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春秋鄉曹家河街道)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春秋山)

春秋山:位於春秋鄉北端,距縣城12公里,海撥337米,位列舒城縣四大名山之首。清嘉慶時修編的《舒城縣誌 卷五 山川》曰:“春秋山,縣南二十里,為李公麟讀書處,上有讀書檯、洗墨池、望湖尖、鳳凰臺、仙人峰諸勝。山之得名,舊志雲:‘公麟當王安石廢麟經常讀《春秋》於此。’又云:‘唐貞元中,二衲蛻解,適當春秋之月。’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引熙寧中石亙作《寺記》雲:‘餘常遊於春秋山,有二禪之像存焉。’又元揭徯斯雲:‘舒著於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名。’今山頂有南嶽廟,山南有春秋寺。”清光緒《續修舒城縣誌 輿地志 山川 》也有相同記載,其關於唐《二禪蛻解》進一步明確寫道:“唐貞元中,有二衲蛻解在此,遺骨尚存。其來也,適當春秋之時,遂以山名。”“按:《輿地紀勝》:絕頂有洞,可容數千人,今無考,惟山陰有壑,甚深邃。李公麟讀書檯、洗墨池存焉。”綜上可見,春秋鄉鄉名正是因山名而來。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老虎洞)

春秋山位居古龍舒四大名山之首,地勢險峻,是江淮平原到西南大別山區的第一座高山,東北為杭埠河下游平原,西北有舒廬乾渠環繞,南與湯池溫泉相望,與華蓋山對峙,離縣城不過十幾分鍾車程,地理位置優越獨特。

春秋山深壑幽谷,古木綠竹森然,山泉流水淙淙,層巒疊嶂,鬱鬱蔥蔥,風光優美,景色怡人,以秀麗著稱。遠望春秋山,五座孤聳的秀峰,均呈“山”字狀,巍峨高聳,景色秀美,故又稱“五峰尖”。山上現有杉木、翠竹4000多畝,“之”字形盤山公路可通至半山腰的春秋山林場,後有小徑通達主峰。這裡曾是當年李公麟隱居的地方,留有“緣蘿陰下到山莊,柴門遙對望湖尖”的詩句。佇立此地,環顧層巒,滿山都是茂密的森林,一片蔥綠。其中最為誘人的,是那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碧波盪漾的竹海。

這裡古蹟眾多,傳說甚廣。有草堂書屋、南嶽行祠(又名龍雲寺)、李公麟讀書堂、烏龍井、黃龍井、洗墨池、木馬地、環峰城、望湖尖、柳抱泉、夾河對釣、鳳凰橋、鳳凰臺、仙人跡、三刀石、天梯、東關、西關等遺蹟。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有待進一步開發。

春秋山歷為宗教活動勝地,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清嘉慶時編修的《舒城縣誌》即有記載:“今山(春秋山)頂有南嶽廟,山南有春秋寺”。香火鼎盛時期的南嶽廟規模龐大,有廟宇99間半(據傳說,如果強行建造100間房屋,最後半間隨建即倒,因此只能建99間半),氣勢恢宏,巍巍壯觀,高僧達60多名,曾是皖中一帶有名的佛教勝地。

春秋山有歷史,更有風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令人遺憾的是,這座歷史佛教名山,也是離縣城最近的一座秀美的名山,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發展鄉鎮企業的大背景下,當地政府出於發展地方經濟的初衷,囿於時代的侷限性,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在春秋山腳下開辦了幾十家規模不等的採石場,日採石量達40萬噸。在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增加了附近群眾的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同時,山體遭到經年累月無節制的大規模開採,已然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主要景點尚未開發已遭毀壞。人們在此開山炸石,每天挖山不止,對山體造成了很大損害,一座名山正被逐漸噬去。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春秋山主峰)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主峰龍雲寺遺址)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龍雲寺保存的佛像石刻)

春秋山主要遺蹟:

