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住是深圳人的大事,對1400萬深圳租客而言,“租個什麼房子”一直是大家焦頭爛額的問題。就像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租房也不例外。

在一個又一個“搬了七次家,才是深圳人”的傳說裡,終於,一條隱秘複雜的租房鄙視鏈悄然建立。

城中村

也許沒有一個搬出城中村的深圳人會懷念城中村,但每一個新來的深圳人都面臨過一個選擇:要不要住城中村。

在南山科技園上班的程序員是寶安西鄉固戍一帶農民房的重要租客來源,他們白天在科技園的大廈裡寫下一行行改變世界的代碼,夜晚則回到漆黑破舊的城中村,身上亙古不變的運動T恤和雙肩揹包讓他們和城中村和諧地融為了一體。他們享受著這種踢踏著人字拖走在泥濘路面上的生活,也甘之如飴地在牆壁脫落的房間裡玩著最近火爆朋友圈的遊戲。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和這些程序員不同,白襯衣高跟鞋的福田白領似乎和這些腌臢的環境不該扯上任何關係。他們在夜幕降臨時從這座城市最繁華的中心區域走出來,卻要擠上龍華線這條深圳最可怕的地鐵線,象徵著光鮮與亮麗的高跟鞋此刻已成了最大的累贅。下車後,他們還要蹬著高跟往城中村坑坑窪窪的路面上走去,精緻的妝容似乎與周圍格格不入,卻又融合在一起。

五塊錢一碗的酸辣粉,是你能在深圳找到的最低物價;一應俱全的百貨店,可以媲美某寶。租住在城中村裡的年輕人或許會覺得自己處於這條租房鄙視鏈的底端,或許正盤算著從這個單間搬到隔壁的一室一廳裡去。

劏房

一套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斷成8個房間,還有些甚至在陽臺上擺了一張床,每個房間不足6平米。

在科技園附近的凱麗花園或深南花園,以及車公廟附近的上下沙農民房裡,你會見到很多這樣的房子。它們通常被稱為劏房,附近上班族密集就是這類房子存在的資本,也是它們能擠上這條租房鄙視鏈的重要原因。

科技園的10個單身碼農裡,有8個選擇住在寶安的農民房,還有兩個就會在附近租個劏房。選擇這樣看起來有些憋屈的生活,一是為了上下班近、節省通勤時間,二是為了減少支出,讓自己的銀行卡里能夠存下更多的錢。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 科技園周邊的凱麗花園,部分房源已被髮展商收購。曾經這裡每間房都蝸居著近十個高薪的科技園白領。

租住在劏房裡的年輕人,熱愛工作大過生活。他們無暇思考自己是否處在租房鄙視鏈的哪一端,23點打卡下班,回到這狹窄的空間裡就匆匆睡下。

每當看著卡里的餘額在緩慢增長,離自己在老家準備買的那套房子距離又近了一些,躺在這張連轉身都難的床上,雖然屋子裡沒有光,也會覺得亮堂。

青年公寓

在附近的城中村裡吃完晚飯,一群年輕人遛著自己的寵物狗回到租住的公寓裡。

在這條租房鄙視鏈中,青年公寓無疑是在鏈條的上端的。被標榜為“年輕人租住生活新方式”的各色青年公寓,是來深圳的許多年輕人的流行選擇。

小情侶選擇住在這裡,因為或日式或北歐的裝修風格,滿足了他們對未來小家的美好幻想;閨蜜合租在這裡,因為相對完善的管理和設施給了她們足夠的安全感;當然也有選擇一個人單獨住的,他們可能是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寧願花一個月三分之一的工資在租房上,也不願意用一個小時時間擠地鐵,他們覺得那是筆不精明的投資。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住在青年公寓的年輕人對生活質量有著一定追求,他們從宜家採購回來一些收納與擺設,按照朋友圈熱文裡教的那樣裝扮這間租來的房子。拍照是一定要的,配文裡也總少不了這句話: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他們享受這種一群年輕人同住在一起的感覺,雖然公寓組織的燒烤活動不怎參與,大堂的公共休息區,也不太去。

也有些人一不小心就住進了“黑公寓”,“精裝公寓”層高不足2米,粗糙的裝修,沒有粉刷均勻的牆面,窗戶甚至沒有玻璃。這些掛著“全新酒店公寓”的農民房,周邊巷道泥濘不堪,電線縱橫交錯。

找靠譜公寓,還是要上閤屋啊!

