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鋰電產業鏈的2019 洗牌與希望同行

摘要:最近三十年,電池技術的提升,包括成本的下降,還是符合一定摩爾定律的。未來不管對電池的安全性還是技術的提升,都會給這個產業帶來更大變化。

李璇:鋰電產業鏈的2019 洗牌與希望同行

ABEC 2018 | 第6屆鋰電“達沃斯”論壇現場

鋰電“達沃斯”-電池網11月22日訊(肖何 山東青島 圖文直播)“新能源汽車行業長期是值得看好的,不管是自主品牌、新興勢力還是合資車型,都在進入這個市場。所以在中國未來三到五年,這是萬億級的市場,市場足夠大,也有足夠多的機會。”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璇認為,“未來隨著核心車企和海外電池企業的進入,相信在國內尤其是中游環節一家獨大的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的情況有可能發生轉變,也許在三五年內會發生改變。”

11月21—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電池行業盛會——第6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8,鋰電“達沃斯”)在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李璇:鋰電產業鏈的2019 洗牌與希望同行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璇

22日下午,李璇在ABEC 2018論壇上做了題為《鋰電產業鏈的2019:洗牌與希望同行 》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洗牌進行時:萬億市場再思考”、“政策與市場:漸進式與斷崖式”、“希望的田野:全球化與本土化 ”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洗牌進行時

“2018年,產業鏈從上游到中游、下游到整車,企業心裡都是比較慌的:上游擔心價格;中游心慌補貼下降,擔心客戶被其它競爭對手搶走;整車方面,銷量還是不錯,但在2019年也有很大的壓力,隨著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車企可能更多是來自競爭對手產品的壓力。”李璇預計,“只要補貼還在,整個產業鏈洗牌是會繼續的,而且是斷崖式的補貼和價格的下降。”

另外,補貼退出之後,產業會不會光伏化?李璇的答案是:不會!

李璇認為,光伏與新能源車分別對應的工業品與大眾消費品。雖然都是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行業,新能源車成本下降的空間更大。另外,光伏的終端銷售給電網,售價無彈性;新能源車的終端是消費者,產品與售價差異化程度高。並且,光伏90%依賴於國外市場;新能源車與動力電池的需求暫時以國內為主。

李璇預計,洗牌後,企業如果能活下來,在未來5-10年產業的市場足夠大的時候,將會享受到足夠多的利益和成長。

技術的演化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對已經有的比較成熟的產業和產品,在中游環節要降本提質,這是所有材料和電池廠努力要做的事情。”李璇介紹說,電動車與電池發展的歷史超過二百年。並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達到巔峰,銷量一度超過燃油汽車。1970年至今,以金屬鋰為基礎的電池引領了高性能電池發展方向。隨著1991年Sony公司成功將鋰離子電池商業化,世界各國已經積極開展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綜合性能的研究。

李璇表示,純電動乘用車替代燃油車,要達到以下指標:電芯能量密度300Wh/kg,電芯成本0.6元/Wh,電池成組成本1.0元/Wh。

“我們發現最近三十年,電池技術的提升,包括成本的下降,還是符合摩爾定律的。未來不管對電池的安全性還是技術的提升,都會給這個產業帶來更大變化。這個行業還沒有到峰頂,電池的技術、能量、成本還沒有到達極限,相信產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李璇透露,“ 另外我們也比較了一下,現有的三元、固態,理論上能量密度和可持續性比較低,但是未來的燃料電池出現以後,它的能量密度是可以跟傳統燃油車相比的。所以從技術角度來說,還是看得到長期發展的空間。”

全球化與本土化

“挪威2025年禁售燃油車,荷蘭2025年禁售燃油車,美國加州2030年禁售燃油車,德國2030年禁售燃油車,豐田宣佈可能在2050年停售燃油車,預計2020-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400萬輛與1300萬輛。”在李璇看來,”對中游企業來講,未來的經營策略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本土化。對於電芯包括材料企業來說,車企的採購本土化是提供大量機會。當然了,中國電芯企業包括材料企業是有足夠強的實力能夠出海。所以全球化和本土化可能對這些企業是一個長期的戰略。”

(以上內容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