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隱公元年)

秋七月,天王使宰晅來歸惠公、仲子之賵[fèng]。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上期講到,隱公元年的上半年,魯國自己沒發生什麼“有意思”的事情,倒是隔壁的鄭國來了次“兄弟打架”,榮膺上半年最佳事件。這不說著,魯國自己的事情就來了,而惹出這出事兒的,倒也不是魯國自己,而是周天子。

事情的主角,抑或是事情的起因,是源於魯惠公。魯惠公呢,之前有過介紹,是魯隱公的前任、魯國第十三代國君,惠公一輩子沒幹過啥大事兒,最“出風頭”的就是把本屬於隱公的宋國女子搶到了自己手裡。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魯惠公】

宋國是子姓,被惠公“截胡”的宋女名叫“仲子”。這個宋國女子也確實不簡單,一來就給魯惠公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名叫允。公子允一生下來就被立為了太子,仲子也成為了魯惠公的夫人。

其實,在魯惠公原配妻子,同樣是宋國女的“孟子”死後,是由一同陪嫁來的宋宗室女“聲子”以繼室妾的身份代行國君夫人職責。聲子便是魯隱公的生母,由於聲子是陪嫁去的魯國,終生都只是妾是身份。

隱公估計內心也非常地心塞,自己的母親因為身份問題成不了正夫人,自己的未婚妻被老爹搶走之後反而成了魯國夫人,名義上就是“嫡母”,生的孩子還當上了太子。“老婆”變“小媽”,這世上也只有後來唐朝的李瑁像他這麼悲催了。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魯惠公死於公元前723年,而那位仲子則還在世,年紀不算太大,卻當上了太后。

隱公元年的下半年,存在感已經低得不能再低的周王室終於做了件載入史冊的事兒。

七月,此時在位的周平王,也就是因褒姒而丟了天下的那位周幽王的兒子,派遣大臣宰晅給魯國送喪葬的用品。根據禮制,諸侯去世,天子要賜予諸侯喪葬用品,雖然這時候的周王室已經沒多少人當回事兒了,但該盡的禮還是要做到,更何況魯國是周王室最親的諸侯國之一。

可就是這麼一個為了講“禮”而做的行為,卻大大地違反了禮。這還要從周朝的喪葬禮制來說。在周朝,不是人死了就隨隨便便的下葬,去世即葬反而是沒有身份的象徵。

周朝禮法規定,天子去世,死後過七個月才下葬,所有的諸侯都來參加葬禮。這倒也不是因為周朝人拖拉,確實考慮到了那時候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天子作為天下最尊貴的人,葬禮絕對不能馬虎,雖然陵墓是生前就開始修,但葬禮可不能還沒死就進行準備,因而這七個月首先算上了準備葬禮的時間。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周平王】

同時,因為天子的葬禮要求所有諸侯都要來參加,而那時候的交通條件實在無法直視,鎬京以及後來的洛邑周邊的國家,比如晉、鄭離得近還好,很多偏遠的國家著實得需要給他們一陣時間走到京城。

因而天子最尊貴,七個月下葬。諸侯次之,五個月下葬,同盟的諸侯都來參加葬禮。理由一樣,準備葬禮啊,等候參加葬禮的諸侯到來啊,不過因為規格沒那麼高,同盟的諸侯國也都相對近,因而諸侯只要五個月。

那諸侯下面的大夫則是三個月下葬,官位相等的人來參加葬禮。再往下的士一個月就行了,參加葬禮的也只是姻親即可。這倆跟今天的事兒沒啥關係,就不多說了。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再說回當下,此時是魯隱公元年七月,宰晅送來了天子賜予的給魯惠公和夫人仲子用的喪葬用品。因為已經是隱公元年,而且已經七月了,因為路過時最尊周禮的諸侯國,因而惠公依禮已經下葬許久。同時前面還說過,夫人仲子是當年惠公“搶”的應該給隱公的妻子,所以仲子年紀比惠公小很多,所以此時的仲子依然在世。

這位天子的特使宰晅在死者惠公下葬前沒來送助喪品,惠公的弔唁儀式也過去許久才向隱公弔喪,最過分的是夫人仲子還沒去世,就給送來了喪葬用品。且不說不合禮的問題,即使沒有這層禮制,依照常理人情也是很“喪氣”的事情。

其實,周天子估計是真的顧不上那麼多了。雖然此時周平王已經在位四十多年了,但周王室的情況著實沒有好太多。周平王本身倒也不是昏庸之主,但是因為和魯隱公一樣有一個“坑兒”的爹,周幽王作的孽讓天下諸侯對周王室威信盡失。

原本應該各諸侯國向周王室進的貢,除了晉、鄭,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國家還在遵守了,因而此時的周王室“收入”特別微薄,如果從生活質量來說,真的比不上發展得好的諸侯國,只不過名義上它還是全天下最尊貴的罷了。

由於周王室實在沒什麼財力,向其他諸侯國賜予物品的行為也儘量能省就省,這就包括這次賜予魯國喪葬品的事情。

或許周平王覺得王室已經沒錢到這份兒上了,往魯國送一次東西,就得花一次路費,反正魯國國君的喪禮已經趕不了,不如這次把國君和夫人的東西一塊兒送過去算了。不得不說,人窮“禮”短,連王室也逃不過去。

本身周平王即位這件事,魯國當時就不怎麼支持,這次失禮的事件使得魯國和周王室的關係更加得惡化。周王室來弔唁諸侯還來晚了,並且別人沒死就送喪葬用品,由於兩件事做得都不合禮,《春秋》便也沒有尊敬王室。按禮,記載天子的使者,需要記載官職,對於宰晅,《春秋》就直接記載了他的姓名。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八月,紀國攻打了夷國,戰事不大,夷國就沒有向魯國報告。九月倒是發生了還算大的事兒,當年惠公還在世的時候,曾經打敗過宋國的軍隊,兩國雖然世代通婚,但也難免打仗。隱公即位後,便同宋國謀求和平,隱公元年九月就同宋國在宿地會盟,兩國友好如初。

十月的時候,魯國改葬了惠公,當年惠公去世的時候,和宋國的戰爭還沒結束,惠公葬得很簡單,現在國家穩定了,便將惠公正式改葬。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魯隱公】

之前講過,鄭國的共叔段叛亂,其子公孫滑逃往衛國。衛國替他攻打鄭國,鄭國去找了周天子幫忙,雖然周天子沒啥勢力,但因為鄭國對周王室幫助備至,就也出了兵,然後再連同虢國、邾國的軍隊一起攻打衛國南部。邾國國君找到魯國的公子豫一塊兒幫忙,公子豫請求隱公讓他帶兵去,但是隱公沒同意,公子豫自己和邾、鄭在冀地會盟。沒有國君的命令就徑自出國會盟,為以後隱公在魯國統治的不穩定埋下了伏筆。

最後,這年的十二月,還發生了祭伯到訪魯國和魯國的公子益師去世這兩件事。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隱公元年發生的事情,也算有趣而波瀾不驚的結束了。隱公元年被認為是春秋的開始,而春秋便是從弱勢的周天子的這次大大的失禮開始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說魯隱公二年的事情了,即位的第二年,魯隱公又會遇見什麼事情,又會怎樣解決,我們下期接著聊。

|通鑑|《春秋》另一面(七)—“禮”連天子自己都忘了?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