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文化之旅:天橋,大柵欄,東四西四,北京古老的文化

天橋

老北京文化之旅:天橋,大柵欄,東四西四,北京古老的文化

原天橋位於天壇西北,南北向跨過龍鬚溝。此橋是皇上去天壇祭天的必經之橋,意為通天之橋,故稱‚天橋‛。原來的天橋是有橋的,明朝在此建有漢白玉單孔高拱橋,以通‚御路‛。皇帝又稱為天子,天子所走之橋,故叫天橋。這就是天橋一名的由來。天橋平時有木柵欄封起來,除了皇上老兒其他人等不許通過,一般官民只能走兩側的木橋。橋下原有的河道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龍鬚溝。‚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將這條路上原來鋪的石條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馬路,天橋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橋。1929年,因有軌電車行駛不便,就將天橋的橋身修平,但兩旁仍有石欄杆。1934年展寬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就將天橋兩旁的石欄杆全部拆除,天橋的橋址不復存在。

大柵欄

老北京文化之旅:天橋,大柵欄,東四西四,北京古老的文化

該街東起前門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長近300米,街道狹窄。舊時曾有"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熱鬧繁華,亦莫過於此","繁華市井何處有,大柵欄內去轉游"的美譽。大柵欄街原稱廊房四條,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遷都北京後,為鼓勵工商業發展,在正陽門外設市場,修建"廊房",作為商業鋪房,招商開市。至明中葉嘉靖時,這一地區已逐漸發展成為有名的繁華鬧市。清乾隆年間,於街道兩端入口處安臵鐵製柵欄,故有大柵欄之稱,並沿襲下來,成為街名。

東四、西四

老北京文化之旅:天橋,大柵欄,東四西四,北京古老的文化

全稱應該是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頭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樓,合起來是因四座牌樓而故名的。但這些宏大的牌樓群,也因交通問題而拆除了,所以只剩下這些地名的簡稱。,東單、西單全稱是東單牌樓,西單牌樓,‚單‛是指單獨的一個牌樓而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