南嶽行祠:又稱南嶽廟、華岳廟、龍雲寺,清嘉慶年間建於春秋山,毀於民國37年(1948年)戰火,遺址尚存,石砌牆基清晰可見。有眾僧侶練功習武的“木馬地”、“環峰城牆”,汲水的“烏龍井”和“黃龍井”,井口四周有眾山僧汲水時磨下的道道繩溝,足見當年春秋山僧侶之眾、佛事之盛!可惜的是,由於滄海桑田,戰亂兵燹,加之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採石料,南嶽廟已從人們的視野消逝了,只能透過那橫臥於主峰之上的石香爐、斷垣殘碑,依稀還能尋覓古剎林立、寶殿莊嚴、晨鐘暮鼓、香火旺盛、遊人如織的景象。雖然不見當年佛事的勝境和盛況,然而,因為南嶽廟是歷史上江淮之間的佛教聖地,影響深遠,仍有許多佛家弟子來此朝拜,有許多善男信女到此燒香拜佛。

(李公麟讀書堂遺址所在地,現為春秋山林場場部,即將改建成春秋山大講堂)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草堂書屋:位於春秋山頂峰西北80米下,有前後房屋20多間,亭臺樓閣,池館水榭。

李公麟讀書堂:又稱二庵、半山寺,李公麟歸隱於此,寫詩作畫,該宅佔地1200多平方米,有房屋10餘間。大門向東,宅院前部為會客廳,後面則為家眷住地。居士的住室在宅院的最西隅,是一座獨立的草房建築。住室的前面有池塘,四周植松栽竹,命名“龍眠居士讀書堂”。毀於清朝戰亂,遺址現為春秋山林場場部。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洗墨池)

洗墨池:李公麟晚年歸隱舒城,留連於春秋山、龍眠山之間。李氏建於春秋山的讀書堂西南側是一片竹林,濃蔭匝地,中有一池方塘。池呈橢圓形,四壁光滑,池水清澈,翠竹環抱,古樹森森。當年李公麟在此洗滌筆硯,於石壁之上曾手書“洗墨池”三個大字。後毀於七十年代深溝鑿槽,墾荒造林。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烏龍井)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黃龍井)

烏龍井、黃龍井:位於主峰北坡半山腰,井水甘冽清澈,水質清澈甘甜,大旱不涸,霪雨不溢。井口有山僧汲水留下的道道繩溝。此二井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共工和顓頊為爭帝而大戰,以致天柱折,地維絕。兩人分別所乘的烏龍和黃龍渴不可耐,潛淵此山,二龍為水源相爭相博,兩敗俱傷。由於山崩地裂,星辰西移,兩條龍遂不得復出,在此留下了兩個龍井泉。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木馬地)

木馬地:離洗墨池不遠,有一塊平地,可容數十人。傳說為三國名將周瑜的練兵之所。後為武僧練功之地,現在還能隱約看到往昔寺僧練拳習武時的腳坑遺蹟。腳坑分佈方圓不大,呈一條線狀,這是僧人刻苦練功的見證,也足以說明當時春秋山香火旺盛。在南嶽寺東側的正殿,三面牆繪有壁畫,壁畫長約6米,生動地表現了寺僧練拳習武的場面。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周瑜訓誡石)

鳳凰橋:“鳳凰橋,兩頭高,中間凹,說起來真好笑……”在春秋山腳下很早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這民謠起源於什麼時候已無人知曉,當地老人閒暇的時候就這麼哼哼著。民謠裡的“鳳凰橋”指的是春秋山北的一座石拱橋,但是真正出名的不是這座石橋,而是橋頭旁立的一座石碑。石碑的主體也不是尋常的文字,而是一個鳳凰圖案。圖案的下邊有枚凸顯於石面的鳥卵圖形,碑旁的石板上還有鳥窩的印記,窩邊有成坨類似鳥糞的東西,甚是奇怪。

一直以來,附近居民稱這座橋為鳳凰橋,石碑上的圖案也是天然生成。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這裡有一條大溝壑,就是現在的舒廬乾渠前身,一年四季清流淙淙,景色優美。溝壑旁,一棵陰籠數丈的梧桐樹高聳入雲。每天晨曦初照,便有鳳凰繞樹盤旋,鳴唱不已。它體態曼妙,羽翅金黃。它能給人們帶來福祉,只要是它落過的村莊必出美女,它銜過的耕田必獲豐收。每每農閒,大家都來到樹下翹首觀賞,為它送來喜愛吃的食糧。人們愛護它,尊重它,它也不避人,人鳥和諧相處,不離不棄。久而久之,鳳窩嵌在石板上,鳳影印入了石頭。

