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藝術是社會的晴雨表,它比股市,比議會更加敏感地反映大千世界。
——房龍《音樂之神》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人們經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也就是股市可以提前反映國家的經濟。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準!你看我們國家的股市何曾有此功效?經濟不好也跌,經濟好還跌。

今天,坤鵬論就來聊聊這個話題,說說它的來龍去脈,分享一下我們的觀點。

一、巴布森是這一理論的首創者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是巴布森。

關於他,坤鵬論曾不止一次介紹過,這位美國著名人士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的名字和1929年的世紀股災有著直接聯繫。

話說,巴布森早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的前兩年,就開始預測股市要跌,要大跌,股民應該趕緊賣出手裡的股票。

當然,因為預測相較於實際提前得太早,也使得巴布森這個預言家被後人有所詬病,認為他不過是掌握了偽預言家的套路:測不準就多測,並且堅持到底,死不悔改。而他選擇的是唱衰,並且一唱就是兩年多,終於幸運地與大崩盤撞上了,走了大運氣,從而才贏得股市先知的稱號。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客觀講,不管是不是真的預言家,巴布森的堅持還是值得點贊,因為當時全美國只有他一人說股市要跌,面對繽紛的嘲諷,堅持真的不容易。

1929年9月5日,當時市場剛剛低於才創下的歷史新高,巴布森在“國家年度經濟大會”上發表演講,除了重申一貫看法——趕緊賣出股票外,還預測股指會下跌“60~80點”,並且隨之而來的是大蕭條,工廠倒閉,人們居無定所,四處漂泊。

這番話標誌著華爾街崩盤的開始,因為就在當天下午兩點,巴布森的講話出現在了新聞顯示板上,美國股市開始跳水,當天下跌10個點,於是歷史上著名的“巴布森突變”說法就此確立,甚至將其稱為引爆點也不為過。

巴布森的經濟學師承於其在麻省理工學院上學時的鐵路工程教授喬治·斯溫。

斯溫教授除了是鐵路工程專家,更是一位經濟學狂熱分子,他認為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中“每個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這個說法對於經濟週期有著直接而顯著的影響,可以解釋經濟在高峰和低谷之間波動趨向。

斯溫說,一次較小的經濟繁榮之後總會伴隨著規模相當的衰落,而一次明顯的經濟增長後也會接著出現規模較大的經濟蕭條。

只要他在課上不講鐵路,就一定是在推廣其“牛頓經濟學理論”,並配上圖表加以闡述。

這一理念對巴布森的影響深遠,是他一生理論研究的基石。

1907年,巴布森開始專門研究和分析股市,並創造了“巴布森圖形”,利用該圖形,他比較了國民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價格變化的規律。

1910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積累財富用經濟晴雨表》,在這本著作中,巴布森總結了股市和經濟走勢的關係,並寫道:

事實上,如果不是人為操縱,商人們幾乎可以完全利用股票市場作為經濟活動的晴雨表,而讓這個大市場的管理者承擔收集必要數據確定基本條件的一切費用。

巴布森的假設不針對微觀經濟,他並不期望某個小公司的股價變化能預測該公司的未來,但是他認為,如果把所有公司加在一起,整個股票市場就能準確預測總體經濟發展。

當然,他還有個假設前提,那就是如果不是某些市場機構能夠成功地操縱股市,這個宏觀經濟晴雨表將會非常有用。

巴布森所在的時代,人們總認為股票背後有大人物在操縱炒作,所以他也一直堅持著這樣的看法,甚至貫穿了不少文章和著作中。

坤鵬論專門找來巴布森當年寫的《股票市場的三種不同運動》進行學習,可以看出,比著名的道氏小24歲的巴布森同樣認同道氏理論,在這篇文章的開始,他對與道氏理論基本相似的市場三種運動進行了闡述。

接著,他提出了自己對金融循環的研究:

“全部金融和工業的歷史都可以被分成獨立的循環,而且每次循環都是由4個不同的2~4年的階段所組成。

在繁榮時期,內部知情人士開始清算結賬,股票價格開始下跌;在衰落時期,股票價格被拉到了底部;在蕭條時期,內部知情人士開始收集籌碼,股票價格有所回升;在成長期,其後期股票價格漲到異常的高位。

