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武帝:“我是怎麼稀裡糊塗當上皇帝的???”

漢武帝:“我是怎麼稀裡糊塗當上皇帝的???”

漢武帝牛哄哄的前半生。

漢武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有名的封建皇帝。他之所以 有名,不是由於他的地位,而是由於他做過一番轟轟烈烈 的事業,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西漢的建立算起,漢武帝是漢高帝以後的第四代、 第五個皇帝。他後面還有七個皇帝。因此,他是居於 中間的具有優越條件和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皇帝。

漢武帝即位的時候,西漢已經有了將近七十年的歷 史。當時的優越條件是:在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加強了; 在經濟上,物質財富豐厚了;在軍事上,國防力量充實了; 歷史家司馬 遷曾經描述道:到漢武帝初期,七十年間,國家沒有嚴重事

如果不遭到水災和旱災,那就會人給家足, 城鄉糧倉盡滿,府庫餘有貨財。京城裡的錢幣成 億地積累著,穿錢幣的繩子都腐朽了,連數也 不能數了。太倉裡的'糧食歷年堆放,越堆越多, 因而充溢露積到外面,以致腐敗得不能吃了。固然,漢武帝的事業同當時的優越條件有關係,但也 同他個人的思想和才能相聯繫。至於他的思想和才能是怎 樣形成和發展的,達到了多高的水平,在事業中起了多大的 作用,他又究竟幹了哪些事業,等等,我們將通過對漢武 帝的生平事蹟的介紹,使讀者從中找到答案。

從出生到做皇帝

漢武帝從出生到做皇帝,一共經歷了十五年。他出生 以後的生活是優越無比的,而成為皇帝卻經過了一番鬥 爭。不過直接參加鬥爭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長輩鬥 爭的發生,似乎是歷史的偶然,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漢武帝姓劉名徹,公元前一五六年出 生在京城長安的皇宮中。他父親劉啟正好在這一年登位 做皇帝,所以他一生下來就是皇子。但由於他的生母王美:人在那時還是個妃子,所以他只能算做庶子,按理 說是沒有資格成為皇太子的.

但據王美人自己說,她初懷劉徹的時候,曾經夢見太 陽入懷。王美人把這個幻夢告訴了漢景帝。漢景帝說這是 個吉夢,是劉徹將來必然大貴的徵兆。當這個吉夢被傳遍 宮中時,在劉徹身上也就增添了一層看不見的神奇的色 彩。

劉徹有兄弟十三人,上面有幾個哥哥,下面有幾個弟 弟。服侍他們的乳母和丫環有一大群,連他們的一哭一笑 都會有人擔憂道喜。可以說,他們分享了皇父的榮華富 貴。

劉徹四歲的時候,依照慣例被封為膠東王。他的大哥 劉榮則被封為皇太子。其他的兄弟也先後被封為王.

漢景帝有個姐姐叫劉嫖,稱為長公主。長公 主有個女兒叫陳阿嬌。長公主想把陳阿嬌許配給皇太子劉 榮.誰知劉榮的生母慄姬不答應,使長公主的希望成為泡 影。從此,長公主和慄姬結下了冤仇。

王美人和長公主的感情向來很好。因為她是得到長公 主的幫助才得以入宮的。長公主沒能把陳阿嬌許配給劉榮,便又想把她許配給有大貴徵兆的劉徹。但漢景帝認為陳 阿嬌的年齡比劉徹大一點,不太同意這門親事。於是,長 公主想了個辦法:有一天,她當著漢景帝的面問劉徹要不 要陳阿嬌?小小的劉徹竟然回答說:“如果把陳阿嬌給 我,我將來一定蓋〜間金屋子給她住。”引得在場的人 都笑起來。漢景帝在笑聲中看到劉徹的伶俐,又想到吉夢 的徵兆,認為這樁婚事也許是前世的姻緣,便欣然同意 從此,長公主和王美人結成親家,關係更加密切.

