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身世顯赫,權勢滔天,鉅鹿一役聲威大振,分封十八路諸侯,何等意氣風發,霸王緣何要烏江自刎?

貪財好色,寄人籬下,鴻門之宴受盡羞辱,困鎖巴蜀苦寒地,是為命途多舛,高祖又何以盡掌天下?

這一切都要從劉邦率先攻入關中,宣告暴秦的滅亡說起。就在他佔據這片富饒之地,做著“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美夢的時候,項羽鐵騎的陣陣馬蹄聲驚醒了他,雖然此刻重要的函谷關已有重兵把守,但劉邦清楚的知道,他的美夢隨時會破滅,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楚漢爭霸的序幕拉開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劇中的劉邦、項羽


劉、項二人的結局人皆熟知,相信所有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有疑問,劉邦如何能夠將區區幾萬兵馬發展成數十萬兵力的龐大集團,又是如何在被逼至絕境時破局重生?在我看來,這個答案很簡單,所謂得人性者得天下,而劉邦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所以他贏了。基於此,我們不再贅述楚漢之爭何等波瀾壯闊,文人武將又是何等的風流瀟灑,而是從這四年混戰中發生的大小之事,窺一窺人性。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楚、漢兩軍廝殺


鴻門一宴,終失先機

力能扛鼎的項羽是一位強將,但他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因為在這場逐鹿天下的戰爭中,他做了太多的錯事,硬生生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劉、項之間的矛盾始於正統之爭,以項羽的赫赫戰功和掌握的兵力來說,為諸侯之首本該是毋庸置疑的,可偏偏有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而這個約定還是諸侯名義上的正統首腦楚懷王所立,更悲催的是先入關的是劉邦不是他。古人都講究師出有名,項羽各方面條件都已滿足,唯獨“名”被劉邦奪走了,這無疑為二人勢同水火的關係埋下了伏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懷王與諸人相約


事實上,劉邦先攻入關中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滅秦路漫漫,一絲一毫的機會都不可能放過,在這種情況下讓在西進路上一路推進的他停下來等待項羽先入關實在是強人所難。況且入關後的劉邦也很好的掩飾了自己,他入關後封存府庫,還軍霸上,約法三章,除秦苛政都表現出了他的剋制。可劉邦也是人,在權力的誘惑面前,終究還是沒有按捺住心中的悸動,於是他遣兵守關,拒納諸侯,這下好了,所有的掩飾都成了破綻,完完全全的暴露在了項羽的眼前。在這個節骨眼上,劉邦的謀士曹無傷又派人來向項羽告密,告訴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范增眼見火候已到,也給項羽分析了劉邦所作所為的深層含義,句句都在說在了點上,末了為了堅定項羽決心,還胡謅說劉邦有天子之氣,這樣一來估計換誰都不可能坐得住了,項羽自然也是對劉邦起了殺意。按理說,劉邦是死路一條了,但項羽的人格特點救了他,在得知項羽對他的殺意後,他便立刻請求項伯在項羽面前美言,又順帶誇了誇項羽的雄威,這番示弱和恭維一下就擊中了項羽的爽點,讓他暫時按捺下去了殺意。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劉邦入關接受子嬰投降


劉邦知道,託人美言終歸是權宜之計,他必須親自出面才行,於是他專程趕到鴻門,當面向項羽謝罪,一番吹捧之下,項羽的心情非常舒暢,他不但打消了殺人的念頭,還把自己的內應曹無傷出賣給了劉邦。古語有云當局者迷,項羽雖然深陷其中,但他的謀士范增卻以獨到的眼光判斷出劉邦的巨大威脅,於是,他在宴會之上屢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不過剛愎自用的項羽根本不為所動,范增眼見暗示是行不通了,就找來項莊趁舞劍的機會直接刺殺,這一切劉邦是切實的看在眼裡,非常的擔心,但幸運的是,在張良、樊噲還有項伯的努力下,危機被一一破解,劉邦得以順利逃回軍中。不得不說,劉邦竟能在足以碾壓自己的項羽眼皮底下活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不過仔細一想,劉邦出身市儈,什麼三教九流沒見過,又是個人精,能成功把握住項羽的人性弱點也不足為奇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鴻門宴危機重重


項羽能夠走到諸侯上將軍的位置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背景深厚、英武勇敢都是其亮點,可正是在這場以楚漢為主,長達四年的諸侯亂戰中,烹韓生、殺懷王、疑范增、逼英布,他的好大喜功,他的急功近利,他人性裡的種種弱點被一步步的揭開放大,直至最終功敗垂成,或許他更適合做一個名將而不是領袖。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項羽的倨傲展露無遺


