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干:只要团结就没什么可怕

方志干:只要团结就没什么可怕

方志干老人出生于1932年,今年89岁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时,在他家中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了一个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的白搪瓷杯,“这个杯子我保存了70年,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些岁月。”方志干老人捧着杯子,感慨地说道。

“我在怀远师范学院读过书,在那个年代,读书是十分不容易的事,也就成为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1949年3月,方志干进入了部队,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干部学校,4月便参加了渡江战役,5月,他和战友们步行从怀远到了江苏常熟,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我主要搞宣传教育工作。”1950年,他到华东军区军政大学读书,“我们全都是19岁、20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主要学习政治和军事,同时还学习投弹、刺杀和射击。”1951年,方志干又进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学英文通报。“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军委通勤部无线电营。”

“秋天,我们接到命令,要选一批人到朝鲜前线去,大家都争着去,觉得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方志干因为收发报技术好,各项业务都十分优秀,自然被列入备选名单,“几百人里选拔,最后只选了七八个人去。我去之前因为意外,胳膊还脱臼了,是打着石膏上的前线。”

很快,方志干和战友们从北京赶赴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部电台工作,保障兵部的通讯。

“在那个年代,通讯就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通讯指挥着千军万马。”我们的无线电台需要24小时工作,每一部电台都要配3-4个工作人员,“电台工作需要电啊,那时候主要都是靠手摇发电机,所以还要配5-6个摇机员,轮流摇,还得专门挑身强力壮的战士,重要的时候得两个人同时摇。”他们很辛苦,只有在我们抄电报的时候才能休息。

由于当时不少战士都不识字,方志干就趁着空隙时间休息的时候,教他们写字,“我把简单的字写在背包上,让他们走一路认一路。”方志干还会帮战士们写家书,跟国内的亲人们报平安。“那个时候十分艰苦,这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不光工作环境苦,生活环境一样苦,“吃不上饭,运输线都被敌军的飞机炸断了,运输车也经常遭到偷袭。白天夜里追着我们打。”方志干介绍道,“他们有他们的方法,我们有我们的方法。他们偷袭,我们就安排战士坐在车上,一听飞机声立刻开枪。运输车被炸断一段,我们就下来推另一段。”

就这样,一直到1954年4月,方志干才跟随大部队回到国内,“中间短暂回国几次,都是为了培训的,很快就又回到战场上去了。”

方志干说,没日没夜的岁月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机关枪不停地打在脚边,炸弹将身边的土都炸翻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问道:“您当时害怕吗?”“一点也不怕,我们当时都想着,哪怕战斗到只剩一个人,也决不投降,决不放弃。”方志干说,“我们各有各的优势,美军有飞机大炮,没关系,我们有不怕死不怕苦的毅力,不管是下雨、下雪还是黑夜,我们有团结的精神,就没什么可怕的。”(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