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篇第三章“戰國”


“周朝”篇第三章“戰國”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因這段時期裡各國混戰不斷,故前人稱之為戰國(取自西漢劉向編著《戰國策》)。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並無明確的界限,僅依據歷史慣例來區分。這段時期內原先二百多個諸侯國急劇下降到三十多個,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史稱“戰國七雄”,國家數量的銳減相應的是存活下來的國家更嚴重的兼併戰爭,為了侵吞他國土地各諸侯國開始先後改革變法,卿大夫階層開始崛起站上了歷史舞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等,另外戰國中後期的“戰國四君子”影響力也甚大。伴隨改革而來的是人們思想的解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兵、墨、法、陰陽家等。這段時期也被一般認為是中國先秦時期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周烈王冊封原晉國三大家族韓魏趙為列侯,標誌著長達一百多年的晉楚爭霸局面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七國爭雄。

“徐州相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前往徐州會見齊威王,在此次與會期間雙方互相稱對方為王,這一事件標誌著周王王權的徹底隕落。

“五國伐齊”: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秦韓魏趙四國共同伐齊,在燕國名將樂毅的領導下徹底擊碎齊國獨大的趨勢。

“合縱連橫”:合縱指的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聯合對抗秦國;連橫指的是秦國分別交好其他列國以此獲得發展空間。

  • 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這兩百多年之間大小戰事多達230多次,其中規模最大各方投入總兵力高達一百多萬,頻繁的戰爭帶來的是權力的集中。各國開始了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權體制”,出現了將相分職、文武分權的中央官僚體制。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