而且,通過對經濟和投資環境以及它們彼此的關係進行系統而完整的研究,我們就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任何特定時刻處於4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而且可以相當接近地估計出什麼時候會有一次變化。

因此,與短期運動相比,長期運動是可以預測的。”

可見,巴布森認為股市短期不可測,但長期可預知,比較典型地帶有著技術派色彩和有效市場假說理念。

當然,他的這篇文章寫得相當不錯,就算放到今天,也很值得閱讀,對股票投資者有不少啟發,絲毫不過時。

比如,他告誡投資者:“交易者中98%的人都很不幸,他們損失的不僅是他們的錢財,還有他們的健康和榮譽,最糟的是,他們失去勇氣和自尊。這項遊戲絕對是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且主力方擁有所有先進的裝備和儀器,也沒有什麼準則和規則可言。”

巴布森還勸告股民,不要隨大流,因為“只有2%左右的投資者和室內交易者在華爾街取得了成功並帶著利潤全身而退,而且他們中的大部分主要靠的是運氣。”普通投資者想要盈利的機會很小,但長期投資和對基本面進行系統研究或許可以。

另外,巴布森建議投資者要做“大人物”,用流行的心理評價市場,完全以基本面和長期運動為基礎,幾年進入市場一次,股價很低時,買買買,繁榮來臨時,則賣賣賣賺錢。

二、道氏衣缽傳人——漢密爾頓也認同晴雨表理論

在巴布森的《積累財富用經濟晴雨表》出版12年後,也就是1922年,《華爾街日報》主編威廉·彼得·漢密爾頓出版了一本名字與之相似的書——《股市晴雨表》。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可以肯定的是,漢密爾頓受到了巴布森理論的影響,並且在書中有所提及,當然,他的親身經歷更夯實了這一觀點。

1907年股市恐慌,那段時間股市一直在漲,但美國的經濟形勢卻十分糟糕,不過,就在恐慌之後,美國經濟迎來了復甦,這使得漢密爾頓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市場僅僅是在提前反映即將到來的經濟好轉。

漢密爾頓雖然同意巴布森的“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但卻不贊成後者的大的市場投機機構可以操縱股市的看法,這也是道氏一直堅持的重要觀點之一。

他認為,那些機構可以短期影響市場,可以操縱單個股票,但它們不具有控制整個市場價格運動的能力,所以股市實際是“獨一無二的晴雨表”。

在大致翻閱了《股市晴雨表》後,坤鵬論認為,漢密爾頓相信週期,相信拜倫在《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中的詩句:

人類所有的故事都表明同一個主題,

不過是過去的再現而已;

首先是自由和榮耀;

當這些消失之後,

財富、罪惡、腐敗和野蠻終於到來,

而歷史雖然其容量無邊無際,

內容卻如出一轍。

所以,漢密爾頓認為,未來是可以預測的,而股票交易的平均價格在所有晴雨表中是最公正、最無情的,因此也是最好的。

三、1929年是晴雨表功能最好的實證

誰也沒有想到,1929年的世紀股災成了股市的經濟晴雨表功能的最好實證。

雖然巴布森的“狼來了”預言喊了近兩年,但沒有人認可他的觀點,他的悲觀看法甚至找不到一個知音,全美國上上下下,幾乎所有專家,從經濟學家到投資諮詢家,都極度樂觀,他們強力推薦買進股票,而不是賣出。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勞倫斯在1929年說,怎麼也看不出股價被高估了。

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教授,一位基本面分析的理論權威,他宣稱:“股市似乎到了永恆上漲期。”

還有一群由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主編的時事通訊《哈佛經濟學會》認為,從1929年到1932年,美國經濟將持續增長。

