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野馬分鬃”雖然多行陰經,但是仍然可以平衡陰陽之奧妙

以前說過正宗的功夫是形中寓法,法理並傳。而循經太極拳第一勢是“野馬分鬃”,作為第一勢的它卻是多行陰經而少行陽脈,那麼它是不是不能單練呢?練了會不會陰氣盛大而陽氣衰弱?讓我們來詳細剖析一下“野馬分鬃”一勢的奧妙。

太極拳的“野馬分鬃”起始是以虎坐左右抱球起始,這是聚氣化形的功夫,實是極為重要。抱球之時,上手是啟動手太陰肺經的,而下手是循行手少陰心經。而隨後龍行弓步時,上手轉為下切之手卻是行的手少陰心經(原來行的是手太陰肺經),下手化為虎口上託循行的換成了手太陰心經(原來循的是手少陰心經)。在這種相互轉換的過程中,有一定基礎的人,左右手大指和小指的感受在不斷的轉換。是溫熱,是舒爽,是流水,每人的感受各有不同,是基礎所致。

太極拳“野馬分鬃”雖然多行陰經,但是仍然可以平衡陰陽之奧妙

這在傳統中是“金剛以火煉,烈火產真形”的修為,正是"金性鈍,非火克不能成器"。而與此同時,身姿自然微側,下身的步法雖是龍行,但因這身姿一側,卻使足三陰經打開了,在行功中大腳趾以及往上的小腿大腿側會有特殊的感受。這種特殊的行功要求在書上是很難詳細說得清楚中,但是如果沒有師傳,只是自學,縱然再努力,你沒注意側身,這個足三陰經的循行你就沒辦法打開。所以古人有“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說法,不遇真師莫強猜啊。

此後的行功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這一步,單練“野馬分鬃”必然會陰氣重而陽氣衰。此前通過虎坐左右抱球和上託下切之手,以及側身龍行弓步,循行的都是手、足三陰經。此時如果草草轉入下一勢練習,則陰陽必不平衡矣。

太極拳“野馬分鬃”雖然多行陰經,但是仍然可以平衡陰陽之奧妙

上手託到肩平,下手切至胯側時,要兩手同時往裡一旋轉,轉換成前掤而後按之姿這是行五指輪經之作為,讓十二正經得以宣發。“肺脈通則百脈通”,使之前的宣通肺脈功夫不至於白廢。與此同時要身姿轉換朝前,後足跟同時往後一挪,後腿蹬直,這是為了讓足三陽得以開啟,此時的感受則是後腿的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得以宣發,前腿則是足陽陽胃經和足少陽膽經感受比較明顯。這樣配合手的掤按之功,十二正經都得以循環,而且宣發了手、足三陽經,使陰陽得以互化,得以均衡。

當然這種內脈循行的感受是要有一定基礎才能得以體驗的,同時也需要慢練才能體會詳細。但是初學者如果經過抻筋拔骨的鍛鍊後,在定式的練習時,也能體會到後腿蹬直時,腿後部和側面受到的拉伸和牽扯;前腿的正面和側面也會有所感覺。這也是傳統的形中寓法,法理並傳的精髓所在,他的功夫是能讓正常人努力就能體會得到的,並不是讓學習者糊里糊塗,不知究竟的亂練。

太極拳“野馬分鬃”雖然多行陰經,但是仍然可以平衡陰陽之奧妙

從功夫的行功過程來看,循行陰經的時間是比較長的,而陽經相對要短一些。而為了彌補這種差距,所以“野馬分鬃”一勢是隻有龍行弓步和虎坐鳳點頭的,並沒有虎步,這也是為了強化陽氣升騰之用。如此多方面的配合,雖然總的來說,“野馬分鬃”仍然偏於陰經,但是陰陽是相對平衡了,加上現代人心性多燥,這就是太極拳“野馬分鬃”雖然多行陰經,但是仍然可以平衡陰陽之奧妙之所在。行使此功正是相得益彰,可以使陰陽互化,水火既濟,正適合心性煩躁的人多多習練,有益而無害。如果說想練此功又想強化陽氣的,可以在練這功夫時,龍行掤按之姿多站一會兒,則陽氣就升騰起來了。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討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