鳳凰不知何處去,獨留影石空悠悠。人們為了紀念它,就在樹旁修了路、河上修了橋,把留有鳳凰印跡的石頭琢成石碑,立在橋旁。過往行人路經橋頭,無不睹碑興嘆。

星移斗轉,百年已逝。到二十世紀中期,鳳凰橋已蒼蒼老邁,幾近坍塌。1958年,為興修水利,鳳凰橋被拆除,建成了水泥石拱橋。如今,鳳凰碑也不知落處,橋石也被原朝陽公社拉走另作他用,舊橋已無痕跡。

環峰城:位於主峰,城四周是高約3米的石壁,壁下一條近兩米寬的山道,城牆周長八十餘丈,高九尺,厚二尺,石垛十六個,相傳這是當年僧侶為早晚登峰習武,守護廟宇而壘建。城牆的毀廢,主要是源於兩次戰爭。一次是1855年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期間清軍與太平軍頻繁拉鋸戰,致使城牆毀損十分嚴重;一次是解放戰爭,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旅(旅長馬全忠)第二十四團派出兩個營的兵力,解放春秋山戰鬥中,用大炮猛轟當時駐紮在春秋山環峰城的國民黨第八十八師第六十二旅某營指揮所,至此,存續200多年的環峰城城牆蕩然無存。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古寨門遺址)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望湖尖,現已不存)

望湖尖:即山之次峰。登臨望湖尖,可近觀萬佛湖、杭埠河碧波盪漾,遠眺巢湖水一望無際。北望平疇千里,空曠遼闊;南觀群山層疊、起伏隱約。鳥瞰四周,村落疏落有致,炊煙裊繞。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柳抱泉)

柳抱泉:沿望湖尖順道西下至山腳為河谷盆地,聞名遐邇的柳抱泉即在此處。泉邊有一棵合抱粗的古柳,乾枝虯曲,樹冠如蓋,青枝綠葉,原先其旁還有一棵柳樹。在這兩棵古柳之間有泉湧出,泉水汩汩,終年恆溫12攝氏度。村民鑿池為井,因位於兩棵古柳之間,故名柳抱泉。此泉極負盛名,據傳,因得春秋山之靈氣,久旱不枯,常年豐盈,且清亮甘美,常飲可祛病延年,人稱神井。水中含17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常飲可祛病延年,為泉中珍品。經國家地質部防疫總站等專家鑑定,為偏硅酸類優質礦泉,在世界優質泉水中排名第七位,可與青島嶗山礦泉水相媲美。1990年全國啤酒評比中獲第九名的龍津啤酒,即是用此泉水釀製。

夾河對釣:山之北有一小河,名曰“夾河”,河兩岸各有一塊大小形狀相似的山石,正適合二人面對垂釣。傳說夾河對釣說的是孫策和周瑜在此垂釣的故事。

仙人跡:春秋山西南,沿路上行二百米,路西有條綠樹掩映流水潺潺的小溪,小溪谷底青石如鋪,石面平闊。自此再沿谷而上,神奇的仙人足跡與仙女拖帶劃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這便是春秋山傳頌的仙人跡。

離此地不遠的鳳凰臺之陽有一石洞,名曰老虎洞。洞內幽暗崎崛,深奧莫測;洞外景色秀麗,花香鳥囀。老虎的生活軌跡隱約在目。傳說有一高人在此休練,他有一個徒弟,當時正值青春年少,常遵師傅之命去山中烏龍井挑水。有一天黃昏,忽見一年輕美貌女子坐於岩石之上,兩人不免搭訕起來。自此,每次擔水總遇見那女子,久而久之,兩人言來語去,眉目傳情,竟也做起塵世間男女之事來了。 一次,師傅見他汲水長時不歸,下山尋看,恰巧遇上,氣怒難遏, 猛跺一腳回山而去,這一腳竟入石寸許,留下了千載難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驚後,慌忙拖帶逃走,一束柔絲腰帶竟也在堅硬的石面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印痕。如今,仙人已去,遺蹟尚存。

