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光緒被慈禧囚禁後的生活環境還不如普通百姓家的牛棚,是真的嗎?

李英俊啊


光緒被慈禧囚禁後的生活有多慘?北京百姓:還不如我家牛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光緒帝是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按照正常來說皇位是輪不到他的,只是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他又沒有兄弟,無法兄終弟及,最後還是在慈禧扶持下當上的皇帝,這也導致了朝中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慈禧手中。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始親政。不過與其說是光緒帝親政的開始,倒不如說是慈禧太后通過訓政的方式為其日後歸政於光緒帝而鋪平了一條能夠長期對皇帝加以控制的通道。為了歸政後更有效地控制載湉,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內侄女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給載湉做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

即便是兩年後光緒大婚可以名正言順親理朝政,在歸政前後搞了一連串的活動,在文武官員的安排任命上多用對其效忠之人,以至於光緒帝親政之時所面對的幾乎盡是太后聽政與訓政時期的重臣。而且為便於把握光緒帝的動向,她決定將光緒帝讀書的書房由毓慶宮改在頤和園附近的西苑,要求光緒帝每日到頤和園向她請安,親政後的光緒帝必須將朝中大事向她"稟白而後行"。

甲午戰爭結束後,光緒帝聽從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開始實施“戊戌變法”。但是新政詔令卻遭到封建守舊勢力的抵制和反對,許多頑固大臣引慈禧太后為奧援,唯"懿旨"是尊,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裡,甚至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致使光緒帝的變法詔書大多成了一紙空文。

之後慈禧更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並且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最後由於得不到列強支持,企圖失敗。

光緒此時名義上是大清皇帝,但已經徹底失去了皇帝的權力和地位,他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前後軟禁時間一共10年,每天還是被慈禧安排人接進宮中上早朝,慈禧則垂簾聽政。上完早朝又被送回小島。每天都六個親信太監在島上看著,出入口都有禁軍把手,完全沒有自由,連與外界書信來往都被慈禧斷絕。

這還不算,看戲時,慈禧太后往往將光緒皇帝請來,陪她看京劇《天雷報》。劇裡講述的是一個叫張繼保的人,自小被養父母帶大。張繼保高中狀元后,卻不肯認養父母,結果被雷電劈死。

看就算了,慈禧太后還臨時加戲,要求加到五個雷公和電母,狠狠地劈那不孝子張繼保。慈禧太后一邊看戲,一邊斜眼看光緒皇帝。

吃穿用度方面,光緒吃的是殘羹剩飯,冬天也不讓生火,窗戶紙破了也不讓補,寬大的房內冷氣徹骨,椅子上的坐墊已經磨破了也不換新的,因為根本沒錢,也沒太監願意幹;逢年過節也是光緒一個人冷冷清清。導致光緒經常睡眠不穩、頭疼、癆症、脊骨痛等多重疾病纏身,最終沒有留下一兒半女,連珍愛的珍妃也被慈禧投井殺死。

可以說光緒身心飽受慈禧折磨,“容顏憔悴,若有重憂,從來未見片刻開朗或偶一強作歡笑;謹言慎行,唯恐大禍隨時及身。”

慈禧後來病重了,光緒在日記寫:我病重,但是我覺得老佛爺會死在我前面。這日記被李蓮英看到,告訴給病重的慈禧。

慈禧怕死後被光緒清算,就在死之前的一天用砒霜把光緒毒死了。後來一直說光緒是病死的,在08年對光緒的遺骸做化驗才確定是中了砒霜的毒。

在民間老百姓看來,皇帝是真龍天子,自然是三宮六院嬪妃三千,每天晚上都能翻牌跟不同的女人睡覺,想睡哪個睡那個;吃的是山珍海味,想吃什麼吃什麼;住的是瓊樓玉宇,出行是前呼後擁,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文武百官見了都得下跪叩拜,想殺誰就殺誰,普天之下他最大,那日子叫一個爽。

但如今堂堂一國之君,每天跟囚犯一樣被關起來,吃的是殘羹剩飯,穿的是破衣爛衫,還要天天受太后折磨,無權無勢連太監都瞧不起,簡直是悽悽慘慘慼戚,那地位,那境遇,連一點自由都沒有。

當時北京老百姓這麼說,也就是個戲謔、誇張、幸災樂禍的說法,說白了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除了沒有自由,其實光緒帝境遇也還是比住牛棚要好很多,畢竟殘羹剩飯終歸還是山珍海味,破衣爛衫也比粗布土衣名貴,而且好歹有個房子遮風擋雨,而且名義上他還是皇帝,每天還是能接受百官跪拜,算是找回點心理平衡。

