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謠言,但確有人以一部《春秋》治國理政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謠言,但確有人以一部《春秋》治國理政

有個縣官篤信“半部論語治天下”。某日晨起,有衙役來報,逮到一個偷雞的問怎麼處理,縣官說:“傍晚的時候殺了吧。”衙役大驚說怎麼判的這麼重,縣官說:“《論語》上說‘朝聞道(盜),夕死可矣。’早晨聽說逮到個賊,當然傍晚處死了。老爺憑《論語》斷案豈能有錯。”

許多人以為“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定語出有典,或出自某位名人之口,今天《老耿雜談》告訴你,這是一句謊言,歷史上從未有典籍記載過這句話。

據青年政治學院宋定國教授考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直到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並稱《四書》,儒學地位極其崇高之際,都未曾出籠,也未見相似的話。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謠言,但確有人以一部《春秋》治國理政

“半部論語治天下”流傳開是在元朝。原本只是當時的雜劇《遇上皇》中的一句臺詞,“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這句話第一次見諸文字,雜劇曲文,本來不足以作為歷史依據,但這句話為什麼能迅速流傳開呢?

元朝是輕儒的,所謂“九儒十丐”,儒生的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文人被稱為"臭老九"即由此發端。很明顯當時的儒生是沒有資格治天下的,儒生多開私塾謀生,這句話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同時也為了向當朝執政者自我推薦,儒生們便將這句話傳播開來。

說通俗點,這句話是儒生們給自己設計的廣告詞,希望引起當政者的注意和認同。

儒家地位最高是在漢武帝時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不僅採納,而且積極推行。但即便在那時也未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董仲舒專研《春秋》。“三年不窺園”是董仲舒潛心鑽研《春秋》最生動的記載。《史記·董仲舒傳》這樣評價“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因此自漢開國曆經五朝,只有董仲舒對《春秋》最精通,他師承的是《春秋》公羊學。)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謠言,但確有人以一部《春秋》治國理政

論語不能治天下,但董仲舒確實將《春秋》用於治國理政。董仲舒曾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遇到政治、法律上的疑難問題,董仲舒會從《春秋》中去尋求答案。

某人與人爭鬥,其子見父親將受傷,便以木棍擊打對方,不巧誤傷了他的父親,按漢律打傷父母屬“十惡”之罪,當斬。但董仲舒引用《春秋》“許止弒父”的典故,赦免此人。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謠言,但確有人以一部《春秋》治國理政

某女丈夫沒於海,屍首沒找到,女子在父母的要求下再嫁,按律“丈夫死而未葬,私自再嫁當處斬”董仲舒援引《春秋》案例,“夫人歸於齊,言夫死無男,有再嫁之道也”“歸於齊”是回到孃家的意思,用的是魯文公死後,夫人姜氏回到齊國孃家的典故,也判女子無罪。

類似的事還有幾樁,老董判的對不對,若有律師朋友讀到此文,請發表意見吧。

喜歡我的文章嗎,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跟您說,歡迎關注《老耿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