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項羽一生犯過無數次的錯誤,以至於兵敗垓下,烏江自刎。然而,作為項羽唯一的謀士,同時還是項羽的亞父的范增,在項羽一次次犯下戰略性錯誤的時候,他在幹什麼呢?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我們先來看看項羽曾犯過哪些致命性錯誤。

1、定都彭城

彭城原屬於楚國,自古就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儘管如此,其地位仍無法與關中相提並論。

關中為四塞之地,東有函谷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佔據關中等同於扼住了天下的咽喉,進可以屠滅山東諸地,退可以保全關中,這也是為什麼秦國可以一統天下的原因,也是劉邦能夠與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

劉邦稱帝后,針對定都關中還是洛陽曾猶豫不決。

由於群臣大多都是中原人,所以紛紛主張定都洛陽,他們的理由是:東周定都洛陽,可統治天下幾百年,而秦朝定都關中二世而亡。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山、澠水,背靠黃河,與伊、洛二川相鄰,易守難攻,定都於此,可保萬年。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大臣婁敬卻贊成建都洛陽。他解釋說:“關中佔據山川之險,四面險固,縱使形勢危急,召集百萬雄兵還是輕而易舉的。憑藉秦國原有的基礎,以肥沃的土地作依託,這就所謂的天府之地。如果建都關中,即便山東各地發生叛亂,關中之地依然可以保全。與人搏鬥,如果不能扼住對方的咽喉,擊打對方的後背,就不能算是完全獲勝。而建都關中,佔據秦國舊有土地,就如同扼住天下的咽喉,擊打天下的脊背,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不僅婁敬主張定都關中,謀士張良也同樣主張定都關中。他說:“洛陽雖然有險可守,但中心地帶狹小,方圓不過數百里,況且土地貧瘠,四面容易遭受攻擊,不是用武之地。而關中左有崤山和函谷關,右有隴山和岷山,中間肥沃千里,南有富饒的巴蜀之地,北有盛產牛馬的胡地。依靠三面的險阻來固守,只用東方一面來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可由黃河、渭河運輸天下糧食,供給京都。諸侯倘若叛變,可以順流而下,足夠運輸物資。這正是所謂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邦這才定都關中。

由此可見,定都關中不但關乎著能否奪取天下,還關乎著能否固守天下。

婁敬和張良都看得出來關中的重要性,范增難道看不出來嗎?他為何不勸說項羽定都關中呢?

2、殺楚懷王

楚懷王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所立,而獻計者卻是范增。

對於為何要擁立楚懷王,范增曾對項梁解釋說:“陳勝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想當年,秦國兼併天下,楚國最悲催。昔日,楚懷王被騙到秦國,還被軟禁至死,楚國人都很同情他。楚人南宮曾預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然而,等到陳勝吳廣起義時,兩人卻不擁立楚王后裔,反而自立為王,所以並不能長久。而將軍從江東起兵至今,楚國將領之所以紛紛歸附,就是因為你們項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將,並且相信你一定會再次擁立楚王后裔為王。”項梁這才將給地主家放羊的熊心從羊圈裡拉出來,立為楚懷王。之所以與之前的楚懷王名號一樣,就是為了博得楚人的同情,號召大家一起幹革命。

然而等到滅秦成功後,項羽不但將楚懷王趕出彭城並霸佔了彭城,還命衡山王、臨江王暗殺了楚懷王。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打著別人家的旗號走上人生巔峰之後,卻過河拆橋,所以天下人開始紛紛背棄項羽。

也是因為項羽殺害了楚懷王才給了劉邦一個討伐他的把柄。劉邦便召集眾諸侯,帶領56萬士兵,端了項羽的老巢彭城。後來雖然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得大敗而歸,但足以證明項羽已經不得人心了。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對於范增而言,擁立楚懷王是他提出的,並且他深知陳勝、吳廣敗亡的原因就是沒有擁立楚王后裔。在當時,天下未定,他又豈會不知殺害楚懷王會帶來什麼後果?那他為何不站出來阻止呢?

3、先滅劉邦,再滅田榮

在鴻門宴中,項羽婦人之仁,放過劉邦一馬,但沒想到劉邦卻趁他不不備,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拿下了關中。

與此同時,齊將田榮因為項羽分封不公,聯合大將陳餘公開起兵反叛。田榮一口氣殺掉齊國土地上剛封的三個諸侯王,然後自立為王。

一邊是劉邦作亂,一邊是田榮作亂,項羽不知道該先收拾誰了。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正在項羽猶豫之際,張良將田榮討伐項羽的檄文拿給了項羽,還說,劉邦只是想拿回原本屬於他的東西,而田榮這傢伙卻是想滅了你。項羽一聽,氣壞了,立刻動身前往齊國,討伐田榮,並很快殺了田榮。等再回來收拾劉邦的時候,發現劉邦已經成了氣候。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事實上,范增早在劉邦攻入咸陽之際便看出“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的劉邦藏有大志,將來奪取項羽天下的也一定是劉邦。他為何不勸說項羽先攻打在關中根基尚且不穩的劉邦,而去消滅很好對付的田榮呢?

在項羽一次次犯錯的時候,范增為何沒阻止?劉邦1句話給出了答案

以范增的智慧,不輸於當時的任何一位謀士,但為什麼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總是缺席了呢?其實,范增從未缺席,只是項羽剛愎自用,對范增所提建議時常不予採納。例如,在鴻門宴中讓殺劉邦,卻未下手;在楚漢之爭最後階段時,劉邦不敵,想要求和,范增不允許,結果范增一死,項羽便與劉邦簽訂了鴻溝之約,中分天下。墨跡未乾,劉邦就立刻撕毀合約,追擊項羽,打得項羽烏江自刎……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正如劉邦所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才被他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