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輪台罪己詔的前世今生與現實意義

1.漢武帝在位的前33年勵精圖治,從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等多個角度對漢王朝進行了改造,效果顯著

2.到了統治後期,窮兵黷武、法網嚴酷、高壓政策帶來的流民造反問題逐漸暴露,漢武帝高度重視,仍採取以往的策略,試圖強行壓制

3.漢武帝代表的利益集團與衛太子(戾太子)代表的利益集團矛盾不斷加劇,武帝的集團用巫蠱案將衛氏一族連根拔起,武帝再用“替太子翻案”的理由展開屠殺,將李廣利等人為首的政治勢力剷除,為繼任者降低反對聲音

4.駕崩的前一年,漢武帝頒佈“輪臺罪己詔”,託孤霍光等人,為繼任者的改革鋪平思想理論上的道路

5.在肯定漢武帝功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歷史侷限之處;在看到他的不足之時,也不能抹殺他的擔當精神和英雄氣概

漢武帝:輪臺罪己詔的前世今生與現實意義

漢武帝登基時,擺在眼前的是一個不好不壞的攤子:

好的是經過了文景兩代皇帝的休養生息,漢王朝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景帝靠著晁錯、周亞夫等一眾干將,一舉擠破諸侯王尾大不掉的膿瘡,這些都為他開展後續行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壞的是此時漢王朝面臨的內憂外患仍然不斷,匈奴入侵,國內各股政治勢力蠢蠢欲動,而且以往“無為而治”的統治理念也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漢王朝從上至下都急需變革,他的歷史使命是給漢王朝這艘大船轉向,同時還要保證拐的不能太急,避免翻船。

身為改革者的漢武帝雷厲風行,對未來的道路也看的很透徹,他曾經跟衛青提到:“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這段談話的具體時間我們不清楚,不過衛青是106BC去世的,所以武帝至少在這年之前就已經認識到對外盲目擴張、對內持續高壓政策的危害,也已經承認這種政策不能持續下去。

但令人困惑的是,武帝一邊承認自己的政策不可持續,一邊繼續擴大戰事,窮兵黷武,還讓漢帝國陷入了重重內亂之中,直到89BC才以“輪臺罪己詔”的形式改變了政策方向,這之間的時間跨度是很大的。

漢武帝身為一代雄主,為什麼會拖了十幾年才做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漢朝在十幾年間發生了什麼變化嗎?

接下來我們從兩件最重要的事情著手,來揣摩一下武帝的心跡:

1.流民暴動

漢武帝在位54年(140BC—87BC),從他前中期(133BC—107BC)的作為來看,他對於這艘大船的掌控還是很到位的,除了四處征伐、弘揚國威,他還利用這28年的時間,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的意識形態改革;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這樣的政治、軍事制度改革;統一貨幣、管鹽鐵、立平準均輸制等經濟制度的改革;修復黃河決口、將其重新改道的浩大民生工程,在思想、政治、軍事、經濟、民生領域對漢王朝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可以說,這26年雖然社會問題也有,總歸不至於太明顯,也不會威脅到他的統治。

到了107BC,積累的問題突然暴露出來,引起了漢武帝的高度重視。

漢王朝有將近200萬流民集中在城都附近。我們知道,對於農業社會來說,流民是非常嚴重的不穩定因素,因為他們沒有土地就難以被管轄,也不會繳納賦稅或是服役,更沒有生活來源,非常有可能會鋌而走險,身為最高統治者的漢武帝更是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對丞相和御史進行了嚴厲的訓斥,並且勒令他們儘快處理問題。

事情還沒完,到了99BC,西漢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暴動出現,幾百萬人從不同的地方遙相呼應,一起反對政府的高壓政策。為了儘快鎮壓反對力量,避免出現地方官不幹事的問題,漢武帝頒佈沉命法,規定“凡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察捕不力者,皆處死刑”,還派出繡衣使者進行督導,做的不好立即就地正法。沉命法頒佈後,主管小吏唯恐不能如期破案而招禍,經常隱匿起義者情況。上下級之間也互相欺隱,動亂規模持續擴大,不過最終武帝仍然靠著高壓政策和強大的控制力對基層完成了壓制,卻也讓社會生產倒退,社會人口銳減。

