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01 簡單說一下春秋和戰國

關於春秋和戰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我們先來看一箇中國朝代記憶口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其實這句口訣有個BUG,東周分兩段,但東周≠春秋+戰國。

為什麼呢?

春秋得名於一本魯國史官修著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春秋,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戰國得名於一本漢代劉向編的《戰國策》。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戰國,通常用來指東周後半期歷史階段,即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戰國時期”。

而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就是韓、趙、魏“三家分晉”。

但是,東周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滅亡於公元前256年。所以,東周≠春秋+戰國。

此外,周朝建立時,曾分封71個諸侯國。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由於周王室衰微,等到春秋初期,有140餘諸侯國。

經過多年征戰,強大的諸侯國不斷吞併弱小的國家,等到戰國時期,我們熟知的也就“戰國七雄”了。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個人比較喜歡楚國,所以來講講楚國的兩個故事。

02 問鼎中原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夏、商、週三代一直以九鼎為傳國重器,均掌控在王室手中。

但是,周王朝自遷都之後,國力不大如前。

這一年,楚國強盛,楚莊王興許是想取代周朝,於是把軍隊直接拉到了洛邑南郊。

周定王比較忐忑,生怕楚軍直接殺進王宮,就派大臣前去探探楚莊王的口風。

剛一見面,兩人展開了親切友好的交談。

楚莊王:你是哪個?報上名來。

王孫滿:楚王你好,我是周王派來的使臣王孫滿。

楚莊王:小滿子你好,周王身體還好嗎?

王孫滿:王上現在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挺好的。

楚莊王:是嗎,那周王現在體重多少啊,有150斤嗎?

王孫滿:王上體重是個秘密,臣不知道。

楚莊王:那周王重還是九鼎重,這個你總該知道了吧。

王孫滿:九鼎的重量也是個秘密呀,臣不知道。

楚莊王:那你知道啥,你說。

王孫滿: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那好,再見。

楚軍班師回國。

這就是成語“問鼎中原”的由來。

03 一鳴驚人

這個成語也和楚莊王有關。

楚莊王剛剛接任楚王的時候,三年不理朝政,不是在宮內閒逛,就是去城外溜達。

此外,他還下達了一個命令,誰要來進諫,我就宰了誰。

大臣們因此也是毫無辦法,只能看著自己的君主不務正業。

國君不仁,政令不通。

就這樣,慢慢地,楚國陷入了危險之中。

終於,有一個叫伍舉的大臣坐不住了。

他去找楚莊王猜謎語……

春秋+戰國=東周?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伍舉:大王,臣找您有點事。

楚莊王:不準提朝政之事,不然,斬了你。

伍舉:臣來給大王猜個謎語。

楚莊王:好呀,你說,要是不好玩我就斬了你。

伍舉:有一隻鳥,三年不展翅,不鳴叫,您猜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你說我是鳥,我要斬了你。

伍舉:大王別鬧……

楚莊王:不展翅,是為了積蓄力量;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情況。

你可懂?

伍舉:臣懂。

楚莊王: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你可懂?

伍舉:臣明白,臣告退。

半年後,楚莊王大力整治朝綱。

楚國得以大興。

後來,就有了問鼎中原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