但現實給這些教授、專家們的卻是啪啪啪的響亮耳光——股市大崩盤、日益嚴重的經濟蕭條。

而哈佛經濟學會則因為對經濟形勢連續三年判斷失誤,羞愧得解散了事。

犯同樣錯誤的還有美國總統、銀行總裁、證券交易所主席以及這個國家大部分權威金融雜誌,他們直到崩盤後、大蕭條已經來到很久,還保持樂觀看法。

這個延續了整個30年代的大蕭條,讓巴布森和漢密爾頓的晴雨表通過最嚴格的測試。

另外,同樣對1929年股災進行了預警的還有漢密爾頓,1929年10月21日,他在《巴比倫》雜誌中發表文章稱,指數圖形走勢很不好,指數已經跌破密集成交區。

按照他的說法,如果工業指數跌穿325.17點、鐵路指數跌穿168.26點,那將是一個強烈的熊市信號。

而就在那一天,工業指數跌穿了漢密爾頓的臨界值,兩天後鐵路指數也步其後塵,市場垂直跳水,成效量也達到歷史第三位,高達600萬股,崩盤拉開序幕。

四、傳奇投資大師巴魯克同樣認可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支持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還有著名的投資家伯納德·巴魯克,他是個傳奇投資者,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世界首富,是那個時代唯一一個靠股票投資而不是實業積累鉅額財富的人,甚至是那個時代的巴菲特。

特別是他成功在1929年大股災來臨前逃頂,成為“拋出的的人”,更是讓人視為神奇,不斷被津津樂道。

據說,伯納德·巴魯克是因為讀了《投機與騙局》這本書才逃過了1929年大崩潰,得以全身而退。

但是,當坤鵬論看過他寫的《股票市場的下跌意味著經濟滑坡嗎?》一文後,懷疑巴魯克可能是因為支持巴布森和漢密爾頓的晴雨表理論才逃過一劫。

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寫道:

“自從戰爭失去了它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大部分意義後,股票市場取而代之,成了那些實業界人士關鍵性判斷的集中反應地。”

巴魯克認為,股市中能夠帶動上漲或下跌的投機商,他們每天都在研究這個世界,甚至精細到新聞中每個詞和每句話,他們探尋背後的深刻含義,然後將自己的判斷付諸於股市,所以,他們在股市中的買和賣都是他們對新聞的理解和預測。

“有許多強大的力量日夜不停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正確判斷,對我們最仔細的評議提出考驗,它們就是那些'假設條件':債務清算、收成、外匯兌換、英國勞動力糾紛等等!每一個都有它自己的位置和各自的可能性。”

所以,正是這些強大力量有了對未來經濟的預判,他們會直接反饋到股市的買賣,所以股市才是經濟的晴雨表。

巴魯克表示,“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但必須把它當作原因而不是當作結果來理解。”

客觀講,巴魯克的這篇文章並不精采,並沒有做到有理有據,但他提出的觀點挺有新意,再聯繫到他後來出世入相,成為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經濟顧問,通曉經濟發展,他所說的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五、經濟學家熊彼得的論證

後來,終於牛逼的經濟學家開始論證了。

1939年,約瑟夫·熊彼得在他的著作《經濟週期》中試圖解釋股票市場的早期反應。

他發現,市場對“摩擦”不敏感,而產業界則對此敏感得多。

根據熊彼得的說法,大蕭條之後,當經濟前景開始好轉時,許多公司已經被拖得不成樣子,最終還是倒閉,倒在了黎明來臨的那一霎那。這就是產業界的“摩擦”滯後,但是,股市卻沒有這樣的滯後。

“因此,可以很自然地預計到,一般地,在沒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下,股市的上升要比相應的經濟回升來得早,而且快得多。”

基於同樣的原因,和對應的經濟蕭條相比,股市熊市結束得也早。

熊彼得還認為,在牛市時,股市比經濟基本面上升得快,上升得猛,而且提前見頂。

六、尤金·法瑪用數據論證

1981年,著名經濟學家尤金·法瑪在《美國經濟述評》中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

這個人,坤鵬論以前曾多次介紹過,他和行為金融學家羅伯特·席勒,在2013年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是有效市場假說的支持者,曾用27年的美國股市數據證明,如果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總是好於成長投資,同時還論證了,小型的價值股比大型的價值股收益更好。

