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神農本草 》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 神農嘗百草, 一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茶 ) 而解之” 。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利用“茶”,甚至發現其具有藥用的功能。茶葉發展至今已成為我國的國飲,今天大多數人都會“泡”茶喝,但是茶一開始被食用時並不以“沖泡”的方式,茶在歷史的長河被賦予了豐富的飲茶文化,今天我來說說茶的飲用方式的演變。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神農至春秋時代(煮茶、煎茶)

此時已經懂得茶的食用功能,但並沒有專門針對茶的器皿,烹飪方法與普通食物相同,用的也是一樣的器皿,比如最簡單鍋碗瓢盆。方法以煮茶為主,茶湯和茶葉一同服用,西晉郭義恭在《廣志》中留下“茶叢生,真煮飲為茗茶”的說法,東晉郭璞給《爾雅》做注就有“可煮作羹飲”的說法。

由於茶味較苦澀,還會把茶葉與一般食物一起煎炒,作菜食用。這個時期“吃茶”就是為了補充營養,解毒排毒。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秦漢時期(煮茶)

在茶的飲用和製作上都還處於比較簡單的階段,將茶葉鮮葉搗碎成餅或團狀,再通過曬乾或烘乾使茶葉乾燥,在飲用時把茶團或茶餅再搗碎入壺,可加蔥姜等進行調味。此時的茶已作為飲品存在。

唐代(煮茶、點茶)

唐代已經出現了完備的烹茶器皿,《 清稗類鈔》中記載: “ 宮中茗碗, 以黃為託,白玉為碗,孝欽後( 李豫皇后 ) 飲茶, 素以金銀花少許入次,甚香”。雖是宮廷用品,但從中可見 唐朝時期飲茶方式已經開始很講究了,還會根據口味加入調味品,調節茶的味道。但此時的茶仍然是以鮮葉——茶餅——碾末——煮茶這一方式為主。

茶文化發展到唐代已經初具模型,並且出現了介紹茶的著作,茶道初現。比如我們熟悉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宋代(點茶)

宋代飲茶的主要方式為點茶,當然並不是從宋代開始的,在唐代就已經風靡了,只是兩者的點茶方式不完全相同,現在日本的抹茶文化就是從點茶中承襲而來。宋朝蔡襄在《茶錄》中記載到“將茶碾成細末,置茶盞中,以沸水點衝,先注少量沸水調膏,繼之量茶注湯,邊注邊擊弗,使之產生湯花,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佳。”

此時的飲茶已不侷限在碎茶,製茶工藝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蒸青方法成熟,散茶已經開始飲用,加入調味品的習慣漸漸減少,更加註重茶本身的滋味。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明清時期(煮茶、沖泡)

明清時期的泡茶方法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泡茶法,由於生產水平的提高,可供選擇的茶壺有很多,紫砂壺、瓷壺等精品越來越多,各類茶葉也發展成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茶葉,再搭配合適的茶壺。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現代

現代人飲茶追求健康、養生,方式與古時有一脈相承之初。

①清飲和調飲。清飲就是不加調味品,重視茶本來的色、香、味,調飲則是在茶品種加入其它調味品,比如人們喜歡在紅茶中加入牛奶,或加入乾果果脯等。

②煮飲或泡飲。泡茶方式選擇與茶類關係很大,煮茶在現代已經很少見了,但是很多緊壓茶如黑茶就常以煮茶的方式飲用,比如酥油茶、奶茶等,有些愛茶人比較講究的也喜歡煮茶喝,其它情況下大都以簡單的沖泡為主,但是泡茶對水溫、茶具都都比較講究。


古今飲茶史,中國泡茶方式的大變化


從古至今的飲茶方式從簡單粗暴向精細講究發展,每一個時期並不是只有單一的飲茶方式,都是多種並存,只是在某一時期某種方式比較盛行或出現了新的泡飲方式,想要懂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慢慢去了解的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