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改供給轉槓桿,去槓桿結束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需求一蹶不振,國內開啟了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刺激政策帶來經濟短期回升的同時,也帶來了遺留問題。15年開始的供給側改革加速了市場出清,但也轉移了槓桿。去產能的結果是槓桿從上游行業向下遊轉移;去庫存的結果是槓桿從企業向居民轉移;緊信用環境對民營企業的衝擊較大。當前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仍在251%的高位,防風險依然會繼續。
二、經濟再度下行,刺激工具有限。在緊信用的環境下,經濟增速大幅下行,但當前刺激工具越來越少,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槓桿只是發生了轉移,並沒有去掉。從國際經驗來看,槓桿易升難降,中國需要優化槓桿結構,去掉“壞”的槓桿,減輕經濟前行的負擔。我們認為依靠房地產強刺激拉動中國經濟的時代已經終結,而地方隱性負債擴張牽制基建增速,寬信用效果有限,預計2019年我國GDP增速將降至6.0%,居民和企業部門存在被動去槓桿、局部出清的壓力,經濟面臨的通縮風險上升。
三、股市四大主線,債市長期利好。 站在長期視角來看當前經濟,我們認為當前是經濟增速換擋陣痛期,也是經濟增長的自然規律。中國的資本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主要把握以下四大投資主線:一是新經濟高增長;二是政府加槓桿;三是週期行業集中度提升;四是消費升級和高端消費。從大類資產類別來看,貨幣寬鬆但信用仍緊,經濟趨於下行,對利率和高等級債券資產構成利好,未來匯率會讓位於利率下行。
四、全球經濟減速,避險推升黃金。從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來看,08年以後發達經濟需求一蹶不振,中國通過刺激房地產和基建,逐漸成為全球增量需求的重要來源,領先歐美經濟指標。今年以來,中國、歐洲、日本經濟均大幅放緩,預計未來美國經濟增速也會回落,全球經濟從分化走向收斂,將出現一致減速的局面,黃金的投資價值會凸顯出來。
改供給轉槓桿,去槓桿結束了?
1.1 槓桿的起源:輪番政策刺激
在08年之前,外需對中國經濟的邊際拉動作用比較大,例如05-07年商品和服務淨出口拉動我國GDP增速平均為1.6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13%。但是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需求一蹶不振,淨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轉負,國內開啟了需求端的刺激政策。
08年後我國貨幣政策經歷了三輪鬆緊週期。第一輪是08年10月至11年12月:08年下半年連續降準降息,帶來09年經濟大幅反彈,通脹大幅飆升,10年起貨幣收緊,加準加息。
第二輪是11年12月至14年4月:11年12月開始降準降息,經濟回升後,儘管未加準加息,但政策開始規範同業和理財投資非標業務(2013年8號文和2014年127號文),監管收緊,利率上行,導致經濟承壓。
第三輪是14年4月至今: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14年上半年開始從定向降準降息到普降,經濟回升後,16年下半年開始收緊監管政策,控制貨幣總閘門。
圖表:貨幣政策三輪寬鬆(%)
廣義財政託底,基建持續高增。儘管狹義的公共財政支出增速保持平穩增長,但是08年之後,以政府性基金、地方融資平臺、政策性銀行等為代表的廣義財政明顯起到託底經濟的作用。
例如我們測算了Wind口徑的城投平臺有息負債規模,從08年的4.5萬億增長到17年底的34.4萬億,年化增速高達25%,而這個規模依然對城投債務有較大低估(例如計算2017年末數據時只蒐集了不到2100家城投數據,根據銀監會數據,全國有近1.2萬家城投企業);國開行的資產規模在12-16年間接近翻倍;而我們統計的廣義財政中還未包含近幾年高增長的PPP融資。所以基建投資增速持續高增長,去年也高達15%。
圖表:廣義財政規模(萬億)
地產政策鬆緊交替,週期起起伏伏。過去的十多年裡,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放寬房地產調控;經濟增長回升或過熱時,收緊調控。房地產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我們的測算,過去10年間30%的中國經濟增長是由房地產直接或間接貢獻的。而隨著行業調控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鬆緊變化,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也經歷了3輪起伏週期。
圖表:中國房地產價格和投資週期(%)