這就像有的人老說的,什麼事要擱我身上啊,我不如趁早死了算了,但真擱他身上了,你讓他去死,他又慫了。

這是我的原創回答。點關注,不迷路,我是候塞雷的歷史手札,一名專注研究歷史的今日頭條創作者。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這個問題,文史十八拍來回答。

光緒皇帝被囚禁後,生活確實十分清苦,說悲慘確實並不為過。其與后妃們分居,生活無人過問,自己動手打掃房間,拿竹竿挑落大殿裡的蜘蛛網,簡陋的書房椅子上的墊子磨破了也不換,到天壇祭天穿著不合腳的破鞋,這都可以看出其一般官員的生活都不如。

與生活的悲慘相比,更悲慘的可能是他的內心孤立無援、寂寥抑鬱了。他一生活了38歲,在位34年,自打記事起就君臨天下,但那又怎麼樣,貴為天子,卻始終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長期受著慈禧的迫害,不僅沒有體驗過君主的威嚴和權力,也沒過過幾天舒心的日子,備受控制、摧殘和折磨。尤其是被長期幽禁期間,生死難料,命運難測,內心的抑鬱寡歡可想而知。死時無兒無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連家室也沒有,命運的悲慘可說是超乎了人們的想象。而且,他的死亡,也極可能是被毒死的。這是最慘的。

光緒帝雖然比較慘,但要說不比北京百姓的牛棚,真是想多了。再怎麼著,瘦死駱駝比馬大,光緒帝在瀛臺的生活可能比不了地方大員或廷內阿哥們,但北京百姓又怎能跟他比。

下面,我來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1。與后妃分居,祭天時穿破鞋不合腳,請求侍衛走慢點

(瀛臺本是好地方,但卻成了光緒皇帝的宮廷牢房。)

瀛臺,在明代叫“超臺陂”,到了清代順治時改名為“瀛臺”。康熙時大加營建,殿閣山石,均為這個時候修造佈置。朱竹垞《騰笑集》中曾有句:“玉堂鈴索動,宣喚入瀛臺”、“蓬萊今始到,真在水中央”,都可以讓人想象到文學侍臣們在這裡值班時的光景。可惜的是,200多年後,這裡卻變成了囚禁光緒皇帝的宮廷牢房,前後約10年之久,直到光緒皇帝死去。

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四周都是水,木橋一拉,便與外界隔絕了。他住在涵元殿,即所謂的“陵殿”;其後妃住在香扆殿,在涵元殿南,隔開兩個大院子。沒有慈禧太后的命令,光緒是不準與后妃們見面的。想想也覺得可憐,堂堂一個皇帝,想跟后妃們親熱親熱,還得跟慈禧打報告,等到報告批下來,恐怕也沒那興致了吧。所以,後來光緒老是遺精,恐怕跟他沒有正常的性生活也不無關係吧。瀛臺的太監,都是太后派的,也都是太后的耳目。一舉一動,都要報告給太后,這種生活,確實有點恐怖。

(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四周都是水,木橋一拉,便與外界隔絕了。)

不能隨便見后妃們,光緒帝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也就罷了,關鍵是這“孤家寡人”還生活得十分不好。據給光緒看病的周景濤回憶,皇帝的書房不是一般的簡陋,椅子上的坐墊已經磨破了也不換新的,跟他見過的江蘇巡撫端方的書房相比,簡直有天上地上之別。還有一次,要往天壇祭天,光緒帝穿的破鞋不合腳,走起路來“扭扭捏捏”,跟不上侍衛的步伐,因而不得不請求侍衛放慢腳步。

光緒帝在瀛臺過著逆來順受、麻木不仁的寂寞清苦生活。沒事幹,他只好在那裡讀書,記日記,寫大字,在岸邊散散步。太監跟著,也沒有誰能跟他說得上話的。逢年過節,瀛臺冷冷清清的,連一點生活的氣息都沒有。光緒帝就自己動手打掃房間,手拿著竹竿挑落大殿裡的蜘蛛網,然後再提筆寫幾幅春聯,領著太監貼在門框上。再然後,就盯著春聯看個不夠,看完春聯,實在沒有啥事幹,就呆呆地看落霞滿天。民間市井的爆竹聲傳來,他靜靜地聽著,一言不發。

2.在瀛臺敲鑼鼓發洩內心鬱悶,把袁世凱畫成烏龜

(像這樣接見外賓的忙碌場景,在光緒的囚禁生涯裡並不多見。)

