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下募集百億新基金,基石資本的股權投資全產業鏈佈局

6個多月時間裡,總部位於深圳的股權投資機構基石資本接連完成總規模近100億元的新基金募集。

這組新基金分別是規模為40億元的併購基金、規模近8億元的文娛科技基金、規模近2億元的天使基金,以及規模為達到50億元的安徽智能製造基金。10月份,基石資本還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首期雙創債,發行規模3.1億元。

“今年投資機構的募資都很難,對我們來說也不容易。這些基金的募集速度並沒有預想的快。”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

實際上,這樣一個普遍認為是人民幣基金“寒冬”的年景下,基石資本的一系列新基金募集成績是亮眼的。

2018年,對中國本土的人民幣投資機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年景:前三季度募資總額同比降幅過半,成連續11個季度以來的新低;受國內A股新股發行數量銳減的影響,人民幣基金的IPO退出風光不再。

自2000年起,包括張維、林凌、徐偉、陳延立、韓再武、陶濤、王啟文在內的基石資本七位創始合夥人已經作為投資銀行團隊的同事開始合作並於2001年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如今,這些基石合夥人仍活躍在股權投資行業的一線,並共同將基石資本的投資版圖拓展到先進製造、TMT、醫療健康、消費與服務等多個領域。

“所有產業的發展都遵循由高度離散到相對集中的規律。對於企業家來說,很多行業正在從過去的機會遍地發展到今天的階段瓶頸。”在張維看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收購兼併都將是中國市場的一個大主題。

10年,500億元

基石資本成長於改革前沿的深圳,骨子裡既有持續創新的精神,也有低調務實的文化。

一方面,不同於股權投資慣例的“1%基金出資+20%的carry分配”,基石資本成立之初的基金管理團隊出資一度超過20%,這樣的機制讓基金合夥人的收益與基金的整體回報進行了更深的綁定。

另一方面,即使在Pre-IPO投資盛行的幾年中,基石資本也出手謹慎,以“集中投資、重點服務”的策略博取高回報,典型代表如回報過百倍的裝備製造企業山河智能和房地產垂直門戶三六五網。

這樣的管理機制和投資策略讓基石資本獲得了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取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基石資本累計投資了120個項目,其中25%的項目通過上市退出,總的項目退出比例達到45%,累計退出回報率達到6.5倍。

新一組基金完成募集後,基石資本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億元,投資階段覆蓋了天使、VC、PE、定向增發、控股併購等更多的交易類型。

“我們在選企業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驗證,推動上市方面也有不錯的成績。下一個目標是通過為企業賦能增值來持續保持優秀的收益率。”在基石資本合夥人陶濤看來,隨著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的更多出現,專注在成長期的PE機構向前拓展到早期的VC投資、向後探索控股併購投資是必然選擇。

陶濤是基石資本的七位創始合夥人之一,自2015年開始進入併購投資領域。

基石資本在2015年12月聯合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收購了國內第三大汽車互聯網門戶——愛卡汽車的全部股權,在2016年又先後斥資20億元打造全億健康,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的醫藥零售連鎖藥店的收購,並在江浙等地區共計形成了近2000家藥店的規模,基石團隊全面介入投後管理運營的愛卡汽車和全億健康在後來兩年中持續保持上升勢頭。

百億人民幣的新基金募集,給基石資本帶來了充沛的投資彈藥。對張維來說,另一方面重要意義是基金出資人的機構化。

基石資本的“集中投資、重點服務”理念讓團隊與被投企業創始人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繫,這些企業家在公司上市後也多成為基石資本的基金出資人。

即便如此,進入2018年後,基石資本開始主動地將更多的基金份額分配給了包括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母基金、銀行、上市公司以及保險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人。

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也是基石資本新一組基金的重要出資方。今年6月正式成立的深圳市領匯基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基金總規模為40億元,其中就有深圳市引導基金的10億元出資。

今年7月,基石資本成為安徽省智能製造產業基金的受託管理方。據瞭解,基石資本早前已經在安徽完成超過70億元的投資,代表項目包括埃夫特、全億健康、久工健業等。

2017年,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對歐洲汽車裝備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W.F.C集團的收購,後者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大眾、雷諾、通用等多家知名整車生產企業的一級供應商。

這筆交易即是由基石資本團隊全程參與,將歐洲的先進技術和中國的市場潛力進行結合,以實現更多的協同效應。

“這不是一個生意,這是一個事業,也是我們以產業回饋家鄉的方式。”作為從安徽走出來的企業家,張維介紹,將通過受託基金撬動已有投資項目,將更多被投項目的研發、製造、物流等重要基地落戶安徽。

逐鹿控股併購

今年以來,國內一級市場開始出現更多由PE機構支持的併購項目。當控股併購交易開始啟幕時,基石資本已經在多筆案例上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早在近15年前,基石投資的團隊就曾在鷹牌陶瓷、迴天新材等項目中嘗試了控股型投資的資產管理方式。

2004年,張維帶領團隊收購了迴天膠業16位個人股東所持的股權,支持公司管理層實現MBO(管理層收購),一度作為公司最大股東支持管理層的企業經營。這筆併購投資收穫頗豐:2009年成為中國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的迴天新材,為其帶來了數十倍的回報。

