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在非洲高原,有一種叫做蜜獾的奇特的生物。這種生物最大的特點就是見誰懟誰,無論獅子老虎,還是毒蛇蜥蜴,總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有因為從頭部至尾部長溜的白色毛皮,人送外號“平頭哥”。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在我國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與“平頭哥”的脾氣與秉性完全相同,立國180餘年的時間,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那就是著名的戰國七雄之一——魏國。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魏國的君主原本是春秋大國晉國的六卿之一,所謂六卿也可以理解為晉國版的鐵帽子王。這六大家族不僅手握大量的土地,還建有自己的軍隊,算是事實上的“國中之國”。

到了晉出公時期,因為國君不給力,於是六卿中實力最強的智伯瑤就想挾天子令諸侯,關起門來搞壟斷。然而正應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名言,智伯瑤領著韓家和魏家攻打趙家時(著名的趙氏孤兒後人),不料韓魏兩家突然反水,與趙家合起夥來把智伯瑤與剩餘兩家一起滅了。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接著,翻身農奴把歌唱的韓魏趙三家,又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聯合瓜分了晉國,就此戰國七雄中的韓國、魏國、趙國同時誕生。

魏國主要的領土位於原晉國的中部,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去過河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大河南是出了名的一馬平川,四周地勢平坦,交通四通八達。不過這些交通優勢放在古代可不是什麼好事,魏國守著這麼一大片無險可依的疆土,本應該老老實實裝孫子,埋起頭來搞發展,不過魏國的幾代君王都是不走尋常路的主,依靠李俚變法強盛起來的魏國,突然二桿子精神爆發,向西攻打秦國,向東攻打齊國,向北欺負趙國,向南挑釁出國。請注意,魏國上述的軍事行動,並不存在先後順序,而是同時四面出擊,把左鄰右舍欺負了個遍。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要說當時的魏國確實有些實力,但還遠沒有到達秦始皇時期一挑六的水平,所以實力不濟的魏國很快就敗下陣來。東邊輸給了殘疾軍師孫臏,西邊被商鞅變法強盛起來的秦國一頓胖揍,北邊趙、韓兩國攜手看戲,動不動來佔點小便宜,南邊又面臨著楚國的虎視眈眈。

戰國“平頭哥”,華麗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

國勢如此危險的境地,魏國的大BOSS魏惠王卻還認不清形式,又先後組織了兩次“相王”活動。所謂的“相王”說白了就是甩開周天子單幹,把君王稱號由周天子封的侯爵自行升級為王爵,這裡面除了稱號好聽點之外,並沒有多少實際好處。相反,高調稱王的魏國反而成為了其他列國的眾矢之的,於是在四面八方一波又一波的侵襲之下,魏國終於在倒在了秦國武士的劍下。

一句話評述,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歷史本應很有趣,我是魚淵觀沉浮,感謝您的閱讀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