伴隨輪番刺激政策而來的是,我國的槓桿率大幅飆升,經濟風險凸顯。在08年之前,我國的收入增長和債務增長是相匹配的,槓桿率水平基本穩定135%附近。但08年之後,隨著輪番政策刺激,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水平從135%飆升至2017年底的251%。儘管今年以來我國槓桿率保持穩定,但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與發達經濟體相接近,甚至比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發達經濟體的槓桿率還要高一些。
圖表:全球主要經濟體槓桿率(%)
1.2 改供給轉槓桿,解決遺留問題
儘管三輪刺激後經濟短期反彈,但也帶來遺留問題。週期性行業產能過剩,中小城市房地產庫存過高,經濟整體的槓桿率過高。為了解決這些遺留問題,2015年底,政府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 ,加速市場出清。
槓桿視角的去產能:槓桿從上游向下遊轉移。2016年初,國務院提出了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計劃,原定5年的去產能計劃均有望在2018年提前完成。行政手段去產能的同時,市場自發的去產能也在造紙、化工等行業進行。產能通過市場和行政手段出清,政策執行時存在直接限制產量的情況(例如煤炭276政策),再加上環保限產的影響,供給收縮是過去兩年週期類商品漲價的最重要原因。
和2010年“量價齊漲”的特徵相比,2017年的漲價現象是“量縮”的行業才有“價漲”,明顯不是一個需求大幅擴張的故事。
由於下游需求依然偏弱,導致上游漲價多,下游漲價少,所以上游行業盈利大幅改善,但下游行業盈利狀況惡化,槓桿從上游向下遊進行了轉移。圖表:2017年漲價是“量縮價漲”(%)
民企產能被去化,受傷較嚴重。從經營效率上來說,民營企業要高於國有企業。例如在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面臨虧損的國有企業數量佔該行業全部國有企業的比重遠遠高於民營企業。但從去產能和環保政策執行的結果來看,最近三年民營企業數量的減少幅度要遠高於國有企業。這主要是因為在去產能、環保政策的執行層面,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再加上國企在地方資源和環保規範上都優於民企,民企受到的衝擊更大。
圖表:2015年-2017年規模以上民企大量減少(%)
蛋糕重新切分:上游國企利潤高增。從行業分佈來看,我國的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游行業,而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上下游行業非對稱的漲價,帶來的結果是國企利潤高增長,而民企的利潤受到擠壓。
圖表:國企和民企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
槓桿視角的去庫存:槓桿從企業向居民轉移。棚改貨幣化政策是解決中小城市房地產庫存過高問題的重要舉措,貨幣化安置比例從2014年的10%左右提高至2017年的接近70%,是三四五線小城市的房價大漲和房地產銷售高增的重要原因。從去庫存的結果來看,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庫存已經降至2014年的水平,但從整個過程來看,央行通過PSL出了一部分錢,居民再度加了槓桿,地方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緩解。
圖表:一二線和其它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
去槓桿收緊貨幣,金融槓桿收縮。16、17年經濟小幅回升後,政策就開始轉向防風險、去槓桿。2017年央行管住貨幣的“總閘門”,金融機構超儲率大降,銀行間資金利率、貸款利率、債券利率均大幅走高。從結果來看,2017年金融體系內部槓桿的收縮更為明顯,M2增速從11.3%降到8.1%,主要是銀行委外的收縮;而社融增速僅僅從12.8%降至12%,實體槓桿的收縮有限。
2018年嚴監管堵通道,貨幣松信用緊。2018年以來,央行四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貨幣市場利率大幅下降,貨幣政策邊際放鬆。但資管新規、非標通道等各項監管政策相繼落地,宏觀審慎支柱開始發揮功效,非標融資大幅萎縮,部分信用創造渠道被封堵,最新口徑的社融增速從去年底的13.4%降至10.2%。
圖表: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
從緊信用的效果來看,民營企業受到的影響也更大一些。我國銀行貸款存量裡,國有企業佔比61%;非金融企業信用債存量中有近15萬億都是來自國企的融資,民企只有1.7萬億(其中還包括了5300多億的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民營企業更多依賴非標和股權質押融資,而今年以來非標融資全面收緊,股市調整也引發股權質押體量收縮,民營企業再融資壓力和流動性風險上升。2017年以來發生違約的債券中,有75%都是來自民企。
圖表:2017年以來違約的債券分佈(%)
所以整體來說,過去幾年我國的槓桿僅僅是發生了轉移,並沒有去掉,經濟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防風險依然會推進。
經濟再度下行,刺激工具有限
2.1 槓桿易升難降,結構可以優化
