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鲁迅,你更钦佩哪一个?

珍懿xbLY4160


我最钦佩的人是鲁迅先生,而且,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 。他写的短篇小说,我全看过。说到杂文,也读过一些,至今,印象也还深刻。





起初,听闻鲁迅先生的大名,倒不是在课本上,也并非来自于新闻、报刊上的描述,而是在十五六岁时,在一家不大不小的书店,花了十几块钱,买的一本《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部回忆散文集。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基本忘记了,唯一留下些记忆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觉得他写起散文来,也丝毫不逊色于朱自清、郁达夫等人。







后来,我慢慢的,开始了解这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文学巨匠。听人讲,他写的短篇小说很好,非常有文采,具体是听老师或同学讲的,我多半已忘却了。鲁迅先生,文笔绝佳,思想见解极深刻,这些在他的三部小说集中可以窥见一二。《故事新编》,是他改写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而整理的一部小说集,共计是八篇,言辞幽默,内涵深刻,想象丰富、离奇。我最喜欢的是《铸剑》(又名:《眉间尺》,改编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之〈干将莫邪〉)。《彷徨》一书,倒没让我留下什么印象,但是书里面有“阿Q”的《呐喊》,我却非常喜欢看,不仅故事有趣,给人的反思也更深刻警醒。阿Q是一个愚昧迷信、欺软怕硬的人,有时耍些无赖,说些混帐话,还有点自欺欺人 。现在细想,其实,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正是我们国人身上的劣根性。他说过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只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说到对中国社会认知最透彻的人,除了老一辈的革命家,那就非鲁迅先生莫属了。我清楚的记得他作的《狂人日记》里,整篇都写的是“吃人”,虽说是一篇白话文的小说,但是字句里,无不显露着反封建、反旧社会的有力呐喊。



在文学、思想领域,我敢说,鲁迅先生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影响力,在近现代以来,只怕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学者,能与之比肩。胡适先生,虽说与鲁迅先生同是引导“新文化运动”的学术大师,但在思想政见上,两人的立场,却是大不同的。





显然,鲁迅先生的文学著作,更能激起千万同胞的爱国之心。社会上的民主人士与老百姓,也都敬称他为“民族魂”,连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也对他十分敬仰,尊为“新中国的圣人”、“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革命主将”…






湛云居士朱晓风


胡适一位真正的教育学家,一位曾获30多个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当时的美国总统,对他都敬佩有加,各国著名学者无不以胡先生为榜样,为楷模而学习效仿之,连毛也自称为是胡的学生,可见胡先生的才能,学术之高也!先生提倡的中西文化合璧的教育,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么中国人的知识,素质,水平标准将飞跃式提升到顶峰,绝不是现之状况也!鲁迅先生一位爱国至深的学者,文学家,也是一位专治社会弊病,用笔做为‘手术刀’,治疗劣根的医生,爱之切,骂之深,抨击丑陋,恶习,无志,自私等劣端,先生犹如进谏官一样,大公无私,说之以情,道之以理,摆明利弊关系,希望治愈弊病,立宏志,奋发向上,使民素质提高,使国变之強大!,,


鑫挺83563181


鲁迅和胡适,就文学来说,我更钦佩鲁迅;就勇气来说,我更钦佩鲁迅;就政治远见来说,我更钦佩胡适;就政治品格来说,我更钦佩胡适;就个人修为、与人相处的性情来说,我更钦佩胡适。

然而,就整个人来说,我最钦佩鲁迅!