西安逃難回來後,光緒帝曾經也很充實忙碌了幾天,到各廟宇燒香行禮,答謝祖宗神靈的保佑;接見外國公使,為當初攻打使館的行為致歉。但也就忙碌了那麼幾天,就閒下來了,雖然擺脫了被罷黜的命運,但還是擺脫不了做傀儡的角色。

每天清晨,慈禧會派人來瀛臺接光緒帝到紫禁城,讓光緒陪他召見大臣,然後再把他送回去。召見的時候就是擺擺樣子,慈禧象徵性地問他幾句,他也不敢多說,儘量迎合。有人說他“容顏憔悴,若有重憂,從來未見片刻開朗或偶一強作歡笑,謹言慎行,唯恐大禍隨時及身”,或是他那個時候的基本生存狀態了。

(慈禧太后,是光緒帝一生生活的陰影。)

陪慈禧臨朝聽政,也算他一天之中的高光時刻了,好歹能瞧瞧那麼多人,不管咋說還是

熱鬧的。但一回到瀛臺,大把大把的時間沒法打發,該咋弄?他就向掌管宮廷演出活動的昇平署要去了鑼鼓,在瀛臺敲打,以此打發時光併發洩心中的鬱悶。據丁汝芹《清代內廷演戲史話》記載,說清宮檔案中曾有這樣的話:“以後皇上如若要響器傢伙等,先請旨後傳”,“萬歲爺那不準言語”。可見,光緒帝活得有多憋屈。

慈禧不把光緒帝當回事兒,下人們也就大多不把他當回事兒。慈禧喜歡看戲,按例,開演的時候先讓光緒身穿戲裝上臺,像演員那樣出場環步一週,據說這是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萊子“戲綵娛親”的故事,給慈禧表達孝心的。當堂堂一個皇帝上臺弄這個,再怎麼說也拉不下臉,光緒不願意,在臺下嘟囔道:“這是何等時光,還唱得什麼戲?”一邊的小太監聽了便大聲喝道:“你說什麼!”光緒便急忙解釋:“我胡說,你千萬莫聲張!”

(瀛臺幽禁歲月,光緒帝大把大把的時間,無法在這高樓亭臺間打發掉。)

連個狗日的小太監就敢對他這麼橫,光緒帝內心是該有多鬱悶。之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場,估計在他內心裡,還是那個戊戌變法中出賣了他的袁世凱所造成的吧。據傳,他無聊時,天天隨筆亂畫,畫鬼怪或烏龜,然後寫上袁世凱的名字,貼在牆壁上,再用指頭戳碎,然後再畫再貼。這也可見其對袁世凱的痛恨。

1913年,也就是光緒帝死後六年,陳寶琛以宣統師傅的身份,邀請陳石遺、力香雨、林琴南到瀛臺參觀,還看見當年涵元殿中的“黃幔四垂”,各配殿陳設如舊,只是“凝塵徑寸”,一派“悽寂無人”的冷落景象。

3.光緒帝在瀛臺最悲慘的處境,莫過於他的死

(光緒帝四歲入宮,最終死在宮中。一生鬱鬱寡歡,又死得不明不白,令人傷感。)

與生活的清苦與內心的抑鬱相比,光緒帝在瀛臺的悲慘生活的峰值,應該是他在瀛臺的死亡。上百年來,中國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傾向於光緒帝死於謀殺。人們普遍懷疑慈禧及其幫兇害怕光緒帝在慈禧死後掌握政權,重翻前案,為此痛下殺手。

光緒帝的身體,本來自小就不怎麼壯實,多病,脾胃虛弱,是小時候的狀態;成年之後,又添了遺精的毛病,由於得不到很好的調理,病情越來越重。年輕的時候尚能堅持堅持,但隨後日見惡化,出現病入五臟、氣血雙虧的問題。到最後已是百病纏身,心悸、失眠、咳嗽、關節痛等,時常發生。

(最愛的珍妃被慈禧逼死,或是光緒帝精神崩潰的源泉。)

據清宮檔案記載,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夏起,光緒帝的病情就迅速惡化,御醫和從全國各地應招前來的名醫均感束手無策,只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敷衍著。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過生日時,光緒帝身體機能便迅速衰竭,病入膏肓。從此再沒離開過病榻;十九日起,便已經不能進食了,很快陷入昏迷。二十一日傍晚,在瀛臺涵元殿逝世。