在緊信用的環境下,經濟增速大幅下行。三季度GDP當季同比增速降至6.5%,10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降至5.7%,社消零售當月實際同比增速降至5.6%,貿易順差收窄導致淨出口連續三個季度對GDP都是負向貢獻。儘管政策逐步轉向穩增長,但刺激作用越來越有限,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槓桿並沒有去掉。
企業槓桿略降,仍是全球最高。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我國企業部門槓桿率自2017年以來略有走低,尤其是鋼鐵、煤炭等高盈利行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但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仍是全球最高,該去槓桿的國企債務居高不下,中下游民企債務反而加重。
圖表:全球非金融企業槓桿率(%)
居民槓桿已至高位,政府債務責任難分。我國居民槓桿率飆升也是開始於2008年刺激房地產的時候,當前已經接近60%,居民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經接近100%,達到危險區間。根據我們的測算,考慮隱性負債後的政府部門債務率已經達到76%,突破了60%的警戒線水平,但和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比還相對較低。政府槓桿的主要問題是中央和地方責任不清晰,本質上還是一個財政的問題,如果責任分清、預算管理規範後,政府其實還有一定的加槓桿空間。
圖表:住戶部門槓桿率(%)
從國際經驗來看,槓桿易升難降。美國是去槓桿相對成功的案例,2000年後房地產泡沫不斷髮酵,最終次貸危機爆發,當前又恢復了穩健增長。但從美國宏觀槓桿率來看,07-12年依然是上升的,12年經濟好轉後才穩定下來。
但從美國槓桿率的結構來看,07年後居民和企業的槓桿率都是下降的,政府為了穩定經濟在危機後加了槓桿。所以槓桿的結構是可以優化的,企業和居民部門加槓桿積累的泡沫被刺破,政府在此過程中託底經濟。槓桿優化的過程也是金融、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而資源優化後,經濟也可以更健康增長,槓桿率走平甚至下降。
圖表:美國各部門槓桿率(%)
所以中國需要優化槓桿結構,去掉“壞”的槓桿,減輕經濟前行的負擔,金融和經濟資源才能向“好”的領域集中。
2.2 強刺激難再現,經濟趨於下降
地產投資虛高,未來趨於下降。房地產投資增速雖然偏高,9月累計仍有9.9%,但主要靠土地購置費的高增長支撐,剔除土地購置費後,實際對GDP有貢獻的建築安裝投資增速已經降至-4%。土地購置費滯後於土地成交,但土地成交今年以來整體是在降溫的,且房地產銷售增速也在下行,預計2019年房地產整體投資增速會降至負值區間。
圖表:剔除土地購置後房地產投資增速已為負(%)
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調控政策會再度放鬆嗎?從結構上來說,過去三年小城市房地產市場都在強刺激。根據我們的測算,過去兩年多時間小城市銷售出去的商品住宅和剩餘庫存的總和,是2015年底商品房庫存的6倍還多。也就是說,小城市房地產銷售變好後,不僅把原來的高庫存消化了,還新建了很多房子也賣出去了。但是賣出去的庫存並沒有憑空消失,仍是房地產市場的潛在供給。對於一個在2014年就供給過剩的市場,當前的過剩狀況是更嚴重的。
下半年以來,棚改貨幣化政策已經在收緊,小城市長期面臨人口淨流出、二手房市場偏小的問題,一旦刺激政策退出,房價將出現調整,居民存在被動去槓桿的壓力。
圖表: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變化(%)
而大城市以“穩”為主,地產刺激空間也不大。16年房地產政策收緊後,一二線很多城市房價和房屋銷售增速均放緩,房屋竣工面積也大幅度負增長,供給減少是房租上漲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一二線城市的租金價格上漲不是因為房價漲了,而恰恰是因為房價跌了。
大城市房價也處於高位,政策重心在於“穩”,即使結構性放鬆,銷售面積只佔30%,力度相對有限。
依靠房地產強刺激拉動中國經濟的時代已經終結。
圖表:一二線城市住宅竣工面積同比(%)
隱性負債擴張放緩,基建難以大幅反彈。另一塊難以放鬆的是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一方面非標融資萎縮、緊信用環境壓制中低評級城投企業融資,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隱性負債進行排查監管,導致地方融資平臺加槓桿速度放緩。今年上半年我們統計的城投公司的有息負債規模只增長3萬億,不到去年的一半。儘管近期中央財政在發力,但地方隱形負債依然監管較嚴,基建增速已經降至0值附近,未來反彈力度也受到牽制。
圖表:統計局口徑的基建投資累計增速及預測(%)
寬信用效果有限,經濟仍會趨於下行。從過去的政策調控節奏來看,經濟下行時,先松信貸、基建,再松房地產;經濟企穩後,先收房地產,再收基建。但由於當前中國槓桿率已經飆升至高位,系統性風險上升,信用監管政策難以大幅放鬆。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期限匹配、到期清理存量的大方向沒有變化,緊信用環境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也較低,10月非標融資仍在大幅萎縮,寬信用效果有限。