鳳凰臺:位於鳳凰橋南面的山坡上,曠無人居。康熙年間一雅士經過其地,愛其幽雅,看見一塊高兩丈有餘的巨石,即興命名為“鳳凰石”。鳳凰石面平坦,生有各種不規則圖案,猶如天生的戲臺,人們就稱它為鳳凰臺,每當天高氣爽,行人到此登臺眺望,碧空萬里,白雲悠悠。近可眺南山三巖寨、馬蠅山、豬頭尖,威武壯觀。遠可觀穿橋南來的龍河水,正對著鳳凰橋衝擊而下,浪花飛濺,狀似朵朵雪花。待到水落,魚蝦亂跳。俯視遠近村落,炊煙縷縷。夏季登臺,清風習習,暑氣全消。

三刀石:位於春秋山北面的一個山凹內,石頭的左邊是一條清澈的溪流,右邊是一片竹林,周邊許多小石頭從溪邊破土而出,雖有周邊石料場粉塵和樹葉覆蓋了石頭全身,但呈現出的石頭天生自帶三道“刀痕”隱約可見。石頭的刀痕有一個民間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龍河有條龍肆虐,興風作浪,乘暴雨飛至春秋山北,施法術水淹春秋山北的居民,龍王知道了這件事,追殺此龍,展開一場大戰,龍王連砍孽龍三刀,均誤砍石上,故此石上留下三刀痕跡。後來,孽龍逃至龍河烏沙觀音大寺,被龍王所困,老龍王作法用一束布帶纏住虐龍,致使窒息而死,布帶即化成一條長河,疏通水道,即是現在的舒廬乾渠前身。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李公麟)

李公麟和春秋山: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畫家,被譽為“宋畫第一”。他是舒城縣人,生於北宋中葉,22歲中進士,任過御史檢法等官職。52歲因病辭去官職,歸隱舒城,後終老於舒城,葬於縣城東南的磬石圩。他在舒城建有宅業多處,在春秋山有春秋山莊,在龍眠山有龍眠山莊,在縣城附近有璇淵館,在縣城內有歸來宅、清心亭等。

李公麟建於春秋山東麓的春秋山莊,在山腰平坦處,綠竹環合,古樹垂蔭。舊有半山寺,為李公麟讀書堂。讀書堂西南側的竹林中,有一池方塘名“洗墨池”,傳為李公麟當年洗刷筆硯的地方。其旁邊有井曰“烏龍井”,傳為李公麟當年汲水的地方。從這裡登臨春秋山極頂,沿途有“鳳凰橋”、“鳳凰臺”、“仙人跡”、“三刀石”和“天梯”等景點。山頂建有南嶽行祠,恢宏壯觀,是皖中一帶有名的佛教聖地,後為戰火所焚,現僅存石砌牆基。站在山頂“望湖尖”處,可遙視巢湖白浪橫天。

李公麟晚年歸隱舒城,流連於春秋、龍眠諸山之間。他所作的《春秋山莊四時樂》,生動地描繪了春秋山的四季風光。很顯然,這首詩吸收了舒城民歌的養分,字裡行間散發山野泥土的芳香。在歌吟春秋山莊及周圍田園風光的同時,突出了“與民同樂”的基調,點明瞭作者的歸隱生活樂得其所。黃庭堅在《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一詩時,便有感而發:“平生久要劉文叔,不肯為渠作三公。能令漢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絲風。”(李公麟字伯時,《嚴子陵釣灘圖》為李公麟的名作。)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春秋山林場場部 春秋山大講堂)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鄉嗎?

(籌建中的春秋山大講堂)

編者後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春秋山大講堂正在積極籌建中。春秋山大講堂意在發掘春秋山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開創舒城的學術思想之風氣,上接文翁的辦學教化精神,下引全縣乃至整個江淮地區的學術潮流。假以時日,春秋山必將重新以她耀眼的光彩與世人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