先说钦佩鲁迅的原因。我曾经花过半年多时间,靠着床头,在夜深人静地时候读《鲁迅全集》,无论杂文、小说、散文、评论、书信,我都大致通读了一遍,有的看得很细致,有的看得很粗略,对有些特别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我都摘抄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说实话,我最喜欢的是鲁迅的文采。有时候觉着,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候,怎么写文章,而且写出能传世的好文章,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没有范本可学,全靠自己探索的情况下。写胡适那样一清如水的白话文?就文学来说,胡适流传的作品是很少的,这也证明写他那样一清如水的文章,在文学上除了体裁开拓之功外,其作品是传之不远的。

而鲁迅的文字就不同了,他虽写白话,但不是一清如水的白话,他的文章带着古文的节奏的优美,带着诗的韵律,带着对文字细细揣摩的努力,所以鲁迅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深刻,文字精美。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文字,是有着玉琢的精美的。又如“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这样的文字,充满诗的美感。这种例子还很多。

而更让我钦佩的,是鲁迅的骨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最值得人钦佩的。我近些年专注于宋朝的历史和人物,当宋朝人不断受到外族侵略而卑躬屈膝时,我总是会想到鲁迅先生,想到鲁迅先生的精神和骨气。

鲁迅的骨气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然而又常常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稀缺的。他的内心只有不平,没有折衷;只有正义,没有私利;只有冲锋陷阵,没有低头畏缩。所以,无论多少人说鲁迅尖酸刻薄,我从不为这种观点所惑,鲁迅能够以身单力薄之体,在没有以枪杆子作后盾的情况下,不惧明枪暗箭,孤军奋战,一往无前,与敌人战斗,与强权战斗,甚至与看似亲近的人战斗,其勇无人能比!其骨气,更无人能比!

对于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而言,鲁迅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他可以给我们在露出媚骨时,给我们以无声的提醒、警醒、警示。

我钦佩鲁迅,也钦佩胡适,这并不矛盾。在我眼里,胡适是人世间做人方面的一道奇异风景,他的谦谦君子之风,值得我学习和钦佩。胡适有仁厚之心,这从她对待发妻江东秀的态度和结果来看,可见一斑。

胡适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他的政治远见,以及对政治的包容。他对待政治,是以他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主义态度对待。他也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对待政治的方法是科学的,更是务实的。这也是胡适最值得人钦佩的地方。


帝国的脸谱


这两位都是各自领域的泰斗,我都五体投地,更钦佩哪一个?联系生活的时代背景,当然是鲁迅先生.



1.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旗手。

弃医握笔,为“唤醒铁屋子”的人呐喊,积极参加与倡导新文化运动并取领头羊的作用,身体力行"怒向刀丛觅小诗\

希望星晨58298869


钦佩胡适,钦佩胡适。

迅哥是俺家前院二大爷。

我:“二大爷,我爹又给我买书了。呜呜呜!”

鲁迅: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到,“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为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我爹指着我三年级作文本:“你这是写的啥?指望这考大学?”

鲁迅: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我:“二大爷,我想自己去闯荡。”

鲁迅:她除了觉醒的心,还带了什么去?……她还要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一回乡老者:“这么多年,村子还这么穷。没变。”

鲁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敢动弹的

我:“二大爷你尽说损话。”

鲁迅:我向来是不惮以最深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坏笑)。

胡适是我们校长。

我:“校长好!(鞠躬)”

胡适(笑容):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端庄典雅,不苟言笑,赫然学者名家。😄


莘县村民


我更敬佩胡适先生。

且不论学术成就之高低,因为他们二人的成就都无可质疑,单凭个人喜好论断是不公道的。

交友当如胡适之,先生的品德绝对民国第一人他和江冬秀的婚姻,在世俗看来极不般配的,他却有男人的担当,容忍的雅量“三从四得”是他情愿不自由的自由,足见男儿洒脱。

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开民智的典范。


至于鲁迅先生我同样敬佩,他也是开民智的大师,但私德方面“母亲赐的礼物”让我不敢苟同,但相比郭沫若徐志摩之流还是好得多。


谦愚小生


我可以说我同时钦佩胡适和鲁迅,不分高下吗?看这张照片。这是我家书柜里面的书,胡适和鲁迅的书,我是并排放的。

过去,很多国人对鲁迅非常熟悉,而对胡适缺乏必要的了解,以为胡适就是一个“帮闲”,是“专门说好话的”。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胡适这个人非常具有战斗精神,对社会不公和很多丑恶现象都予以了批判。过去,我们说鲁迅的文风像“匕首”,一下子就可以捅出血,其实,胡适的文风之辛辣,之战斗性,丝毫不亚于鲁迅,我认为胡适的文风就如同巨炮,往往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其文词逻辑之缜密,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难怪胡适在世的时候,很多玄学鬼恨他,因为胡适批判玄学的功力可以说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让那些人恨之入骨又无言反驳。