預計2019年我國GDP增速將降至6.0%,居民和企業部門存在被動去槓桿、市場化出清的壓力。
經濟會“滯脹”嗎?通縮的風險增加!宏觀條件來看,當前貨幣和融資均低增,通脹大幅走高的概率較低。國內商品領域的多數漲價其實和供給壓縮有關係,今年以來國際定價的金屬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反映需求並沒有那麼強。而供給端的壓縮一旦邊際緩解,對價格的打壓都是非常嚴重的,例如近期國際原油、國內鋼價下跌都是這樣的邏輯。
預計2019年CPI中樞或在2.0%甚至以下,PPI或再度轉負,經濟通縮的風險比通脹的風險大。
圖表:國內CPI和PPI同比增速及預測(%)
股市四大主線,債市長期利好
站在長期視角來看當前經濟,我們認為當前是經濟增速換擋陣痛期,也是經濟增長的自然規律。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中國現在相當於美國的1941年、德國的1963年、日本的1970年、韓國的1990年、新加坡的1987年、中國臺灣的1986年,而這些經濟體在當時經歷了9%以上的高增長後,經濟增速均出現了大幅回落,表現比較好的也迴歸到5%附近。
圖表:各主要經濟體達到中國當前收入水平後的經濟增速表現(%)
當前國內進一步刺激的空間有限,且若刺激會帶來更大的經濟風險,接受常規增速或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但中長期看,我們對經濟並不悲觀。從內部來看,我國城鎮化率不足60%,而且城鎮化水平統計是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實際的水平應該低於60%。未來城鎮化依然有較大空間,城鎮化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量。從外部比較來看,儘管中美貿易摩擦會帶來一定壓力,但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的綜合競爭力依然處於領先地位,國際產業分工中要替代中國還有較大難度。
隨著中國改革和開放的推進,我們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主要把握以下幾大投資主線。
圖表:我國綜合競爭力在新興經濟體中領先(%)
投資主線一:新經濟高增長。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傳統週期類經濟在下滑,但新經濟也在崛起。今年前三季度信息技術業增加值累計增長31.2%,對比房地產的4.4%、建築業的3.7%和金融業的3.7%,新經濟對GDP的支撐作用明顯。另外儘管今年社消零售增速在下滑,但消費支出對GDP的拉動卻從去年的4.1%提高至5.2%,服務業的消費也在增加。
圖表:三季度不同行業增加值累計同比(%)
貿易摩擦敲響警鐘,掌握核心技術!中美貿易摩擦其實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中國出口在全球的份額佔比已經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明顯偏低,例如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無線電話機配件、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整體附加值比重只有45%,遠低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附加值佔比都超過80%。從國際分工的角度看,中國的分工主要是附加值佔比相對較低的製造、加工和裝配,要想提高附加值,也必須依賴創新,掌握核心技術。
圖表:中國出口份額和附加值佔比(%)
政府扶持力度增大,產業投資基金高增。為了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增長飛快,14年基金的目標規模只有3000億元左右,15年一舉突破至1.6萬億元,16-17年更是達到3.5萬億元以上的規模。而這些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行業、節能環保等行業,即戰略性新興產業。
圖表:中國政府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
投資主線二:政府加槓桿。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居民和企業存在被動去槓桿壓力的過程中,我們認為2019年寬財政仍將繼續,政府部門加槓桿。主要有三條途徑,
一是減稅降費,增值稅、社保費率的降低措施呼之欲出,企業所得稅甚至也有望減免。減稅勢必要政府加槓桿,對於部分行業的盈利改善是較為直接的。二是專項債額度的上調。明年棚改貨幣化政策繼續退出,中小城市房地產銷售會面臨較大壓力,地方財政壓力會再度上升。為了託底經濟,專項債發行額度大概率會上調至2萬億以上。
