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本身的三大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隆中對》是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給出的定國之策。這份決策,一開始也得確顯示出了諸葛亮對時局的超前遇判性,赤壁之戰後,天下也如諸葛亮分析的一樣,魏蜀吳三國鼎立。

《隆中對》本身的三大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三國鼎立

然而,這份戰略決策,其實在一開始就有重大的三個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後來北伐的不能成功。

一、相似的決策,並沒出奇。《隆中對》提到奪荊州,取巴蜀,互為犄角,等天下有變,率兩地兵將北上,入秦川和洛陽,統一中原。但是這個互為犄角的方案,其實並沒有特別之處,相同時代的曹操和孫權也看到了。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南下,就是佔領部分漢中,進兵荊州(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統一天下的路線基本就是《隆中對》的北方南下版本;而孫權在江東站穩腳後,首先要奪回的就是被劉備“騙”去的荊州之地,後面在合肥與曹魏展開長期爭奪(這一點很多人不知道,因為三國演義中吳是配角,基本沒有提及),如此,大家形成一個戰略的三角形,都是互為犄角的戰略方案,並沒有誰的戰略太出奇。

《隆中對》本身的三大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互為犄角

二、楚漢之爭前夕與三國初的形勢不同,困然程度不一樣。《隆中對》提議學著漢高祖當年的道路,攻漢中,進中原,進而統一天下。可是,諸葛亮忘了一點,劉邦當時面對的是項羽分封下來的十六國,每家實力並不有多麼強大,有的甚至只是一個地方政權而已,還互相攻伐,劉邦出漢中後很快就掃平了中原。 而蜀國此時面對的曹操,是基本統一的北方,兵多將廣而又積極屯田,實力強勁,打boss的困難程度是遠遠高於清小兵的。

《隆中對》本身的三大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楚漢之爭和三國初期形勢

三、實力不夠,後勁不足。三國時期,人口戶丁徒減,生產破環嚴重。以最強的曹魏來說只有人口443萬,兵力50萬;蜀國人口94萬,兵力10.2萬。在國際上,軍隊占人口的比例最多是十分之一,這是一個警戒線,超過這個比例,國家無從生產,軍隊的補給供應不上,沒法長期堅持。蜀國已經觸及這條警戒線。即使荊州沒被吳奪去,能夠補充些糧草和兵力,按《隆中對》的戰略提兩路兵北伐,兵力也是遠遠不夠,不能長久。

《隆中對》本身的三大不足,註定了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諸葛亮

當然,任何謀略都有不足之處,以蜀漢當時如此困然的局面,諸葛亮能夠調理朝廷內政,保有國力,並多次出兵北伐,已屬天縱奇才了!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葉子侃說,聊聊你想說的奇聞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