走廊這塊地,在當時確實是寶地。除了能夠出產豐富的物產之外(相比於貧瘠的漠北草原),它的戰略價值也極其重要。是什麼戰略價值呢?主要有三點:

第一、可以對掐斷漢朝和西域的溝通,使二者不能形成合力,威脅匈奴的霸權;

第二、匈奴可以從河西走廊翻越祁連山而到達羌人的遊牧地區,控制青藏高原;

第三、匈奴佔據的河套、河西地區對漢朝威脅很大,可以對關中地區實行夾攻。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早期的西漢,被匈奴人的這種攻勢戰略給禍害的夠嗆。除了劉邦的白登之圍外,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 年),匈奴軍突襲關中,一把火燒了漢皇室的甘泉宮,這也是漢朝歷史上的奇恥大辱。據說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武帝劉徹聽聞此事後,徹夜未眠,從此立下大志:吾生必報此奇恥大辱!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年),剛剛登基僅兩年的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尋求與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的幫忙。豈不料張騫一行人西行進入河西走廊後,這一當年還是月氏人的地區,現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使者團一百多人全部被抓獲。直到十三年後,張騫才回到漢朝。

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也就是張騫出使西域十年後,等不回張騫的漢武帝決定不再等了。他遣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四路大軍齊發,展開了對匈奴的反擊,拉開了長達四十四年的漢匈大戰的大幕。

經過八年血戰,漢軍基本清除了北面和河套地區的匈奴勢力,於是漢武帝的目光轉到了匈奴人的另一核心區域——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漢武帝任命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軍突襲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內兩次出擊,先後擊垮了匈奴人的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四萬餘人,俘虜了包括五名匈奴王、王母在內的一百多名匈奴高級貴族。向來驕橫慣了的匈奴人被打懵逼了,從沒見過如此神出鬼沒的軍隊啊!

匈奴渾邪王估計是被打怕了,決定脫離匈奴本部,率四萬部眾向漢朝歸順。於是漢朝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實行行政化管理。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後來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礎。而匈奴人則只能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備註:匈奴其實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它其實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當這個聯盟的老大強盛時,歸順者就很多。所有歸順於匈奴聯盟的人都可以稱為匈奴人。但是如果一旦老大的權威不行了,下面的部落就會四分五裂。匈奴的渾邪王的投降,就是因此原因。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連失河套、河西兩大戰略要地,匈奴人豈能善罷甘休?為了杜絕匈奴反撲的可能性,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武帝命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深入漠北,主動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衛青在幕北將匈奴單于包圍,斬首一萬九千,追殺至闐顏山後才撤回。霍去病則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俘虜了匈奴貴族八十多人。並乘勝追殺至漠北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天的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軍的主力盡喪,匈奴單于逃到漠北,不敢再染指河套、河西兩大戰略要地。

備註: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之後,匈奴元氣大傷,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但是匈奴這個民族並沒有覆滅,北匈奴後來又再度興起,與漢朝為敵。漢朝真正將匈奴打崩盤,是東漢明帝時期。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匈奴王庭遠遁漠北後,漢王朝取代了匈奴在漠南地區的霸權。於是,漢武帝再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這一次出使,走的仍是河西走廊,但是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的走在自己祖國的領土上,身邊都有自己祖國的軍隊保護他。

張騫到達自西域後,在西域諸國中宣揚漢王朝的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使之成為漢王朝之外臣,效果很顯著。後來張騫的副使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漢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瞭解。這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影響力,第一次走出國門,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司馬遷對此的評價是——鑿空之旅,寓意為開通大道。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漢匈大決戰八年後,匈奴勢力有所恢復。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十月,武帝遣大將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數萬兵精兵從河西走廊翻越祁連山,擊潰了叛亂的西羌;同年,漢軍對河西走廊進行了最後一次掃蕩,將匈奴的勢力徹底清除出河西。在此之後,漢武帝做出了一件非常正確的決定——開發河西走廊!

具體的措施有三點:

第一、行政化管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大規模築城,建立郡縣制,後來又在郡之上設州,名曰涼州。地位與關內諸州一樣,都在朝廷的核心圈之內。這樣的好處是,漢朝國力只要不是太弱,都可以在河西維持最基本的統治。匈奴人想反攻,成本很大。

第二、往河西移民。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只有政府軍隊還不夠,河西必須要有漢文化才能永固。因此元狩年間,漢武帝下旨,一次性向河西走廊移民十萬。移民前有官員向武帝講,這麼大規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筆巨大開銷。但是漢武帝認為,投入再多的財力和物力都是值得的。以當時的角度看,漢武帝好大喜功,增加了政府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漢武帝幹了一件罪在當代,但利在千秋的偉業!至於原因嘛,河西走廊現在是漢文化圈,這一點就足夠了。

第三、進行經濟開發。駐軍、設郡縣、移民的目的都是為了開發河西。因為如果不開發,就只能從關中平原運糧到西域,這顯然是一件不經濟的行為。漢朝為了控制西域,對河西走廊的經濟模式進行了變動。由單一的遊牧經濟變為遊牧加農耕,進一步的將河西走廊納進了漢文化圈。並且開發之後的河西走廊還能為漢軍向西擴張提供物資方面的支援,成為中原王朝向外擴張的一個穩固根據地。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漢武帝對河西的開發,最顯著的成果就是匈奴再也無法染指河西,也無法集結重兵,撼動漢朝對河西、河套、西域的事實。漢朝之後的數代中原王朝,河西走廊都是中原王朝的必爭之地。(宇宙第一富強的宋朝除外)

總的來說,河西走廊就是中國向西發展的生命線,現在也是!如果當年沒有霍去病,沒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河西走廊了。而如果沒有河西,中國就不會有新疆。這就好比遼寧的遼西走廊(錦州到山海關),如果這條走廊丟了,東北就拿不回來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河西走廊丟了,新疆也就拿不回來了。

河西走廊的戰略價值有多大?值得漢武帝要耗費巨資拿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