2.巫蠱大案

漢武帝時期有兩位皇后(金屋藏嬌的陳阿嬌,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她們的倒臺都跟一個詞有關——“巫蠱”,最常見的就是扎小人詛咒皇帝早死,這也是古代封建帝王很忌諱的行為,所以無論是陳皇后還是衛皇后,都因為這件事情喪了命,他們的家族也因為這件事情被連根拔起。

不過根據目前的史料來看,至少衛子夫是冤枉的

衛皇后的兒子衛太子(戾太子)身為嫡長子,非常受到漢武帝的重視,7歲時就已經被冊封為太子,後來武帝發現,這孩子從小性情溫和,做事風格、為政理念也跟父皇有很大差異,不像他一樣剛猛,反多了幾分柔和,因此擔心他難以承繼大業,再加上其他的夫人也都生了兒子,皇位潛在的繼承人越來越多,武帝也漸漸對其失去了耐心。

雖然情感上有牴觸,但武帝為了漢帝國未來的發展,仍然把他當做儲君來看待,在各方面悉心的培育,並且多次向別人強調太子仁德的重要性。“情感牴觸”和“理性支持”,武帝心中的這對矛盾看起來並非不可調和,但這個矛盾也確實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時刻埋在他心裡。

如果說只是一對平常父子,有點矛盾和磕磕絆絆也就過去了,但他們不同,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代表的就不是個人利益,而是整個政治集團的利益,他們之間的衝突也就不是個人衝突,而是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衝突,所以隨著太子的成長、武帝的衰老,兩派的鬥爭也必然會愈演愈烈。

至於為什麼武帝突然發動巫蠱案,巫蠱案後又為什麼馬上屠戮其他反對太子的政治勢力,眾說紛紜,有說江充等小人為了私利而栽贓太子的,有說衛子夫年老色衰被武帝嫌棄、後來又被感念的,還有說武帝當時老糊塗、後來想明白的。

在我看來,色衰說是最不能立足的,衛子夫早就年老色衰了,怎麼早不除掉她呢?糊塗說其實也站不住腳,因為根據之後的種種安排來看,漢武帝仍然是非常精明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信息不對稱說——支持武帝的集團為了保住自身地位而造謠,武帝與太子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交流,問題被無限誇大,釀成悲劇。

漢武帝:輪臺罪己詔的前世今生與現實意義

所以,作為政治動物的漢武帝選擇除掉衛太子和衛皇后,進而滅掉衛氏一門及其支持者,根本上仍然是不同理念的權力派系間權力鬥爭、相互傾軋的結果,江充等人也只是順水推舟做了由頭;後來“幡然醒悟”,悔恨當初聽取了謠言,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更多的是清除政治勢力的藉口,畢竟之前太子的勢力跟李廣利等人的勢力是大體平衡的,一方突然被剪滅,另一方的存在就很礙眼了。

對漢武帝而言,想要清除舊勢力的影響,沒有什麼比屠殺來的更快的方法,而這些屠殺,也恰恰為頒佈罪己詔宣佈轉型、安排霍光等人上位做好了各方面準備,將可能遇到的阻力壓到最低。

說到這裡基本已經結束,這些故事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呢?

1.對國家來說,政治強人的存在往往能夠帶動國家更快進行轉型升級,專制統治也能夠讓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更好地運轉起來,“快捷高效”是最大的優勢,但是一旦這個人的思想固化,或者走的路子出現了偏差,就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必然會以更快的速度把國家帶跑偏,一切都因為沒有力量能夠制衡和約束他們的行為。因此,健全的制度約束和適度的民主氛圍,仍然是維持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證。

2.對個人來說,有想法的時候就要大膽去做,思慮周全可以,但是絕對不要瞻前顧後,最佳的時機往往可遇而不可得,事情尚處於我們掌握之中的時候,我們怎麼做都可以,而事情一旦不在我們掌控的範圍內,我們再怎麼糾結也沒用,只會浪費機會,蹉跎歲月,所以勇於把握機會,敢於挑戰自己,也許才是我們持續進步的不二法門。

3.對於實現了大一統的武帝來說,可學習借鑑的經驗很少,基本上只有秦帝國窮兵黷武導致滅亡這一樁案例,因此他雖然能夠充分的意識到自己窮兵黷武的危害,也能看到實施德政的好處,意識到應該給繼任者的改革打下堅實基礎,但由於涉及到的現實因素太多,而且“大凡事前沒有樣者,不易做”,終究還是難以在政策上完成轉身,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拖下去,直到死之將至才邁出了這一步。

也許死亡才最能給我們帶來改變勇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