普通小區

深圳哪裡的孩子最多,不是幼兒園,而是小區。隨便走進一個普通小區,你都可以在花園裡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小孩、交頭接耳的大媽以及正在散步的孕婦。

但這些人都不是承擔房租的人,真正揹負房租壓力的是那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可能在福田的金融中心上班,也可能是南山互聯網公司裡的技術經理,工作大概三五年了,年初剛剛升任了部門領導,管著三五個人,結婚正一年,孩子尚在肚子裡。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他們從來不覺得租在小區是爬上了這條鄙視鏈的頂端,因為他們自己其實並不在意是租住在小區還是農民房裡。但一旦想到將來孩子可能要在髒亂差的城中村裡長大,他們還是咬咬牙搬進了小區,住進了兩室一廳的電梯房。

也有很多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會選擇搬進小區,通常是以合租的形式。對他們而言,寬闊的陽臺、偌大的廚房,滿足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雖然也許會有合租的尷尬、室友的矛盾,但在租房環境面前,似乎一切都沒那麼重要了。不過相比於租房,他們更夢想有朝一日能像他們的房東一樣,在這寸土寸金的深圳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

豪華小區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過著大部分深圳人的理想生活,坐在寬闊的房子裡抖腿哼歌喝咖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就是在深圳的外國人。

蛇口,因為綠化高、環境好而成為了老外們的首選,這裡相當於老外們的“唐人街”,雖然多金的他們面對深圳的房價同樣唏噓不已,但這並不會阻礙他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配套的要求,他們會為了追求舒適而將3室的房子打通成一室,每月支付15000-35000元的租金,只為了不犧牲生活品質。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華僑城片區的錦繡花園、波託菲諾等樓盤內,是老外們的第二選擇。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華僑城裡開有工作室,憑藉他們不同於中國的生活觀念和對藝術的的理解,使這裡的藝術氛圍變的更有味道。

福田的東海社區是標準的韓人圈,不到一公里就會聚集三家韓國雜貨家、幾家韓國料理店和理髮店。每到下午時分,社區商業街的廣場上就能聽到不少說著韓語的家庭主婦在一起交談。

儘管來到了異國他鄉,他們依然過著在國外的生活,生活圈僅限於居住和工作的範圍內。他們大概從來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悄然爬上了深圳租房鄙視鏈的最頂端。

爬上這條鏈子頂端的,其實還有一類人。他們在深圳租房,一租就是十幾二十年。可能是一家老小租在城中村裡,對這間農民房,他們比房東更有發言權。也可能是深圳的某個小區,某間租來的房子裡是某個十幾歲孩子的所有成長記憶。共同的是,他們在租來的房子裡過出了一點兒也不像租來的生活。這十幾平幾十平租來的房子,就是他們的家。

也有一些人,對他們而言已經超越了租房本身,把租房當做體驗人生,什麼類型的房子都體驗了,什麼類型的人都遇上了,大概這就是租房老司機的最高境界吧。

深圳租房鄙視鏈:住青年公寓的看不起住農民房的

無論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生活都不該因租房而失色。這條鄙視鏈看似與我們每一位深圳租客息息相關,其實又和我們毫無關係。不管處在這條租房鏈條的哪一端,都不妨礙有一顆向上的心。

在租來的房子裡也不遷就生活,生活也就會認真對待你。

在評論區裡說一說,你在這條鄙視鏈上的哪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