沒有尊重,何來忠誠

項伯作為楚軍陣營中的一員,卻可以說是為漢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鴻門宴夜出楚營報張良,隻身舞劍擋項莊,還是平叛九江殺盡英布妻兒,逼的英布與楚軍決裂,又或是楚漢和解進言退項羽,迂迴救太公,都可以說是劉邦的大貴人。如果說分封諸侯之前,項伯還可以用看不清劉邦來解釋,那在兩軍對峙已經四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救下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就徹底暴露了他的叛徒身份,這就讓人好奇了,項伯和項羽以叔侄相稱,關係非凡,他為什麼會拋下聲威鼎盛的楚國,放棄自己的侄兒項羽,轉投劉邦呢?這就要從劉邦麾下的張良說起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項伯阻擋項莊刺殺劉邦


項伯在早年時曾經殺過人,在當時出身於豪閥的韓公子張良處避難,兩人結下了過命的交情,因此在得知項羽欲殺劉邦時,項伯洩密給了張良讓其遠走,卻不曾想,張良仍然選擇忠於劉邦,還將項伯洩密的事和盤托出。得知這一消息後,人精劉邦嗅到了機會,他非常明白項伯和項羽雖然關係甚密,卻並不得志,身為項羽叔叔的他,卻在軍中連決策層都夠不上,於是他主動和項伯結為親家且處處以禮相待,這樣的待遇在剛愎自用的項羽身上是得不到的,也因此,項伯在劉邦的糖衣炮彈之下,漸漸的淪陷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劇中的項伯形象


除了項伯,韓信、彭越與英布這三位漢初名將也有著類似的遭遇,這三個原楚軍之人,在項羽的錯誤之下,投靠了劉邦,又親手覆滅了楚國,實在讓人唏噓不已。那麼,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且聽我們一一道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電視劇中名將陣列帳前


韓信原是項梁部下,項梁戰死後歸項羽所部,雖然韓信足智多謀,卻不被重用,曾多次向項羽獻策均不被採納,故憤而出走轉投漢軍。劉邦雖是個伯樂,卻沒法關注到每一個人,因此起初並未在意韓信,所幸蕭何及時挽留,才讓劉邦獲得了這個千里馬。要說劉邦的眼光還是準確的,他給了韓信充足的支持,甚至不惜分封他為異姓王,這才成就劉漢的霸業。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蕭何月下追韓信


除了大名鼎鼎的韓信,彭越也遭到了項羽的冷落,因為他曾在劉邦西進伐秦時和他並肩作戰,助其入關,還與其有不錯的私交,所以項羽沒有分封他為王。項羽所封十八路諸侯,竟無彭越一席之地,也難怪彭越在劉邦許諾的利益下,決心起兵反楚。由於在彭城後方,彭越的背叛掀起了一股狂濤,摧毀著項羽的根基。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遭受不公的彭越


最後說到英布,他與前兩任並不相同,他曾經是項羽的左膀右臂,被封為九江王。雖說二人關係緊密,但很快也發生了嫌隙,當項羽進攻齊國的時候,他並未積極響應,面對如此危險的信號,項羽的低情商暴露了出來,他沒認識到英布的猶豫是基於何種原因,因此沒有采取懷柔政策拉攏英布,而是不斷派遣使者催促其發兵增援自己攻打漢軍,彷彿英布還是他的一員將領。這就給了劉邦極好的機會,劉邦首先派遣使者遊說英布,一方面陳述項羽與其已有嫌隙,今後兩人勢必水火不容;另一方面則是許其以重利,併為他構建了一份美好藍圖。這樣的離間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還差臨門一腳,英布仍然猶豫不決。就在這時,劉邦的使者公然闖入帳中告知前來催促英布發兵的楚軍使者英布已反,英布不得已,只得殺掉楚使轉投劉邦,在楚國側翼攪動風雲。毫無疑問,劉邦深刻的明白這三位人才的心理,分別利用韓信的不甘,彭越的不服,英布的不得已將其從項羽的麾下挖來。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曾為項羽心腹的英布


最是無情帝王家

劉邦能有如此偉業,毫無疑問因為他深諳人性。這一點讓他在被策反人的面前顯得極有親和力,不過大家可不要被劉邦的假面孔所欺騙,身為皇位的爭奪者的他是無情的,甚至不比項羽更差,這在滎陽一戰時便可見一斑,是役,項羽為逼迫劉邦出城一戰,以烹殺其父親為要挾,劉邦明白如果自己顯得無所謂,那麼項羽的要挾就沒有了意義,自己也將避免踏入陷阱,於是他不僅沒有出城迎敵,反而說出瞭如果記得分自己一杯羹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語,力圖讓自以為抓住對方咽喉的項羽感到自己的計策索然無味。雖說結果皆大歡喜,但也足以讓人脊背一涼,畢竟,容易意氣用事的項羽,如果惱羞成怒是很有可能真的這麼做的,劉邦雖然能把握人心,卻保證人性不會偏離預測,毫無疑問,劉邦的這一舉動是有著極大的風險,而他似乎也封閉了自己的人性,他就彷彿一個局外人一般,默默地選擇了理性上最佳的方式,不得不讓人不禁嘆一句,最是無情帝王家!

人性的操縱者——劉邦

縱酒放歌漢高祖


古語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在劉邦身上,沒有那麼簡單,他懂得人性和利用人性,最終得到了天下,可以說是懂人性者得天下最好的寫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