光緒帝的死,固然跟其精神狀態有關。他一生感情失落,政治失意,心情因此一直很壓抑;尤其是在瀛臺被囚禁期間,備受凌辱和虐待,孤立無援、坐以待斃,擔驚受怕的,珍妃之死的消息更足以讓他精神崩潰,這樣一來,就很難康復了。

(光緒帝出殯隊伍,百姓跪拜。他是否被謀殺,隨著他的下葬,流傳了上百年。)

此外,其雖然名為皇帝,但並不能享受很好的醫療條件。那時候,給他看病的醫生不少,但中醫跟西醫不同,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治療方案,有的強調“補”,有的強調“洩”,有的使用寒性藥材,有的使用溫性藥材,醫生幾天一換,治療時斷時續,不成系統,再加上光緒皇帝警惕性很高,往往太監端來的湯藥,他根本不吃,自然很難收到什麼效果。

那時候,醫官給光緒開藥方時,會有多個筆帖式站在一旁執筆等待,用黃紙謄寫,用真楷再寫兩份,裝入黃匣子,送進去給太后和光緒看。讓太后看,這就很有學問了。太后改不改藥方?太后能有好意?這或是光緒時常懷疑的。有一次光緒病重時,一個醫官寫好的方子中,將“腿後”的“腿”誤寫為“退”字,光緒帝十分驚詫地叫道:“我這‘腿’上一點‘肉’都沒有了,這不成其為腿了。”調閱原稿看後,見原稿中有“肉”旁,是筆帖式抄錯了,但光緒還是心中生了懷疑,置之一旁不問。

(此為正在建造的光緒墓。慈禧得知光緒帝病危,曾哭著說:“他的後事多未準備,他還沒有地呢!)

在光緒帝病重時,慈禧還特別傳上諭:“皇上病重,不許以丸藥私進,如有進者,設有變動,惟進藥之人是問。”這裡所謂的“私進”,就是指醫官給光緒帝把脈時,遵光緒帝之囑,拿一些確實有效的丸藥給他吃,而不讓慈禧知道,但妙在“變動”二字,不說“好”,也不說“壞”,而說“變動”,那就是私自進藥。吃死固然要定罪,吃好也不行。因而有人就說慈禧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光緒胡亂吃藥,讓他慢慢死去,所以一定要開了藥方,由她看過。吃了那種蟲子蛀了的草藥煮的湯劑,她可能還從中挑挑毛病,醫官再改改,光緒的病自然不會好了。

(弄清光緒之死真相,或是後人對其瀛臺幽禁歲月的憋屈給以最好的交代。)

長期以來,光緒帝是被謀殺的,成了諸多史學家的共識。雖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不少學者認為光緒帝是“正常死亡”,但近年來“正常死亡說”又被顛覆了,謀殺說又回來了。中央電視臺、清史紀錄片攝製組等四單位的專家歷時數年,運用高科技數段對光緒帝遺骨、頭髮、下葬的衣物做了檢測,發現其中輔著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坤(砒霜),由此確認,光緒死於急性中毒,應為他殺。那殺他的最大嫌疑人,無疑是慈禧太后了。

如果真是這樣,光緒皇帝在瀛臺最慘的時候是他一生的結局了。


文史十八拍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囚禁於瀛臺後,不僅在政治上飽受迫害,在生活上也受到殘酷虐待與摧殘。說他被慈禧軟禁後的生活環境之糟糕還不如百姓家的牛棚 ,倒也不是誇張之辭, 的確是歷史事實。光緒雖不是亡國之君,然而卻已體味到亡國之君才能感受的一切痛苦。

據記載,他睡覺的炕上,僅有一張破席。寒冬時節,朔風勁吹,窗戶紙破損,竟無人裱糊,瀛臺所在的島上寒風凜冽,呼呼入窗,如刺人肌骨,總管內務府大臣立山得知皇上挨凍時,覺得於心不忍,就派人給裱糊了窗紙 。 慈禧知道後,大發雷霆,要嚴懲立山,多虧李蓮英從中斡旋,才使立山免遭不測之禍。庚子年立山被害,這大約也是原因之一吧。責罵過立山後,慈禧仍未消氣,又斥責光緒貪圖安逸,忘了老祖宗創業的艱辛。光緒挨訓斥,不敢多說一句,只能唯唯諾諾而已。