根據迴天新材創業板掛牌時的招股材料,公司在2004年公司清理委託持股後,大鵬創投(基石資本的前身)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 30.74%;大鵬創投在迴天新材上市時仍持有25.62%的股份,僅次於公司創始人的25.64%。

另一筆交易上,基石資本則買到了教訓,團隊深刻認識到公司治理的複雜性,以及優秀管理團隊的重要性。

鷹牌控股是中國陶瓷企業的領軍企業,在1990年代末實現過11億元的年銷售額,也是廣東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陶瓷企業。

基石資本在2007年較市場價格有較好折讓的基礎上入主鷹牌控股,以期通過改善激勵機制、調動管理團隊積極性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在完成更多行業整合後,帶企業迴歸中國國內資本市場。

事實證明張維和他的團隊低估了兼併控股交易的複雜性:不僅僅是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寒冬,鷹牌控股在治理和管理上仍然面臨困難,行業併購重組後打包上市退出的方案也未能實現;最終,儘管基石資本通過出售核心資產再售殼的方式巧妙退出,但僅賺了個“不賠”的結果。

張維這樣總結曾經的鎩羽和凱旋:“控股型投資的重點在於對兩方面的理解,一個是對產業的理解和洞見,一個是對公司治理的理解和與團隊的磨合。最複雜的問題就是和職業經理人在公司治理上的磨合和利益博弈,這個利益既包括經濟利益,也包括權力和榮譽。”

2016年,基石資本出資10億元成為蘇州全億健康的控股股東,派出總裁徐偉擔任公司董事長。

全億健康創始人吳興華曾任連鎖藥店海王星辰的CEO,後曾創業移動醫療項目全值藥房。2016年基石資本控股全億健康後,吳興華繼續擔任公司CEO。

基石資本投資醫藥零售的原因是中國零售藥房市場的整合空間:中國即使是在單一省份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連鎖藥店,份額也未超過20%;而美國前三大零售商CVS、Walgreens、Rite Aid,已經佔據市場92%份額。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全億健康在江蘇、浙江等省份迅速收購了超過2000家藥房,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60億元。

“投資藥房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比如社區慢病管理、電商落地配送等。”張維對全億健康的未來充滿期待,認為公司將可以通過慢病管理和醫生線上諮詢等提高客戶粘性,成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

2017年10月底,全億健康完成弘毅投資領投的B輪融資,繼續向團隊期待的“藥品零售的2.0”邁進。

探路新公益

2018年3月,深圳市政府發起成立了規模為50億元的天使母基金,以加速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深圳市天使母基金方面披露的信息,基金管理團隊已經在今年11月與包括基石資本在內的八家子基金簽署出資協議。這一系列子基金的總規模為26億元,其中由深圳天使母基金出資10.4億元。

基石資本團隊為這隻天使基金命名為“領創”,首期2億元資金已經完成募集,兩大具體關注領域分別是醫療健康和科技驅動型的智能製造。

據瞭解,開展基石資本天使基金的投委會共有三席,除了張維和黃依群外,另一位投委會成員是曾在華為工作10年的李小紅。

在機制設計上,三位成員中共有兩票通過即可以投資;張維同時擁有一票通過權,以避免因過度擔憂風險而影響投資決策。

向更早期的天使階段延展已逐漸成為創投機構的常規動作,但長期專注在成長期PE機構設立專門團隊涉獵天使投資的案例並不多。

“這和我們的一貫風格有關。雖然基石在發展之初主要是做傳統產業投資,近年也一直以PE和併購投資為主,但整個團隊都非常樂意接觸新事物。”基石資本天使基金合夥人黃依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在2015年加入基石資本,在基石VC團隊進行TMT領域的投資,曾在天使階段投資過二更、智雲健康等項目。

基石資本從2012年開始管理專注於VC階段的投資基金,現在TMT、文娛科技等領域均設有行業基金。

基石的早期投資屬於“助攻”的角色。具體來說,早期投資對於基石在一級市場全產業鏈的佈局是重要的一環,能更加強抵抗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團隊在行業資源、管理能力上的積累,則成為資金以外的更大價值。

“早期投資可以讓我們在預先看好的幾條賽道上提前佈局,減少試錯成本。挖掘到的有潛力的項目後,繼續利用基石的‘深口袋’重點培養。”黃依群分析說。

隨著基石資本更為穩健的發展,張維和他的夥伴們開始了更多的思考,比如,如何在更早期去支持那些優秀創業者。

“每一家企業的成長都是無比艱難的。我們在過去十幾年中認識了大量的技術型企業、結交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我們希望在更早期去支持他們的成長。” 張維告訴記者,基石天使基金也承載了團隊在“新公益”方向的期待。

所謂的新公益是“從授之以魚、授之以漁轉向改變漁業生態”,其表現出來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創投公益”。 創投公益的核心是利用“風險投資”的模式,以市場化方式做公益,這就使公益不僅僅是無償捐贈,也可以是一種可盈利的事業。其目標對象仍然是弱勢群體,但是不再把窮人當作單純受捐贈者,而是潛在的創業夥伴。

張維表示,他事業的下一站將會是公益創投,儘管那將是在10年甚至更久遠後的未來。那麼,接下來的10年,他和基石資本的要務是什麼?

“中國的股權投資行業還處在第一代創業者不斷探索和拼搏的階段,離成熟的那一天還有相當長的距離。”這位投資老兵說,要繼續以企業家精神把組織和機制做得更完善。(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