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志:我与黄继光一起战斗过

刘明志:我与黄继光一起战斗过

“1951年8月,我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

刘明志老人1930年出生于陕西省平陆县,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刘老的讲述和他的回忆录,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详细了解了当年的情况。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纷纷入朝作战。“朝鲜战场五次战役后,部队需要新的兵源补充,我和战友们开赴朝鲜前线。”他们于1951年8月下旬抵达现在的丹东地区,住在距离鸭绿江不远的民房。

刘明志当时身体不好,之前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带病工作,但是刘明志坚决要求参战,保家卫国。临行前,他将不用的东西和新拍的照片寄回了家,并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不少同志都把行李放在留存处,因此对于刘明志的行为很不解。刘明志说,他意识到那是一场无比残酷的战争,已经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

1951年农历八月十四,刘明志作为指导员在晚饭前给每人发了一块月饼,算是和祖国的亲人团聚了。当晚他与战友一道便踏上了鸭绿江大桥,“敌机一直在不断轰炸,经过的村庄和公路遍地是弹坑,部队既要防空,又要抓紧时间赶路。”战士们负荷很重,平均在25公斤以上,碰上下雨天,部队行军困难就更大。宿营在松树林里,几个战士撑起一块雨布遮雨,疲劳的战士就坐在泥水里、树根上,背靠着背打个盹算是休息。

进入朝鲜的第四个晚上,敌机来了。刘明志到各班宿营地检查,怕暴露火光,正要走进四班住的一间破草房,只听“轰”地一声,气浪把他推出去好几米远,“一个战友都没有抢救出来。”连夜掩埋了战友之后,他们怀着悲痛和仇恨的心情便又出发了。十几天的夜间行军,每晚都要走上百里路,许多战士脚上满是血泡,终于在9月下旬到达朝鲜谷山郡。

谷山郡是五次战役中受挫的180师驻地,刘明志和战友们便被补充到了538团,很快进入战地训练。在深山密林中,他们以树林和雪地作为课堂,了解朝鲜战场的情况和敌人的特点弱点,以及与国内战争不同点、山地防御作战的要求。这些训练都是在战胜严寒和克服巨大困难之后完成的。

朝鲜的冬天,正常气温在零下十几度,积雪几个月都化不了,一直生活在雪海里。战士们脚冻肿了,一到下半夜又疼又痒,只能抱着双脚勉强入睡。由于吃不上蔬菜,大家普遍缺少维生素,不少人患上了夜盲症,晚上看不见路,连站岗放哨都成了问题。战士们想了很多办法,炊事员把豆芽埋在土里,每天泼几次水,却只能发出豆瓣,发不出豆芽。行军路上只能吃又干又硬的压缩饼干,或者吃炒面,没水喝咽不下去,只好抓一把雪塞进嘴里。“朝鲜战场上一把炒面配一把雪就是这么来的。”在刘明志心里,这是一场势力和意志的较量,志愿军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如今,刘老的记忆不如从前,但是说起黄继光,他依旧很激动。在老人的回忆录里,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刘明志所在的部队在谷山训练期间,被派到15军防御阵地学习,他便被分配到黄继光所在的连队前沿阵地实战学习,成为了黄继光的指导员。黄继光是四川人,很聪明,是个机灵的小伙子。除了正常完成通讯任务之外,还经常帮前沿班同志送水、洗衣服。

由于八连的防御阵地比较突出,吃水也困难,只有距连指挥所小坑道的山脚下才可以出水,可是敌人经常向那里打炮,所以只有利用敌人打炮的间隙,抓紧打水,有的战士为此牺牲在水边。因此,水在阵地上是十分宝贵的,是战友们用血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黄继光会送我通过封锁区到前沿班了解情况,看望战士,和战士们一起对敌开展冷枪战,在坑道里给战士讲政治课。我们在守阵地期间,就发现有敌人进攻的迹象,没过两天,上级通知实战学习的干部撤下阵地,之后战斗就猛烈地开始了。”刘明志后来才知道,他所在的八连,是敌人进攻的重点,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阵地597.9高地。

后来,刘明志听闻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的消息后,震惊得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这是我参加上甘岭战役开始阶段永生难忘的一页。这么多年过去,还总觉得他亲切的面容在我眼前……”每每提及那段历史,刘明志都忍不住落泪。

1958年5月,刘明志转业回地方工作,曾任淮南市副市长等职。今年91岁的刘明志老人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依旧感慨不已,那些血与泪的过去,让我们永远铭记。(记者 付莉荣 苏国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