剛被囚瀛臺時,太監們按慈禧吩咐,每日給光緒安排兩席飯菜,一餐曰“列席”,也是光緒份內的一餐;另一餐是慈禧“賞賜”,有格外開恩之意。後來,慈禧有廢黜光緒另立傀儡之意,於是她下令撤去她所“賞賜” 的一席。而所謂“列席”,都是些不新鮮或乾冷變質的食物,太監們為迎合太后,往往任意敷衍,有時候乾脆不送飯。光緒名義上是皇帝,其實待遇連獄中囚犯都不如,他常餓的兩眼發綠,被迫採摘木槿花的花瓣充飢。

慈禧不僅在生活上虐待光緒,在精神上更是想盡法子折磨他。她利用一切機會凌辱光緒,光緒只得忍氣吞聲,根本不敢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滿。

面對慈禧的迫害,光緒是軟弱的。從這個意義上看,他的人生悲劇,正是他的性格弱點和無力掙脫封建束縛所造成的。


其實,從光緒的內心看,他是不甘心於這種屈辱境遇的,他曾多次企圖逃出瀛臺,好比逃出虎口。一次,光緒在六個太監的引導下,想乘隙跑出瀛臺。剛到大門口,就被一個負責監視的侍郎發現,光緒被送回島上,六名太監被慈禧下令處死。慈禧下令將連通瀛臺的板橋撤除。還有一次,恰逢隆冬時節,南海子結了冰,光緒想踏冰而出,又被發覺送回。慈禧命人每天鑿冰,以防光緒踏冰逃跑。

慈禧對光緒的監控非常嚴格。他下令,光緒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向她彙報。

在瀛臺這座孤島上,沒有任何人能接近皇帝。光緒最寵愛的珍妃早在“戊戌政變”時就已被囚禁,庚子之難時又被慈禧下令推到井裡溺死。瑾妃也被禁止入瀛臺。即便是隆裕皇后(慈禧侄女),也不能隨便探望光緒,必須得到慈禧批准才行。但光緒十分厭惡自己的皇后,也不願見她。在瀛臺,光緒孤獨淒涼地苦捱時光,自己一人打發難熬的歲月。


德齡格格在《瀛臺泣血記》中說,從西安回京後, 光緒的處境表面有所改善,其實是更加不妙了。

《方家園雜詠及紀事》載:某日,內務府專管洗衣物的馬姓者,到光緒住處領取應洗衣物,見他床邊衣架上掛著一件又髒又破的褂子,已經不值得再洗,就問他:皇上您還留著這件爛衣裳作甚?光緒喟然長嘆道:“自西安到北京的幾個月中,我一直都穿它,從不曾漿洗過,它跟我患難相依,我不忍心丟棄,就留著做個紀念吧” !皇帝富有四海,可光緒帝竟寒酸若此,可見從那時起他就被慈禧拋諸一邊了。

西狩回京後,光緒的衣著更是無人過問了。一次,他率群臣去天壇祭天,他拖拖沓沓走得很慢,某大臣請他快點,他說:“你們穿的好鞋,我穿的是破鞋,走不快,你們走得快就先走吧”。

這些瑣事可以看出,光緒在百日維新失敗後,處境是十分狼狽的,穿著龍袍的他可能連個太監都不如。



被囚的光緒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曾吟詩一首:“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 ”。大清早已是風雨飄搖,他個人也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作為一個頗想振作、不甘沉淪的帝王,其絕望的心情是不難想象的。他曾經對人說:“我連漢獻帝都不如啊”!

長期的折磨、摧殘使光緒心情抑鬱,身體也一日衰似一日。他自幼身體羸弱,患有多種疾病,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的病情一天天惡化,結核症已經殃及肺、腎及多個器官,還患有嚴重的夢遺症。疾病纏身,使他的行動日益困難。清宮檔案記載:光緒左腰疼痛異常,稍一動就牽動整個腰部,劇痛難忍,晚上睡得越多,則血脈越凝滯,導致筋骨僵硬異常,很不靈便,而且這些症狀一日重似一日,太醫亦束手無策 。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在瀛臺涵元殿含恨而死,歿年38歲。次日,慈禧也一命嗚呼。有人說,光緒之死與慈禧有關。慈禧預料自己來日無多,懼怕自己死後光緒會重掌朝政,會再推新政,於是授命太監下毒害死光緒。恰恰就在光緒死後第二天,慈禧也隨他而去,於是這種說法就更為人所信了。這大概就是“無巧不成書”吧。

從根本上說,光緒是病死的還是被慈禧害死的,都已無關緊要。他死於變法運動,死於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迫害和摧殘, 這是毫無疑問的。直接加害和間接折磨而死,原本就沒有什麼不同。








【插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