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在蜀國諸葛亮主持的一次會上,曾經進行了答辯。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這是宴請吳國外交使臣張溫的大會。席間,賓主坐定,張溫老注視著一位年紀不大的秦宓,諸葛亮忙介紹說:他是益州(四川)學者。張溫也是滿肚子學問的,一聽是個學者,劈頭就問秦宓說:

“天,有沒有頭?”

於是,關於天子”的場答問就開始了。

秦宓回答說:

“有!在西方。《詩經》裡就講到皇天‘西顧’,如果天沒有頭,怎麼會回顧?問:“天有耳朵嗎?答:“有!天高能夠聽下。《詩經》裡講到白鶴鳴叫,聲聞於天’,天如果沒有耳朵,怎麼能聽到鶴鳴?問:“天有足嗎?”答:“有!《詩經》裡說‘天步艱難,之子不優,’如果沒有足,怎麼會有天步?”“天有姓嗎?”“有!”“何姓?”“姓劉!”“怎麼知道?”“因為天子姓劉。”

張溫最後又追問一句:“你不知道“日(太陽)生於東嗎?”

秦宓回敬說:“日雖生於東,但沒(下落)於西。”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張溫和秦宓的“天子”論。

在這裡,秦宓說的“天子姓劉”,是指蜀國皇帝劉禪。因為那時候的皇帝,又稱“天子”,即所謂“天的兒子”,是由上天生下來到人間統治天下的。劉禪是“天子,所以其父“天”,也該當劉姓。這麼一說,天在西方的蜀國,那麼包括吳國在內的土地和人們都應該屬於蜀國“天子”劉禪統管。這是秦宓說的“天子”和它的由來。

這些答問,無非是外交上的辭令,而且秦宓引用《詩經》所講的道理,既近似推理,又好像是在捕風捉影。比如:“天步艱難,之子不憂”這兩句。在這裡,步是施、降的意思;艱難是苦難的意思;之子是“那人”的意思;不憂是不以為我,或不愛我的意思。兩句連起來是說:“天降下苦難給我,那個人不再愛我了。”這本來是發自一位女子懷念戀人的話,但秦宓卻僅擇取“天步用來證明天是有“足”的。這當然不可信,但不少古人還是愛說愛聽,而且還是當時的一門學間,至少是一門重要的“天子學”。所以,張溫問得起勁,秦宓答得認真。史書上也很讚賞秦宓,說他“答問如響,應聲而出”。秦宓有自己的“天子學”,吳國張溫也有自己的一套。

張溫一系列的提問就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學問。他說:“日生於東”,“日”在古代是比作皇帝,也比作“天子”的。太陽昇起在東方,東方是當時吳國的所在地(今江蘇、浙江等地),所以“日生於東”,就是說“天子出在東方的吳國。如果那時有人問張溫:“天,何姓?”張溫的回答肯定是說:“姓孫!因為'天子'孫姓。不過,那時吳國的孫權還沒有稱皇帝,而是稱“吳王”。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那麼,稱“王”的也可稱“天子”嗎?

不可以,又可以。一般說來,稱王的都不稱“天子”,比如孫權在稱王的時候,還向魏國皇帝曹丕名義上表示臣服,臣服就得向魏帝獻貢。同時,自從秦漢以後的王,一般都是由皇帝分封的,也就是說由“天子”控制的。但稱王的又是可以稱“天子”的,而且比皇帝稱“天子”,在時間上早得多。如果說“天子”是一種神學迷信,這種迷信早就有了。

早在我國夏商周三代,三代的最高統治者都不稱皇帝,而是稱王,如商王、周王。商湯王要出兵徵滅夏朝時就說:

“夏氏(夏王桀)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意思是說:夏桀有罪我怕上帝譴責,不敢不對他討伐。這個“上帝”就是三代的君王制造出來的。因為有了“上帝”,它是在天上,所以商王本人就自稱為“下帝”;“上帝”是父親,所以商王本人又自稱為“帝子”“帝子就是“天子的意思了。在那時候,“日”也比作王,也比作“天子”。記載西周制度的史籍上就說: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意思是說:天上不會有兩個太陽,地上不容許有兩個“天子”。孔子是春秋時候人,在他以前都沒有稱皇帝的,但孔子說過: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意思是制禮作樂以及出兵打仗都由“天子”決定。這裡的“天子也是三代的國王可見,以“日”比作“天子”,稱“王”也稱“天子”是由來已久了。統治者宜宣揚和利用宗教迷信來麻醉人民,同樣是由來已久了。

由此看來這裡所謂的“天”,就不是通常說的“天空”、“天上”,或是“宇宙”等名稱的自然界了,而是把“天”說成是“神”,即所謂“上帝”或“天帝”。因而,有了這個“天帝”,就有了這個“天子”。既然天是神,其子是人間的帝王,那麼帝王也就是人間至高無上的神了。不過,真正把這一套說得最有封建體統的,是西漢時期儒家學者董仲舒。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董仲舒的一套“天子”體統。

照董仲舒說,天就像人一樣會想事的,又有意志,是決定人間一切的。比如,王朝的興替盛衰都是天意;地上的早災、水患、蟲禍、瘟疫都是上天對人間的懲罰,等等。因而誰也不能違反天意。他還說,因為上天主宰一切,就把治理人間的大事交給自己的兒子“天子”(即帝王),“天子”是代表上天來統治百姓的所以,百姓服從“天子”,也就是服從上天;如果反對“天子”,也就是反對上天。這就是儒家所宣揚的

“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

的說教。這些,是董仲舒迎合當朝“天子”漢武帝講的。漢武帝聽了當然高興,立即把這一套以“天子”為中心的儒家學說作為經典,定為“官學”,並設置經師講解,董仲舒也得到提拔。可見,這門“天子學”多麼重要。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為什麼漢武帝重視這一套呢?

原來,董仲舒名為說天,實為說地。越是把上帝說得神奇,就越是提高了地上皇帝的權威,而皇帝又是“天子”,那麼不就更加尊貴威嚴了嗎?其實,皇帝也是人,是他母親生下來的。要說他是“天子”,這是自欺欺人的無稽之談。

據說劉太公的妻子在洛池裡洗澡,因為吞了一顆赤珠,就懷孕生下了劉邦,劉邦就成了漢朝第一個“天子”(即漢高祖)。又據說,漢武帝的母親夢中“吞日”,生下他做“天子”。這樣,吞珠“吞日”說法雖然離奇,但還是他母親生的,只不過做了“天子”的人,不承認自己的真正老祖宗罷了。

有的甚至連他的老祖宗也鬧不清楚呢。三國時候有魏國“天子”曹丕,蜀國“天子”劉禪,吳國“天子”孫權(後來稱帝)。三個“天子”三個姓,那麼上天究屬何姓?誰也鬧不清。天如何生“兒子”,天父是何人?據說曹丕做“天子”是自己做夢夢見“日墜”,即太陽掉下來碎成三塊自己拾了一塊就成了“天子”。其餘兩塊,書上沒有說大概是被孫劉兩家各自撿去也做了“天子”,不過孫權的母親卻又否認,她說她在生孫策、孫權哥倆的時候,都是“夢月入懷”而孕的。這不是神聖的“天子學”越說越糊塗了嗎!

“天子”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有“天子”?

按照皇帝即“天子”,“天子”即皇帝的說法,那麼“天子”也有自己的兒子“生”的。比如,人們熟悉的曹操,他是東漢末年的丞相,雖然位高權重,但至死都未做過“天子”皇帝。可是死了以後卻成了魏武皇帝了。原來這是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封其父為帝的。還有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魏國的權臣,生前都沒有做過“天子”,死後同樣都成了皇帝,這是司馬炎稱帝后追封其公公、伯伯、父親為帝的。類似這樣死後稱帝的事兒,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總之,所謂天子,無非是人間的兒子,所謂“天子受命於天”,“天子”尊貴,皇帝神聖等等,都是統治者的編造,用來欺騙和統治人民的。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在思想上統治人民的一大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