法瑪詳細研究了股票收益和經濟活動、通貨膨脹和貨幣供應的關係,數據基於1953年以後的美國實證材料,最後他得出結論:“股票收益領先於所有實際指標,這表明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預測是理性的。”

他認為,“有證據支持‘理性預期’或‘有效市場’觀點,即:就股票市場的投資過程而言,市場能夠利用最新的信息判斷其未來走勢。”

換言之,股市是對經濟的提前反映,這個提前量不是很遠,但比任何有資格的經濟學家所希望的都要遠。

瞧瞧,最後又回到了有效市場假說這個話題,所以“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例證。

就像坤鵬論之前在《有效市場假說表示 巴菲特就是個笑話》中所說的,許多人對這個假說相當嗤之以鼻。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同時,投資者也對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不太感冒,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後,有人發出500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45%的受訪者認為股市反映了經濟現實,而25%的人則認為股市與經濟毫無關係,只有17%的人認為股市是對經濟的提前反映。

不過,由於股市在一定程度能提前反映經濟,人們很自然地將它當作美國經濟的一個領先官方指標。

根據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分析,股市已被證明是12個反映美國經濟的週期性領先指標中最好的一個。

1984年,法國著名金融學家布魯諾·索爾尼克在《金融分析師雜誌》中發表了一篇調研報告,證實了9個國家在1971年~1982年間證券市場與經濟的相互聯繫,他寫道:

“實際觀察表明,美國股市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負相關,根據對此現象的一種解釋,股價的下跌預示經濟活動的下降……其他9個國家的證據也支持上述觀點。”

基於該項研究和其他許多研究,現在公認股市可以作為經濟的領先指標,從股市反轉到經濟反轉的典型領先時間大約是半年到9個月。

當然,這並不是說市場永遠正確,畢竟,市場往往表現為非理性,但是,它確實比經濟學家發現的任何其他單個指標都要準確些。

七、債券似乎更適合當晴雨表

是否記得坤鵬論之前說過的,一切經濟危機的根源只有一個字:債!

因此,相比股市,債券顯然是更好的經濟預測工具,1982年9月28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論述債券市場對經濟事件的反映能力的文章,該文章的結論如下:

“由10種利息最高的公用事業債券和10種利息最高的工業債券的平均價格所組成的國債指數,一直比美國商務部的領先指標指數提前數月見頂或見底,雖然兩者都具有預測經濟週期轉折點的能力。”

其實,這個結論並不新鮮,巴布森早在其《積累財富用經濟晴雨表》中使用了12個領先指標,其中就包括貨幣市場利率指標,他還表示:“貨幣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因此在所有指標中是最靈敏的。”

八、中國股市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對於這個問題,坤鵬論發現,眾說紛紜。

任澤平就曾說過:“A股從來都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A股已經超出了科學的範疇,有相當一部分可以歸於文學的範疇。”

還有人說,站在5年、10年以上的週期看,股市確實反映著經濟的走勢,但是股市並不能預測經濟。

坤鵬論也看了不少文章,有的經濟學家說出的話讓人笑掉大牙,比如:“在座各位如果炒股的話,我敢說90%以上是虧損的,如果男人炒股90%以上回家都非常不好意思,它怎麼能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呢?”

拜託呀,股市在哪個國家都是贏少輸多,關鍵是,這位磚家完全沒搞清楚晴雨表是什麼?

其實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這個表說的是股指。

接下來,坤鵬論就來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1.中國的股市不完全市場化

就像在《 》中所寫的,A股的本質是國家實施產業政策、產業扶持的重要融資平臺,甚至有人這樣評價道,A股 = 國企融資平臺。

也就是說,融資成了A股的本質,幹成幹不成事,似乎沒有人關心。

同時,中國的上市公司還代表不了中國企業的全貌,好公司稀少,還有不少從上市開始就沒按好心眼,作假上市,上市後繼續作假……

所以,讓它們完全擔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人民也不答應。

2.中國的指數不太行

再次強調,晴雨表指的是股指,而不是一隻或幾隻股票的漲跌。

坤鵬論曾在《 》說過,大量上市公司不給力,最關鍵還是大盤股不給力,比如像中石油這樣的股票在指數中權重佔比非常高,達到7.75%,但中石油自上市以來什麼熊樣大家都能看到。

我們隨便翻翻中字頭的股票,很多都在上交所,這些股票不漲,還不斷往裡面摻入垃圾股票,你說,讓指數怎麼漲?