胡适无疑具有时代进步性。你看他:

胡适支持进化论,与反进化论的宗教家激辩。

胡适支持白话文,与老古董,传统保守势力激辩。

胡适支持科学,与反科学的玄学鬼们激辩。

…………

一个连孙中山都敢指名道姓的批评的人,你认为他是“帮闲”吗?

胡适之所以没有被重视,不是因为他水平不够,思想境界不够,而是出于其他的原因,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采取温和的社会改良,而不是激进的社会革命。更关键在于,他认为应该和政府合作,而不是决裂。

读鲁迅的书,需要动用大量的脑细胞,看注释,依据上下文体悟作者想表达的意图。而读胡适的书,会发现他给你方方面面做了解答,让你感觉四面八方的漏洞都堵上了。

我还要强调,虽然胡适是一个人文学科的名家,但是他的科学素养足以打败21世纪的绝大多数人。看看他对进化论的描述,他对自然主义的描述,你简直难以置信他描述的是如此的精准。假设胡适当年学的是理工科,他绝对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如果当前的人文学者有胡适10%的科学素养,今天的社会就会没有那么乌烟瘴气。


怀疑探索者


这俩位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对中国近代文化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是影响力很强,出类拔萃顶级人物。如果二选一的话,我会选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早年时他在日本留学,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鲁迅从事教育。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他站在激进民族主义立场上,同北洋军阀政府和一些黑暗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他和李大钊先生在《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都是主要撰稿人。那个时候的北京,是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是推动新文化运动最有影响的阵地。

鲁迅先生许多名著起到和发挥了新文化运动里程碑的作用,净化了几代人的心灵。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热潮中,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许多著作都有较高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

鲁迅先生的精典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千古绝唱!



天老大11


鲁迅不用说了,从小读到大,曾经是我最崇拜的作家。记得中学时对他的《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刘和珍君》,都能倒背如流。并认为他的《狂人日记》对社会的批判、《过客》对人生的领悟对无常与孤独的抒写,没有更深刻的了。但多读些书,多了解些世事,尤其是将他和他的作品放在整个社会文化思潮中来观察,又有了另一种认识,在此不叙。

读胡适读得晚些,而胡适,也许更适合有一定的人生和思想积累后再读。我个人认为,胡适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这个被低估,不是指他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关于他在哲学、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争议很大,捧得很高的也有,贬得很低的也有。比如章太炎,就属贬他一族。我之所指他被低估,是指他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价值被低估了。

胡适终身信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并身体力行。这些,也是他办学办杂志的宗旨。在民主自由中,除了规范的民主政治体系,他更强调社会自由,再强调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包容,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他认为法律的平等是对任何人都有相同的约束,包容的社会一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观点,和所有这些不同的表达。正所谓,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他常常要求学生和下属,解放思想无束缚,独立思考不盲从,尊重事实有理性,容忍异已才自由。这些东西,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所以胡适相当超前。哪怕是胡适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思想家,甚至当下的一些人,连自己的启蒙还没有完成,更不用说社会的启蒙了。

“五四”以后,中国民主思想的形成和民主力量的渐成,胡适功劳很大。


世界真的很大


我看许多朋友对胡适评价特别高,认为胡适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抗日功绩、正面批评蒋介石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好;然而,我要说历史是很复杂的,胡适先生也许当不起这么多的赞誉。


首先说胡适先生的学术水平。


说实话,“学术水平”这件事就和评价一个人长得好看不好看一样,很难有客观的评价,这里我只能把胡适先生赴美求学经历和他博士答辩简单说一下,因为历史事实是不变的,至于如何评价,大家可以自便。


