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英国的帝国主义心态,对中国鄙视心态和恐惧心态

1943年12月1 口,美、苏、英德黑兰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与丘吉尔又联 袂返回开罗。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居然向罗斯福正式提出取消在孟加拉湾 部署海军舰艇的作战计划,理由是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已初步同意战败 德国半年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既然如此,中国战场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已 不如前,更重要的是,登陆法国北部诺曼底的“霸王”作战计划需要使用大 批英军登陆舰艇。

二战中英国的帝国主义心态,对中国鄙视心态和恐惧心态

然而,罗斯福坚持登陆缅甸的两栖作战行动与中国方面已有成约,不容随意反悔,况且估计登陆緬甸所需舰艇尚不足20艘,无论如何总能设法解 决。理屈词穷的丘吉尔辩解说,他与蒋介石并无成约,蒋若因此不悦可任其 自便。他还反唇相讥说,倒是美国不妨以增加空运量等其他方式援华。各方 就是否取消“海盗”作战计划问题争论不休,最后罗斯福还是不得不同意 “取消海盗作战计划”,丘吉尔恬然称赞罗斯福做出了一个“值得欢迎的决定。

英国当局之所以对收复缅甸三心二意,主要原因一是,日军人侵缅甸后, 许多缅甸人亲日反英,英国在缅甸数十年的殖民统治溃于一旦,英国当局眼 看着缅甸战后很可能脱离英国独立。二是,丘吉尔先欧后亚的心态已昭然于 世,投人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收复緬甸,间接地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对 于英国来说是不值得的。三是,英国当局担心战后中国如果强盛起来,将是 英帝国在亚洲厄运的开端。

二战中英国的帝国主义心态,对中国鄙视心态和恐惧心态

此外,在丘吉尔的心目中,中国并非世界强国之一,1944年8月23日, 丘吉尔在给艾登的信中写道:“把中国当作世界四强之一完全是个笑话,我曾 经对总统说过。美国既对这一点很坚持,我当对这事表示适度的尊重,但是 我不同意我们对于这件事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丘吉尔及其部分僚属 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是轻蔑的、抱有偏见的,这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固有 习性。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英国拖延收复缅甸达两年之久。在此期间,日军在 滇西松山、高黎贡山、腾冲、芒市等战略要冲构筑了许多永久性的工事,扬 言“中国军队要反攻,就拿十万人头来!”

二战中英国的帝国主义心态,对中国鄙视心态和恐惧心态

1944年1月14日,罗斯福再次要求中国派遣经整训和重新装备的远征军 人缅,强调重开滇缅公路是美、中两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緬北的作战方案,计划 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 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 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 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卧薪尝胆近两年的中国远征军开始从滇西和缅北对日军发 动反攻。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