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爲什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紛紛辭職?

股市就是買便宜貨,不到便宜的價格就不要買,熊市才更有投資價值,只投資熟知的項目,更重要的是持有。

——巴菲特

坤鵬論: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紛紛辭職?

上週全球股市大動盪,A股也未能免俗,但經歷過2015年股災和2016年熔斷危機的股民還是成熟、堅強了不少,表現得異常冷靜。

但是,真要任股市放肆地跌下去,真到了一地雞毛的時候,誰都承受不住。

誰都相信春天肯定會到來,但什麼時候來如今卻都沒了信心,上市公司的高管開始變得不安躁動,上週一張滿屏皆是董事長辭職的截圖刷遍朋友圈,坤鵬論特意驗證,發現並非假新聞。

據統計,截止10月12日,今年已經有453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

不過坤鵬論特意查了一下wind的數據發現,相比去年同期董事長(包括代董事長)離職人數也高達431人,今年人數雖然稍有增長到453人,但並不像某些媒體所說的那麼明顯,不過離職潮中主要高管變化挺大,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57人,其中比例較大的是董秘。

國慶節後董事長辭職的數量有點急劇增加,9、10、11三天連續8家公司發佈董事長辭職的公告。

坤鵬論: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紛紛辭職?

其實從數據上能看出,從2016年開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就比較動盪,每年基本都有500多董事長離開了崗位。

另據中泰證券統計,2017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會與高管發生變更的次數超過1萬人,其中,董事會變更人數超過5人的上市公司有187家,合計1326人,高管變更超過5人的上市公司有115家,合計808人。

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年上市公司董事長肯定會有超過千位“離職”,超過A股上市公司數量三成。

而據統計,自2015年股災以來不到四年時間,已有近2000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超過A股上市公司數量五成。

老鐵自然要問了,這是要弄啥咧?

從官方公告看,“個人原因”或“工作調整”成為董事長辭職的兩主要原因,前者為民營董事長量身定製,而後者國企董事長用得多。

根據坤鵬論的經驗看,凡是公司高管離職用了“個人原因”,一般都會內涵豐富,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辛辛苦苦把公司做到上市的董事長們,到底有哪些“個人原因”讓他們選擇離開如同撫養孩子般養大的企業:

1.企業沒幹好

企業搞得不好,總要有人承擔責任,作為股份化的上市公司,因為處於資本之下,資本的冷酷無情是不會考慮過多情面的,領頭羊自然責無旁貸,這無可厚非,要想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是真理。既然車頭帶的不好、不快,甚至還往溝裡帶,自然換車頭是最讓人接受的選擇,這裡面可能有“背黑鍋”的冤屈,但既然當了車頭就得有車頭的覺悟,首先要明白的是,董事長不光是榮譽和利益,還得在關鍵時刻扛雷、當替罪羊。

不得不承認,人家唐僧真真的是個好領導,在Only You中就曾唱道:

背黑鍋我來;

送死你去;

拼全力為眾生;

犧牲也值得!

其實,不管是戰略轉型、資產重組、定向增發之類的,最終歸結到的原因,都是企業沒幹好,要不然好端端的折騰什麼呢?

坤鵬論: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紛紛辭職?

2.股權質押這把雙刃劍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市場質押股數達6361.86億股,質押股數佔總股本9.93%,質押市值為49060.51億元。

而截至9月28日,目前兩市上市公司參與股權質押的有3464家,占上市公司總數超過97.8%,幾乎所有上市公司參與了股權質押,可謂“無股不押”,大老闆都習慣用這種方法借錢了。

股權質押其實就是加槓桿,就是上市公司的最大控股股東把他持有的股票(股權)當作抵押品,向銀行申請貸款或為第三者的貸款提供擔保。

比如我把市價50元的股票質押給一家機構,直接拿到40元。

在沒有贖回前,只要股價跌太多我就得補錢,如果一直沒錢補,這部分股票就歸對方處置了,和我就沒關係了。類似於把股票給典當了。

而對方一賣,更容易把股價打下去。

其實股權質押就是加槓桿,凡是槓桿都是雙刃劍,而且大部分濫用槓桿的最終都好不了。

所以,隨著市場持續下跌,股權質押風險就成了一個蘊藏極大風險的“堰塞湖”,而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將是股權質押到期規模的高峰期,現實就是這麼操蛋,壞事總是跟著壞事來,屋漏偏逢連陰雨。

上週的股市到底造成多少家公司股價跌破平倉線?坤鵬論還未找到相關數據,但拿8月21日的數據說事也能預料到情況有多危險,那天收盤後,500家公司的股價跌破了平倉線。

企業出現如此生死危機,相信不少董事長直接選擇了引咎辭職。

3.股東變化

股東變化,特別是大股東的更迭,新股東自然要換自己信任的人操盤。

以前坤鵬論特別瞧不上公司領導一換,跟著底下人一起換,但在社會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做成事,必須用自己人,這裡的自己人並非任人唯親,而是那些能和自己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高管,因為幹什麼事,誰都不可能保證100%成功,在這個世界上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

事在人為,事是人乾的,所以這是幹公司的第一步——選人,新股東信任的人自然是經過他親自考驗的,那麼在他的認知裡,自然幹成事的概率比其他不熟悉的人要高。

所以,柳傳志為聯想總結了“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也將人放到第一位。

同時,柳傳志對接班人的甄選也代表了大部分企業家,柳傳志曾說:“楊元慶像我。”據說20多年前柳傳志給楊元慶寫了一封“肉麻情書”。在“情書”裡,他這樣形容選擇接班人的條件:選擇接班人就猶如找女朋友,既要選擇長得漂亮的,也要選擇愛自己的,如果對方漂亮,但不足夠愛自己,又有何用?