金屋藏嬌,陳阿嬌

漢景帝的正妻本來是薄皇后,她由於沒有生兒子而被 廢去。漢景帝想再立慄姬為皇后。有一次,景帝因為身體 不舒服,想到身後的事情,有意對慄姬說:“我去世以 後,請你照顧所有的皇子,好不好?”這話本來是暗示慄 姬,要立她為皇后,叫她處理好皇室裡的一切關係。不料, 慄姬卻理也不理。景帝再問時,她竟瞪著眼睛回答:“怎 麼叫我照顧所有的皇子呢?我又不是乳母! ”景帝聽了非 一常生氣。以後,長公主乘機對景帝說:“慄姬心胸太狹, 經常咒罵別人,特別是對待王美人非常厲害。如果她做了 皇后,悲慘的人彘事件唯免不會重現。”長公主還經常在景帝面前誇獎劉徹和王美人。景帝經過一番考 慮,便決定不讓慄姬做皇后了。

漢景帝

過了一年,皇后的位置還是空著。王美人猜不透景帝 :的心思,暗中叫大臣請求景帝立慄姬為皇后,企圖藉以求 得慄姬的好感。有個做大行的大臣出面向景帝說:“母 以子貴請立慄姬為皇后。"誰知景帝大怒道:“這是 你應該講的話嗎? ”並隨即下令把這個大臣殺了。不久, 景帝撤掉劉榮的皇太子名位,改封為臨江王。有些大臣不 賛成景帝的做法,可是也無可奈何。慄姬的兄弟慄卿等出來 反對,結果被辦成死罪,殺了頭。慄姬氣得生了病,沒有多久便死了。

劉榮被廢去皇太子的消息一傳出,梁王劉武便趕到京 城裡進行活動,希望由自己取得皇太子的名位。

劉武等諸侯王對皇帝的寶座早已垂涎三尺,有這樣的 機會,當然不肯放過。但其他諸侯王在條件上都比不過劉 武,所以不敢來爭。劉武敢於來爭的條件有四:第一,他 是景帝的親弟,景帝曾經非正式地講過將來把皇帝位置傳給他的話;第二,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立有 很大的功勞。為此,景帝曾經賜給他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 旗子和車子;第三,他招納了許多人才,名聲響亮,實力 雄厚,得到各地統治者的讚揚;第四,母親竇太后向來喜歡他,贊成他繼承皇位。

影視劇中的竇太后

因此“劉武一到京城便向竇太后表白了自己的心思。 竇太后又把他的心思告訴了景帝。景帝則召集大臣開會討 論。有個叫袁盎的大臣發表意見說:“皇上沒有 聽到過從前宋宣公傳位給兄弟而不給兒子的事嗎?後來宋 宣公的兄弟為了爭奪王位,害得宋國亂了好多年。皇上千 萬不要學宋宣公。"景帝聽了,只好遵守“傳子不傳弟” 的規定。劉武的希望成了泡影以後,為了洩憤,便派人刺 殺了袁盎等十多個朝中大臣

通過上述各種鬥爭,漢景帝立王美人為皇后;立膠東王劉徹為皇太子。於 是,七歲的劉徹便具備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漢景帝本來就喜歡劉徹,把他立為皇太子以後,更加 熱心培育,叫有威望的長者衛綃做他的老師,稱為太子太傅。

衛是個多才多藝而又忠厚老實的人。他年輕時很會 玩弄車子;到文帝時做過中郎將;景帝時做過河間獻王劉 德的太傅,引導劉德喜愛儒術和文學。在平定“吳楚七國 之亂"中,衛編指揮軍隊打仗有功,被升為中尉,過了 三年又被封為建陵侯。能文能武的衛綃對劉徹培育了六、 七年之久,給了劉徹一定的影響。

劉徹也善於學習。他不僅向老師學習,而且向同學學 習。有個韓嫣是他小時候的同學。韓嫣出生在匈 奴,是韓王信的子孫,很會騎射,而且多見多聞,很了 解匈奴的情況。他就向韓嫣學習騎射,、聽取有關匈奴的故 事。此外,他還留心儒術,愛好文學,對枚乘等人的作 品產生過濃厚的興趣。由此,他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多方面 才能,會文會武,有膽有識,思想活躍,心境開闊的皇太 子,為他未來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前一四一年(後元三年)正月,四十八歲的漢景帝因病去世,做了九年皇太子的劉徹於二月裡接位,正式 成為一個封建皇帝。

初做皇帝的時候,劉徹只有十六歲,對許多事情毫無 經驗,只好由母親王太后(即王美人)和舅子 做主。所以,王太后和田蚣是那時政治的實際主持者。

做了皇帝的劉帝,被當時的人稱為“皇上”或“陛下”,被後世的人稱為漢武帝。

召見賢良董仲舒

初登帝位的漢武帝有活力、有抱負,很想把國家治理 好。

為了治理好國家,(建元元年) 即登位後的第二年,漢武帝下詔書給丞相以下的官吏, 叫他們推薦人才,經過考試,選拔使用。這種招攬人才的 方法,在以前是沒有的,所以是個創舉。

不久,全國各地送來一百多個人才,其中以品德見優 的稱為“賢良”、以文詞見長的稱為“文學”。他們在京 城長安經過筆試後,名列第一的是賢良董仲舒。年輕的漢 武帝非常高興,要面試這些人才,第一個面試的當然是董仲舒。

