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戰國四公子者,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為尊賢養士、風雲戰國之人物

​​​

戰國四公子,本來也是合縱連橫的內容之一,但因篇幅原因單列出來講。四公子者,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為尊賢養士、風雲戰國之人物。

孟嘗君田文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幼子,擔任齊國宰相。孟嘗君登臺的背景是:魏國和齊國的逢澤之會發生之後十餘年,張儀被罷免秦相一職後出任魏國宰相,並籌備了秦惠文王的逢澤之會,列國合縱聯盟抗秦,張儀的連橫計謀失敗返回秦國任宰相,後為瓦解抗秦聯盟奔走於各國之間。同一時間,燕王噲為了把自己天下獨一無二的大王地位儀式化,讓位於燕宰相子之執掌朝綱,再由子之把政權轉讓給太子,而子之稱文侯,這又是一場模仿周公輔成王故事的儀式。怎奈王位繼承出了問題,到手的王位怎麼那麼容易肯吐出來,朝臣分為兩派明爭暗鬥,最終燕王噲與子之被殺,即位的易王后來也被殺了,燕國陷入內亂,最終由公子職即位,是為燕昭王。昭王招賢納士,就是有名的“先自隗始”。蘇秦也許給齊愍宣王提了類似的建議,被愍宣王給殺了。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封地為薛,世人亦稱薛公,好客養士,門客眾多,他對每個來投奔的門客都給予禮遇,很得人心。孟嘗君的著名故事就是他的兩次成功復仇。薛公大名連遠在西邊的秦王嬴稷都“如雷貫耳”,千方百計想拜他為相,公元前299年孟嘗君出使秦國並封相,但卻因被懷疑做事先齊後秦,最終死裡逃生回國,期間發生了“雞鳴狗盜”的故事。回國後,薛公便拜為齊相,於公元前298年組織了齊、韓、魏“合縱”聯盟,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算是報了當年之仇了。後孟嘗君名聲日盛,自然會有點專權,也看不慣齊愍宣王的胡作非為,齊愍宣王則看不慣薛公無人臣之舉。齊愍宣王聽信蘇秦的話討伐宋國,薛公則因為齊愍宣王的懷疑而離開齊國避風頭,被魏昭王拜為相國。齊國滅宋的行為被各國譴責並圍攻,薛公與蘇代合謀,秦、趙、韓、魏組成聯軍,幫助燕國,攻打薛公的母國齊國,齊湣王兵敗身死,齊國幾乎滅國,孟嘗君第二次復仇成功。但反觀而言,孟嘗君的自私性格與他的盛名是格格不入的。後薛公回到封地薛國,與齊國劃清界限,儼然成為國中之國,剛剛復國的齊國對它也無可奈何。公元前279年,薛公去世,齊襄王拉上魏昭王把薛地瓜分了。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其他三公子生活的時代稍晚,秦國在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中活埋趙軍四十萬人後,包圍了趙都邯鄲。原本齊、魏兩國是協助秦國攻打趙國的,並各自攻取了趙國的城池。趙王讓平原君向魏、楚兩國求援,於是有了“毛遂自薦”的故事。見邯鄲堅守不屈,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的連襟)、楚國春申君黃歇採納了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建議,促成了合縱。而此時的秦國已經佔領了楚國的故地湖北和湖南,天下二分有其一。魏王懼怕強秦,並不想積極救趙,但信陵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堅持把魏援軍開拔到合縱盟軍中去(“竊符救趙”),信陵君因此取得趙王的信任,也與魏王斷絕了關係。公元前258年,秦軍被合縱軍打敗。此後信陵君在趙國得到重用,居趙十餘年。後因期間秦頻頻伐魏,魏王多次遣人請信陵君回國,念及母國安危,信陵君才回到魏國,拜上將軍,並於公元前247年促成五國合縱,擊敗來犯的秦將蒙驁,兵扣函谷關,秦軍閉關不敢出,此勝使魏無忌名震天下。秦人遂使計離間魏王和信陵君的關係,信陵君被奪兵權,從此心灰意冷,四年後因傷於酒色而去世。十八年後,魏國滅亡。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三位公子都是各國王族後裔,是國君的親戚,只有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不是。黃歇與楚頃襄王的太子一起質秦(楚秦結盟,楚王派大臣和太子留在秦國做人質),後來頃襄王病危,黃歇用計讓太子得以歸國順利繼承王位,後來被任命為楚國令尹,封春申君。春申君任內救趙滅魯,名望大增。春申君也和其他公子一樣禮賢下士,招引門客,最高峰時有食客三千,居於四公子之首。公元前242年六國合縱,楚王為合縱長,春申君指揮六國聯軍伐秦,秦國也是傾全國之兵抵抗,最終聯軍戰敗,楚王將戰敗的罪責歸於春申君,開始冷落他。楚王不能生育,趙國的李園將妹妹送給春申君,得到寵信,然後又說服春申君將妹妹獻給楚王,被立為王后,並生下春申君的兒子。李園和王后因害怕春申君日後驕橫,遂在楚王駕崩後春申君入朝奔喪時,在棘門埋伏刺客,砍下春申君的腦袋,並將其滿門抄斬。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順帶說說屈原,屈原生活在秦尚未佔領楚國故地的時代。屈原是個反秦派的憤青,屢屢向楚懷王進諫反秦之策但少被接受。公元前287年,楚懷王中了秦王的圈套,在前去會見秦王時被軟禁。我們會認為楚懷王愚蠢,但實際上當時君王會盟是有先例的,秦王扣押楚王出乎天下人意料,楚懷王毫無防備束手就擒也是合乎情理的。當然,這種借見面行軟禁的事情,楚國先王曾經做過,楚成王也在會盟時扣押過宋襄公,算是天道有輪迴了。秦國本想以此要挾楚國割地,沒想到楚太子不思救他爹,反而直接即位了,楚懷王也乾脆賴在秦國,成了秦王的燙手山芋,中間曾逃到趙國,但因秦趙有盟,被遣返秦國,最後客死秦國,保全了國家利益。梓棺(君王棺槨)返楚時,“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屈原後來被即位的楚頃襄王委派去管理湖南一帶,但楚國頹勢不可挽回。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未果,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入,攻入楚都郢。隨後湖南也被秦國攻佔,屈原無法隨楚廷東遷,自溺汨羅江。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東周篇之五 戰國四公子