三是地方隱性負債有可能繼續顯性化。過去三年的地方債務置換宣告結束,但是隱性負債規模依然龐大。在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地方隱性負債存在進一步置換、顯性化的可能。政府加槓桿的情況下,基建投資會有一定幅度的反彈。
圖表:如果增值稅減並,各行業稅負下降幅度
注:這裡假設16%檔下調至14%,房地產、建築業增值稅率從10%提高至14%,其它10%檔併入6%檔。
投資主線三:週期行業集中度提升。傳統經濟整體增速放緩,但並不排除有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在整體行業“蛋糕”增長放緩甚至縮小的背景下,生存壓力會加速行業內部的整合,優勝劣汰,最終是“剩者為王”,尤其是行業中大的龍頭企業。2017年化纖、黑金冶煉、酒飲茶、造紙、金屬製品等行業集中度均有明顯上升,未來投資傳統經濟板塊,應該更多考慮存量經濟下的“蛋糕”分割問題。
圖表:2017年各行業集中度變化估算
投資主線四:消費升級和高端消費。根據招商銀行的統計,中國資產1000萬以上高淨值人群數量每年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長。根據Bain統計報告,去年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增速為6%,而中國就高達11%,全球1/3個人奢侈品被中國人購買。就國內而言,去年茅臺可以漲價,而其它中低端白酒則漲價幅度非常有限。
背後都反映的是我國居民收入增長且貧富分化背景下,消費升級和消費分化存在投資機會。短期來看,防風險持續、房住不炒,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資產價格滯漲,居民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增速均會承壓,對各層級的消費會帶來一定衝擊。但長期看,消費升級和高端消費仍是趨勢。
圖表:富豪消費價格指數同比(%)
匯率短期有牽制,但債券資產仍有機會。從大類資產類別來看,貨幣寬鬆但信用仍緊,經濟趨於下行,對利率和高等級債券資產構成利好。匯率短期會成為利率下行的干擾因素,但往前看,在利率和匯率之間,國內基本面更為重要,未來匯率會讓位於利率下行。而美國經濟下行、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也會讓國內利率下行得不那麼糾結。
圖表:高、低信用等級利率分化(%)
經濟弱貨幣松,匯率繼續承壓。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非美貨幣均出現明顯貶值,說明美元指數不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根本因素。中美兩國基本面的變化會成為明年的主導,美國經濟明年下行,但國內經濟下行風險更大,若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匯率貶值壓力會加重。預計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一步貶值。
全球經濟減速,避險推升黃金
中國帶動全球增量,領先歐美經濟指標。從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來看,08年以後發達經濟需求一蹶不振,中國通過刺激房地產和基建,逐漸成為全球增量需求的重要來源。所以中國發電量、房地產投資增速等指標均領先歐美採掘、製造業經濟大概半年左右。
圖表:中國經濟指標領先美國約半年(%)
中歐日經濟大幅放緩,美國難以獨善其身。中國製造業PMI從去年底的51.6降至當前的50.2,歐元區從60.6回落至51.5,日本從54降至52.9。從GDP同比增速來看,中國從去年四季度的6.8%回落至今年三季度的6.5%,歐元區從2.7%回落至只有1.7%,日本從2.0%回落至0.4%。美國僅僅是節奏上的差異,未來也會受到影響。
圖表:中國、歐洲、日本製造業PMI均在大幅放緩(%)
聯儲持續加息,地產已在下行。美聯儲每輪加息中後期,經濟都會出現類滯脹。通脹維持高位支持進一步加息,但貨幣緊縮會打壓美國經濟增速,04-07年便是典型的例子。今年以來,隨著美國按揭利率的不斷走高,美國房地產市場多項指標逐漸走弱。未來加息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會逐步體現。
圖表:美國04-07年經濟和通脹走勢(%)
中美摩擦升級,美國同樣受傷。不管是從經濟學理論還是從歷史經驗分析,中美貿易摩擦也會對美國經濟構成衝擊。上世紀20-30年代,歐美之間也曾爆發大規模貿易衝突,最終導致雙方的進出口增速均大幅下行。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更高,大規模貿易摩擦會帶來互相傷害的結局。
圖表:美國進出口金額大降(十億美元)
全球風險上升,黃金避險機會。如果美國經濟增速也回落,全球經濟從分化走向收斂,將出現一致減速的局面。再加上歐洲、中東風險事件發酵,黃金的投資價值會凸顯出來。黃金價格主要受通脹、增長、美元指數的影響,往前看,全球通脹大幅飆升概率較小,黃金的投資機會在於避險和美元指數回落。
圖表:21世紀的黃金價格十年大牛市
(作者:中泰證券宏觀研究團隊,首席分析師梁中華,成員 楊暢 吳嘉璐)
閱讀更多 李迅雷宏觀金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