董仲舒

漢武帝在召見董仲舒時,問道:

我繼承先帝的尊位和美德,責任重大,能力有限, 所以選拔人才,虛心求教。從前五帝三王的時候天下太 平,到後來王道衰微,國家滅亡,這是不是天命如此?我 想取法上古,向堯舜看齊,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用?夏商 週三代受天命而興起,它們的符瑞在哪裡?世界上的災 異變化因何出現?人的年歲有壽夭,天性有好壞,究竟是 何道理?我現在希望淳風流暢,法令執行,刑罰減輕,奸 惡易改,百姓和樂,政治清明,雨露均勻,寒暑平和,百 谷豐登,洋溢著的德澤足以施及四海群生,但不知怎樣才 能實現?

董仲舒回答:

陛下問到天命和情性,我這個愚臣不易回答。但我根 據〈〈春秋的記載,看到天人相應的情況,確實是可怕 的。國家如有亂事出現,上天會先用災害怪異來進行警 告,但只要不是大無道的世代,上天還是願意扶持、成全 的,不過自己也要強力勉勵才行。我們強力勉勵於學問,則聞見博而智益明;強力勉勵於行道,則德日隆而功日 大。這是馬上可以見效的事。

所謂道,是循著它走向治的路途。仁義禮樂,又是推 行道的工具。古代的聖王已經去世,而他們的子孫能夠長 久安寧到幾百年的時間,都是出於禮樂教化的功效。從前 厲王、幽王的時候,周道衰微了。但這不是周道亡失,而 是厲王、幽王不遵循周道。宣王思念先王的德政,興滯補 敝,彰明文王、武王的功業,周道又粲然復興起來了。所 以治亂興廢在於自己,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厲王、幽 王掌握不當,使道統失去的緣故。

臣按照《春秋〉〉的文義,尋求王道的開端,得到一個 正字。作為一個帝王,要上承天意,糾正自己的所做所 為,要任用德教,不要專用刑罰,因為刑罰不可能治理好 天下.《春秋〉〉講過一元的問題。一是萬物的開始,就是萬物開始於大。只有開始於大,才能正本清 源。所以做君王的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 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海;四海正,那麼遠近的地 方莫不統一於正了。這樣,王道就會實現,祥瑞之物就會 招致。

如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行高恩厚,智明意 美,愛民好士,可以稱為很好的君主。但是,天地未應, 祥瑞不至,這是為什麼呢?就在於教化不立,萬民不正的 緣故。秦代的遺毒至今沒有消除,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 起,已經達到不改絃更張就不能調好琴瑟、不變更教化就 不能搞好治道的時候了。自從漢朝取得天下以來已經有七十多年了,先帝們常想搞好治道而至今沒有搞好,就在於 應該變更教化而沒有變更教化的緣故。

董仲舒在對答中闡述了天人相應的學說,強調了強力 勉勵的效用,指出了禮樂教化的功效,提出了王道的開端 在於君王的正心,尤其陳述了要搞好治道就要改轍更轍 ——變更教化的問題。

漢武帝感到董仲舒的回答很特別,又兩次提出問題叫 他回答。他的回答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聖王的勞逸不同,是所遇到的時代不同。

二、“人受命於天”.所以,作為一個人必須知“天 命"和明“天性”.

三、“聖人法天而立道”,“道之大原出於;天,天 不變,道亦不變”道是萬世無敝的,有敝的就不是道。

四、那些身寵位高、有富有祿的人,常與老百姓爭 利、爭田,甚至役使貧民,從而出現“民不樂生”的情況.

五、主張實行“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 術”,“改正朔,易服色”,“正制度,宣教化

“興太學,育人才”。

董仲舒以“賢良”身份到長安對答皇帝的提問,在當 時是轟動朝野的事。人們稱這件事為“賢良對策”。

漢武帝提拔董仲舒做江都相,進行試用。江都王劉 非是漢武帝的兄長,素來驕傲勇武,不易對待。董仲舒去 了以後,用禮義糾正他的錯誤,取得了他的敬重。

漢武帝的第一任丞相是衛緝。衛編本來喜歡儒術,又 做過漢武帝的老師。他聽說董仲舒在對策中建議“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便立即請求漢武帝把那些專學“申、 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的賢良罷免回家,免得他們 日後搬弄是非、擾亂國政。漢武帝同意了他的意見,沒有 任用儒家以外的賢良。這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第一次執行。

參考文獻;

《春秋》

《中國古代史》詹子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