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枯木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秋風辭》

【漢】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劉徹16歲登基,在位54年,後元二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廣為後人稱讚。在軍事上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在文化上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思想兩千多年來的統治地位;頒佈太初曆法,建立年號,創立太學,整理樂府,對後世影響巨大。在政治上採取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外交上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中外交流。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在任用人才上多次下詔求賢,不論奴僕罪夫、平民小吏、異族外夷,不拘一格,惟才是舉,以至於漢武帝時期人才濟濟,比如司馬遷以戴罪之身著述《史記》,金日磾為匈奴的奴隸,竟然成了託孤重臣;其他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在徵和四年(前89年)下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罪己詔,敢於承擔責任,表示內心悔意,值得後人永遠反思。以至於東漢的歷史學家、文學家班固驚歎地評價:

“漢之得人,於此為盛!”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漢武帝求賢若渴,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漢武帝不但傾慕有文采之人,自己也有作品傳世,這首《秋風辭》就是漢武帝的作品。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秋風辭》從內容考據,應該是漢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所作(《御覽》),一說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因為漢武帝一生巡幸汾陰后土祠6次,皆不在秋(也許後來傳抄有誤),然而從內容看應該是中年以後的作品。元鼎四年六月在河東發現寶鼎,然而當時迎鼎至甘泉,並未親臨,因而此說存疑。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秋風辭》描述了漢武帝巡幸山西后土祠的沿途風光以及對人生的無限感慨,頗有藝術感染力。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起句描述出行季節,暮秋時分,天高雲淡,藍天白雲,汾河兩岸草木一片金黃,葉片零落,在行進的船上似乎看到雲彩在飛揚,空中大雁南飛,給人展現了秋天的秀美風光,壯麗遼闊,空曠寂寥。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山坡上金黃色的菊花一叢叢的怒放,秋蘭微開,溢出陣陣幽香,在雁叫聲中,不由得讓漢武帝想起了心中的佳人。至於佳人,自然不會是“金屋藏嬌”的陳皇后阿嬌,此時已經被打入冷宮;也許是時值炙手可熱的河東平陽(山西臨汾人)的衛皇后衛子夫,到了衛皇后的故鄉,自然想起了衛子夫以前的倩影;也許是奇女子鉤弋夫人,也許是泛指,以皇帝之尊,同常人無異,美景思佳人,也希望能遇到有蘭菊氣質的嫻淑嬌美的麗人。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漢代已經有了高十餘丈的樓船水軍(《史記·平淮書》),氣勢雄偉,視野開闊,在波濤洶湧的汾河上逆流而上,整齊劃一的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中分碧水,非常壯觀。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皇帝巡行,船上蕭鼓齊鳴,船工號子鏗鏘有力,歌聲悠揚,令人振奮,在酣暢淋漓的聲樂中君臣同樂,極盡歡樂暢飲。然而沒有人注意到皇帝的哀思和憂愁,那就是,人生無常,時光易逝,青春不再,暮年奈若何?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作為皇帝,天子至尊,養尊處優,睥睨一切,俯瞰群生,出行巡幸,本來應該意氣風發。然而,作為一個極富睿智的皇帝,看著季節變換,秋天即將結束,肅殺的冬天即將來臨,自然景物的凋零,讓漢武帝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歸結到底,皇帝也是人,難以逃避生老病死,正如關漢卿所云:“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因此發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感慨。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漢武帝通過前面優美秋天風景的渲染,藍天、白雲、大雁、蘭花、金菊、麗人、大河、樓船、健兒等構織成一幅風光優美、氣勢雄偉的畫卷,鼓樂沖天、歌聲悠揚、君臣暢飲的歡樂氣氛,然後戛然而止,樂極生愁,不由得感嘆起生命的脆弱,整首詩極富感染力,令讀者也不由得融入其中,思忖起來。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2018/9/4榆木齋

漢武帝《秋風辭》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