楚國在失去湖北、湖南的大本營之後,國家重心東移,被征服的吳越之地成為楚國新的大本營,被委任管理支配這一地方的便是春申君。先前楚國由於專注於經營湖北、湖南大本營,對征服到手的宋、吳、越之地鞭長莫及,當地反抗不斷,楚王苦不堪言,這也是楚國一直很少摻和合縱連橫的原因之一。大本營丟失後,楚國對征服之地的統治反倒能很快走上正軌。

最後順便一提,東周時代處於領土國家形成之際,民族國家尚未形成,國家的概念和今天不一樣,所謂家國天下,在國之上還有個天下,道義、抱負,都是無國界的。所以,孟嘗君雖然是齊國貴族,還拜了相,但秦王賞識他,要拜他為相時,他可以去;齊王猜忌他,他可以跑到魏國去當相國,還發聯軍攻打母國齊國。公孫衍是魏國人,先去了秦國當大良造,幫秦國攻佔了魏國的河西之地,而後遭到排擠,又來到魏國做將軍,一直幫著魏國合縱攻打秦國,想收復河西之地,之後又相韓,窮盡畢生伐秦,屢敗屢戰。同時間,魏國丟了河西之後,意圖發奮,從仇敵秦國手中挖來了秦相張儀,拜為魏相。魏國的信陵君可以為了道義不惜與老闆魏王決裂,幫助趙國解圍後直接在趙國任職,直到魏國在秦國攻伐下實在撐不住了,他擔心留下不顧母國社稷的罵名,才返回魏國。總之,當時有能耐的人可以東竄西跑,各國任職,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只要能踐行心中的道義就行。

管見所及,不吝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