這封信看似無厘頭,卻透露出柳傳志的真實想法:一、接班人一定要有能力,二、接班人一定要能繼承創始人的理念和想法。從中可以看出,忠誠和傳承是第一位的,能力是第二位的。

更何況老話說的好,人心隔肚皮,新股東初來乍到,沒幾個心腹怎能安心!

4.高管辭職減持套現,實現財務自由

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12月全部A股解禁股數高達562億股,系全年最高峰。

《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25%。而高管離任半年後,可以減持50%的解禁股,18個月之後則可全部套現。

隨著2018年四季度,即將迎來限售解禁的高峰期,與董事、總經理等高管辭職相對應的是,企業套現的動力將有所上升。

但是,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也在故意用質押股權繞開上述政策,以實現更早、更快速地變相減持套現。

在2014、2015年這一個時間段內,國內掀起了上市公司參與股權質押的熱潮,這其中就有部分上市公司看到了規則漏洞,通過股權質押強制平倉的漏洞實現被動減持,變相繞過了減持規定的約束限制。

賈躍亭當初就是將股票全都質押,提前完成了套現,而且到目前為止,我們似乎除了凍結資產和喊話外,對這種行為沒有太多辦法。

人家在美國繼續實現著造車的夢想,甚至還能得到許家印的投資加持,而就在最近,賈會計還大義凜然地和恆大展開了FF爭奪戰。

人能活到如此無人的境界,不佩服不行!

5.正常人事安排

這在國企很常見,比如:因為股東撤出、另有任用,或者退休年齡已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能兼職等。

坤鵬論:為什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紛紛辭職?

據《證券時報》報道,10月14日,週日,劉主席和股民座談,聽取大家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見,他在現場表示,部分意見可以吸收到政策中去。他還表示,春天已經不遠了!

嗯嗯,明年2月立春,還剩三個多月,不遠!

上週末還有一則“深圳已安排數百億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消費不脛而走,刷爆了資本市場。

這其中的邏輯主要針對的還是股權質押風險,據說,各地政府在積極安排資金,降低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

而深圳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則成了典範,該小組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事宜。

據瞭解,目前深圳“風險共濟”資金已經到位,政府出資的部分或高達數百億,而首批獲“馳援”企業超過20家。

河南地方國資近幾個月也頻頻出手,受讓或計劃受讓的上市公司股權也達到3家。

而福建省國資委更是以溢價22%的大手筆收購合力泰,預計32億元。

國資頻頻出手“接盤”上市公司,已經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的一大特色,特別是,9月以來,國資出手頻次明顯提升,已有18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向國資轉讓股權的意向。

據中泰證券分析,今年以來,房地產、建築裝飾行業有超過40%的上市公司高管離職人數超過去年,民營企業,尤其是市值小於50億的中小上市公司高管離職人數明顯超過去年。

在高管與董事離任人數高於去年的樣本中,民營企業佔據了60%,市值小於50億的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佔比接近70%。

而據統計,已經投身國資的民營上市公司,股價今年全部下跌,不少公司股價直接腰斬,跌幅超過30%也非常普遍。

而在市值方面,因為大部分民營企業偏小,這讓國資買下“殼資源”變得更為容易。

首先,很多民企活不下去了,紛紛賣身。

國資則紛紛出手入股,甚至收購,進場的時間點主要分佈6月以後,已經被冠以2018年最積極的“買殼人”稱號。

今年以來,公司屬性發生變動的49家企業中,民企佔比高達 89%,其中民企屬性轉為國企的有26家,佔53%。

還有媒體稱,今年已有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佈獲得國有資本入股接盤。

所以,在上面高管離職的第一點原因中,有一些則是國資接盤後換操盤手造成的。

正像有人評論的那樣,國資這次不是救市,也不是扮演無差別的救世主,“風險共濟”資金嚴格以市場化方式運作,說白了,人家也是來抄底撿漏,別人恐懼的時候他貪婪,收割優質資產。

到這裡,肯定會有老鐵問,不是說地方政府日子也不好過,沒錢嗎?

大部分地方政策今年確實挺難的,但也有像深圳、福建這樣的有錢任性。

同時,坤鵬論之前說過,最近幾個月的地方債沒少發,相信其中一部分會被地方國資用於入股或收購上市公司。

另外,10月13日,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營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表示,鼓勵保險機構以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的方式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上市公司,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更積極地參與解決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以前保險資金做股權投資是有行業限制的,未來可能就沒有行業限制了。以股權形式撬動保險資金髮揮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長期資金。” 任春生說。

一邊是一地雞毛,一邊是買買買,坤鵬論不禁暗問,國家是不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呢?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