胡适先生1910年赴美留学,最开始读的不是哲学,而是农学,也不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是在康奈尔大学。结果读了两年,“错误百出,成绩甚差”(易竹贤《胡适传》),胡适不得已在1912年从农学改为文学,1914年6月毕业。然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这里要说一句,哥伦比亚的哲学博士很难毕业,华人毕业最快的是顾维钧先生,在校方因为辛亥革命关系,有心降低标准的情况下,顾维钧先生也花了4年才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马寅初、蒋梦麟、蒋延黻、罗隆基、金岳霖正经拿博士学位,都是花了4年以上的时间。


胡适先生满打满算,在哥伦比亚就读了两年,而在他取巧博士论文选择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个容易的题目后(胡适老师是美国人杜威)也依然没能完成答辩,“结果是很不理想”只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


而且胡适论文指导老师杜威和夏德(FriedrichHirth)都没看懂他的论文。当然,这绝不是因为胡适论文写的有多精妙。(史料:唐德刚《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唐本人就是胡适的学生)


胡适很快回国后在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情况下,至少是默认了对自己“留美博士”的宣传,因为胡适把自己毕业论文《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出版成书了,封面上赫然写着胡适博士著。博士候选人和博士有多大差别,我相信大家都清楚,胡适自己著作出版,他不可能不知道书上写他是留美博士,然而他却默认了。


历史显示,胡适真正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要到1927年了。也就是说胡适博士名满中华小十年后,他才成为真正的博士。


其次说一下胡适先生抗日所作所为。


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和汪精卫搞在了一块,是“低调俱乐部”成员,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胡适之所以能在抗战时跑去美国当大使,并不是因为胡适在美国有多大名气,主要是因为他老是主张妥协和谈判,当时胡适老朋友,也是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钱昌照担心长此以往,胡适要么真变成投降派,要么在国内名声彻底臭掉,于是他和陈布雷一块就跑去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派胡适赴美,钱昌照有一句话说的很妙“他总不能在外国人面前讲投降。”而胡适去到美国后,果然“负起了蒋介石的使命,就只得放弃他的低调。”(刘大禹《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绩效评价》)


简单说,胡适做驻美大使很大程度上源自钱昌照等朋友的推荐,而钱之所以推荐胡,是担心胡适留在国内真变汉奸。



那么胡适这个驻美大使做的称职吗?


我们来看胡适顶头上司蒋介石的评价:


上面资料来自《政学先生》,作者李封,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


当然还有没有可能是蒋介石对胡适的偏见呢?


我们再来看颜惠庆对胡适这个驻美大使的评价,颜惠庆是民国老牌外交家,清朝末期曾担任过清朝外交部部长,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外交部次长、驻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23年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26年还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这样的人对胡适担任驻美大使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蒋介石、颜惠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对胡适进行客观评价,我们来看看胡适好友,王世杰在电报里是怎么说的:



很明显,划红线部分就是王世杰委婉的批评胡适,作为一个遭受侵略的弱国大使,自己对自己肩负什么职责心里还没数吗?


国内当然是希望胡适从美国要回来越多援助越好,而“要援助”就是胡适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作,可胡适居然觉得为难。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胡适自己是怎么评价自己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争取美国援助的成绩的:



说真的,看过这些资料,好意思把美国对华援助的功劳算在胡适头上吗?(史料:《胡适解驻美大使职始末》,兰台世界2015年第25期)


最后,再来说说胡适批评蒋介石。


不可否认,胡适确实曾经多次当面批评过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在表面对胡适尊敬同时,内心却极度鄙视胡适,鄙视原因主要是1950年代胡适旅美期间,由于没有工作,生活困难,蒋介石曾托人先后送了9000美元给胡适,而胡适也都收下了,所以蒋介石对胡适非常鄙视。


我们就看1958年以及胡适去世后蒋介石日记记载:


1958年5月10日:“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挟,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伍宪子等于骗钱,左舜生要求钱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

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殊所不料也。总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讨钱,而特别要以‘独立学者’身份标榜其清廉不苟之态度。甚叹士风堕落,人心卑污……”


1962年3月3日:“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