所以,這種持續橫盤的大藍籌,才是拖累指數無法持續上漲的罪魁禍首。

3.金融理論的有效性是有前提條件的

坤鵬論認為,不管是經濟學還是金融學理論,我們都要注意它們的前提條件,一個是所有人都懂,另一個是所有人都理性,這樣其有效性才會真強。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哪裡可以滿足這兩大前提條件,只是誰比誰強的差距。

比如:美國股市的投資者以專業金融機構為主,懂行和理性的成分要高,所以,它會更加“有效”,晴雨表的功能——正確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能力更強。

而我們的股市以散戶為主,他們的最大特點是既不懂,也不理性,就算是金融機構,在專業性上也要比海外機構差一些,因此,中國股市的晴雨表“有效”性就要差很多,對經濟發展狀況的反映能力是比較差的。

4.比錯了

有人說,大家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完全比錯了數據。

經濟的參照物不能簡單地取GDP的絕對數字,也不能簡單地取GDP的同比增長率,而是應該參考(GDP同比增長率-1年期貸款利率-CPI同比增長率)這個數字。

重點看這個數字是正值還是負值,是連續正值還是連續負值,是逐步回落還是逐步抬升。

這個數字和上證指數的漲跌基本上是正相關,正值和連續正值,上證指數漲;負值和連續負值,上證指數跌;連續正值(回落),漲跌都有,跌的概率更高。

九、股市不是晴雨表,更像溫度計

到底股市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其實還是難以下定論,因為經濟學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怪異:預測從來不準,但事後分析卻常常100%靈驗,就像本文的主題,從最初被提出到現在,也只有巴布森算是預測,但還是提前兩年就開始的,無法實錘他的預測就是準的,後來的人基本都是用已經發生的數據進行證明,也沒有人能夠用這個理論一直準確預測經濟的走勢。

所以,坤鵬論認為,歷史數據回證的方法還無法100%讓人相信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只有不斷進行預測,然後客觀地統計結果,這樣才更科學,可惜一直無人做此試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長期看,股市應該能較為準確地反映經濟發展狀況,所以,稱之為經濟的溫度計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經濟的大週期已經被充分驗證,如果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也要從長期審視,那麼它的預測價值就要低很多了,有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嫌疑,甚至算是脫了褲子放屁。

不得不感嘆,不管短期再怎麼瘋狂,不按規律辦事,時間大神最終都會將一切拉入正軌,就如迴歸平均值,就如業績完全可以抵消估值,它可以讓一切的不客觀迴歸客觀。

所以,人們不得不唏噓道,和時間交朋友,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當然,中國股市畢竟代表著眾多企業的集合,再不濟,再怎麼有問題,從長期看,最終都要遵循商業規律和經濟週期,因此,中國股市可能短期無法擔當晴雨表,長期下來,當個溫度計還是稱職的。

坤鵬論: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最後,坤鵬論找到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讓我們可以對股市與經濟的關係記憶猶新。

國民經濟是一個人,股市就是這個人牽的一條狗。

遛狗的人都知道,狗很少和你並排而走,不是跑在你前面,就是跑在你後面,大多數時候是在前面跑。

無論是跑在你前面,還是跑在你後面,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你們倆一起回到家裡。

回顧美國、中國及世界其它各國股市,你會發現,股市和國民經濟的關係,非常像主人和狗的關係,二者往往並不同步,但最終的長期結果是一樣的,股市長期累計漲幅和經濟累計增幅非常接近。

所以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溫度計),只不過這個晴雨表短期非常不準確,誤差很大,但長期相當準確。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